1370期 主 编:安建功
执行主编:李天赐
第七届“铁荷杯”文学大赛征文
中秋节亦称“团圆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中秋之夜,月圆时分,静手,焚香,轩窗下摆好瓜果圆饼,对月祈愿。捧一壶清茶,闲坐窗前观月,几分清华岁月,几许秋色流年。眼前这一幕应有尽有的殷实生活,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不由将我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的从前。
这一天,在田间劳作的家人都比往日回家早些。晚饭后我和叔叔把小方桌摆在院子中央,奶奶端出月饼和切好的西瓜,递给爷爷一碗清水。爷爷点燃清油灯,一边在小香炉里插上三支点燃的香,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大意为保佑家人平安,庆贺生活美好),然后逐样掐些碎月饼和西瓜放入清水碗里,使劲儿泼向房顶。这便是敬奉“月神娘娘”。祭拜完毕,爷爷坐在小凳子上抽烟喝茶,眯着眼瞧着这一家十几口人围着小方桌,吃吃喝喝,喧喧闹闹,其乐何融融。间或也会与我们轻声絮叼几句家庭琐事,说些邻友的鸡零狗碎。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四,祖上开了一家酒坊,他是酒坊唯一做酒的行家,终日忙碌,唯有过节的几日方得歇息。夜深了,父亲拿着酒壶与兄弟们一杯一杯啜饮,直至妻儿进入甜甜的梦乡……满月渐渐升至中天,银色的月光照亮了小院每一个角落,像是月神点下的轻纱罗帐,隐去了小院乡土的味道,隐去了农人白日里粗鄙的辛劳模样,整个农院,唯此一次点染上了静谧而祥和的美,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竟变得有些神秘起来。
因为过节,长辈们的管教便格外宽泛,我们这些贪玩的半大小子便得以趁机四处闲逛。记得一次,我们相约沿着村头小路漫步,一路哒呱着,信“脚”由缰,走出很远。渐渐地夜深人静,月华如水,洒在村头田间,万物俱寂,困倦袭身的伙伴们渐渐无话,紧紧盯着自己的影子忽快忽慢地前后追逐,忽然不远处传来猫头鹰“咯咯……”的叫声,霎时毛骨悚然起来,拔足狂奔回家去了。
其实,中秋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收获时节。这段时间,全家人早出晚归,忙碌不堪:掰玉米、剪高梁、抛花生、挖洋芋、拔谷子,晒碾场……当然,辛劳之余,自是有丰厚的回馈。不拘面条、馒头还是米饭,都能管我们个饱肚子,甚而,还能享受到很多平日里很难吃到的精美佳肴,譬如红透的大枣、喷香的黄豆、裂口的洋芋,脆脆的花生,甜嫩的玉米棒子……中秋佳节,于农人而言,不仅仅是思念的佳节,不仅仅是团圆的佳节,更是丰收的佳节。这一天的喜悦,更多的是缘自对目下五谷丰登农事收获的喜悦,是缘自对来年麦穗两岐、穰穰满家生活展望的喜悦。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自18岁参军入伍,这样的节日就常常人月难两圆,很难在家乡和家人一起度过了。每逢佳节,一轮明月照两乡的惆怅,也许只有只身在外的游子能够体味。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现代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消弥了身居两地的亲人间的距离,似乎那点距离也算不得什么了。人们对节日的企盼也渐渐寡淡,就连买来的月饼,也失去了一家人围坐一起,各执一角,就茶共品的香甜味道,那一轮圆月,又有几人对影相邀,举杯相望呢?
吾已老去,生活在熟悉又陌生的县城里,逢此佳节,总是想起父母俱在,兄弟姊妹一起闲谈的热闹场景。仰望星空,皓月如盘,用手机一一问信兄弟姊妹时,好像也没有了儿时那样的亲切……
明月漾清辉,千里共婵娟,又值中秋,感怀以记之。
作者简介: 吉荣华,退役军人,在医护战线勤恳工作43载。如今已界耄耋之年,退而不休,笔耕不缀,书写诗酒年华。作品散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