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0历史名人故事宣讲团海报
《河南50历史名人》课题
听世纪好声音,讲河南好故事,我是河南最美代言官。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为什么中原人杰地灵、天宝物华?为什么河南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听了《河南50历史名人故事》,你就会感受到作为河南人是多么的骄傲,真正做一个河南人是多么令人自豪!
我骄傲,我是河南人,我为河南代言!
▲科圣张衡肖像
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
张衡(heng),字平子,出生于公元78年,卒于公元139年,东汉南阳郡(jun)西鄂(e)县人,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张衡不但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科学家,还是地理学家、数学家和文学家,位列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之首,被尊为“科圣”。
博学多才。张衡(heng)出生一个破落的官僚(liao)家庭。张衡自小刻苦向学,16岁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地区,也就是现在陕西西安一带。后来又来到东汉都城洛阳,走进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六艺,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张衡全身站立铜像。由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和南阳防爆电机厂联合捐助,追认张衡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祖师爷”。
步入仕途。汉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间,国家太平已久,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大将军邓骘多次征召他,张衡都不应命。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张衡应聘南阳太守鲍德之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八年后辞官居家。张衡擅长机械,特别用心于天文、阴阳、历算。汉安帝听说张衡善术学,于公元111年拜为郎中,后升任太史令。汉顺帝即位后再任太史令。张衡任此职前后达14年之久,他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公元133年(阳嘉二年),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在自己身边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遭到宦官群起毁谤。公元136年(永和元年),张衡被外调任河间王刘政的国相。张衡到任后,严整法纪,打击豪强,为政以清廉著称。任职三年后,张衡上书请求辞职归家,后被征召拜为尚书。公元139年(永和四年),张衡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公元10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张衡因算学方面的成就被北宋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衡(heng)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著《灵宪》,制作浑天仪,发明地动仪。张衡(heng)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演示天球星象运动的表演仪器。它的外部轮廓(kuo)有球的形象,合于张衡所主张的浑天说,故名之为浑天仪。张衡的浑天仪,其主体与现今的天球仪相仿。
▲浑天仪原理图
▲记里鼓车模型
张衡的另一个有杰出贡献的科学领域是地震学,他的代表作就是震烁(shuo)古今的侯风地动仪发明,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的最后一件大作。不过需要声明的是,张衡(cheng))地动仪发明于公元132年,早就毁于战火了。张衡(heng)这台仪器性能良好,曾预报过洛阳的一次地震,甚至可以预测到发生在数千里外的地震。这台仪器不仅博得当时人的叹服,就是在今天的科学家也无不赞叹。可以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动仪之祖。他关于“地球是圆的”的论断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他发明的侯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800多年。现在中国所见到的地动仪,是20世纪50年代王振铎先生复原的。虽有争议,但王振铎(duo)在地动仪外型上的复原,还是卓有建树的,这点应该肯定。
张衡(heng)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开创了中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张衡(heng)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在科学领域,张衡掌握高明的机械技术,除发明地动仪、浑天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在才艺方面,张衡(heng)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特别是《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一个关于张衡用“足趾画怪兽”的传说;能用足趾写生,足以说明当时张衡有很高的画技。在史学方面,张衡当过太史令,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他对东汉皇朝的历史档案做过研究,补缀汉皇朝的史书。他还研究文字训诂(gu)的学问,著有《周官训诂(gu)》 一书。
▲《二京赋》张衡写了十年
▲张衡,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值
在文学方面,张衡又是个大文学家,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巨大贡献,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他的《二京赋》、《四愁诗》,史学家高度评价称之为“不易得见杰作”。他的《思玄赋》,可以说是一篇优雅的科学幻想诗。遗留至今的还有《温泉赋》、《归田赋》等20多篇,都是文字内容俱佳的力作。他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在数学领域,《后汉书》提到张衡曾写过一部《算罔论》已经失传,又称《灵宪算罔论》。《九章算术·少广》刘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谓“张衡算”。张衡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其中还研究圆周率值为10的开方,推知圆周率大约在3.14和3.16之间,这个值虽然比较粗略,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值的人。
张衡墓。张衡墓位于河南南阳市石桥镇南小石桥村西20米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建成张衡博物馆。据史料记载,汉代时陵园建造宏伟壮观,后经战乱胜迹荡然无存。1956年重修张衡墓园与“平子读书台”,墓园面积12000多平方米,墓室封土高8米,周长79米,古墓周围遍植松柏。墓前的明、清石碑加盖了碑楼,并于墓前立方碑1座,碑文为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撰写,称颂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si)千龄,令人景仰”。墓北读书台遗址,亦重新建台立碑。张衡墓现今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瞻(zhan)仰游览之胜地。
▲张衡塑像
▲张衡博物馆
他的名字写在宇宙里,刻在月球上。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座标,由于在天文学、机械技术和地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张衡被誉为“木圣”和“科圣”。为纪念张衡(heng)的功绩,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为纪念张衡及其诞生地河南南阳,将另外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将我国天文学家于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河南星”。1981年上海造船厂把一艘16000吨多用途货轮命名为“张衡号”,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和地动仪的邮票。二十世纪50年代,张衡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人从事科学研究,当以张衡为典范。
▲月球背面地图:张衡环形山
作者杨有仓,网名预言大使,老杨微播间,喜欢新闻,喜欢摄影,乐于写作,偶尔小雅于诗。《河南50历史名人》故事宣讲系列初次发布于2017年10月新浪博客《为新世纪代言的博客》,深受同学们好评。此次在《顶端新闻》平台发布的系列内容略作修改,视频版、语音版将陆续在腾讯视频、抖音以及今日头条等平台错时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在留言区提醒,立即予以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