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戏曲艺术的原生态
韦有义
2024-09-19 06:55:00

一个百花盛开的花园,一定有着肥沃的土质、充沛的雨水和适宜的气候。不同的花种,在相同条件下的自然成长,争芳斗艳,当是各种花种生长的原生态。

戏曲艺术也是这样,它的原生态就是在同等的条件下,不同的剧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行当,都是自由自在地生长,自由自在地绽放,物竞天择地生存。

其实世上的很多事物,都可以当作生态环境来看。如果纯粹地以追求真理或理想的方式来处理它,一旦动住了它的要害地方,破坏了原生态的平衡,事实情况的发展,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戏曲艺术的原生态,一般具备如下三个特征:
一是多种剧种竞争
梨园之春的最美,就是生机盎然,让人喜欢、引人陶醉的百花竞开。对于观众来说,一个剧种往往会带来神态的厌倦,视觉的疲劳,这就像再好的美食佳肴,天天不变地享用,且不说会造成营养失衡,也会有吃腻的时候。对于剧种来说,千古不变的“敌戒定律”告诉我们:“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施施乃亡。”没有了外部竞争的压力、动力,内部自然也会懈怠、腐化。有着戏曲之乡的许昌市告诉我们,在它们还是县级市的时候,不大的城廓里就拥有豫剧一团、豫剧二团、越调剧团、京剧团、曲剧团……而且他们的每一个剧种,在全省都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同样在河北邯郸的这片土地上,不管花大花小,竞相芬芳的豫剧、河北梆子、评剧、京剧、傩戏、平调、落子、怀调、永年西调、四股弦、坠子书等,也说明了剧种之间的公平竞争,争芳斗艳,是你追我赶,相依相存的 “命运共同体。”这样说来,那种为了这个剧种,就非要掐死那个剧种的想法、做法,不荒唐可笑可悲吗?

二是多种流派的竞争
流派纷呈,行当齐全,各具特色,尽情绽放,是戏曲艺术原生态的重要特征。从豫剧的旦角来说,清末民初在河南首府的开封城里,活跃着李剑云、林黛云、闫彩云、时倩云、贾碧云这男旦的“五朵云”;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又出现了陈素真、司凤英、王润枝、马双枝这“四大名旦”;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危难时期相对安全的安徽界首,一时又涌现出了马金凤、毛兰花、阎立品、徐艳琴这一地域的“四大名旦”,同时同样在相对安全的西安城里,陈素真、常香玉、王秀兰、崔兰田、姚淑芳等一大批名旦以及周海水、赵义庭、马天德、赵锡铭、狗尾巴(艺名)等不同的行当,不但在西安城的演出是如火如荼,甚至是占据了陕甘宁戏曲演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同一个剧团,既有祥符调的名角,又有豫西调的大家,他们同台献艺,争芳斗艳所展现的,就是戏曲艺术的原生态。

戏曲艺术的原生态,还表现在它自然的优胜劣汰,有关管理部门的因势利导。豫剧“五大名旦”的第一个版本,来自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大会。获得这五大名旦的演员,除了省城的常香玉以外,安阳的崔兰田、洛阳的马金凤、商丘的阎立品、许昌的桑振君这几路诸侯,都获得了豫剧“五大名旦”的称号。如果说这“五大名旦”还有缺陷的话,就是少了豫剧皇后的陈素真和开封这一路诸侯的王秀兰。陈素真因为当时不是河南的演员,列入了“参赛不参评”的“另册”;王秀兰因为是为了照顾改演文戏的王敬先和还没有出名的王素君,亲自挑选了3人平分秋色的文戏《王金豆借粮》,成全了“汴京三王”的集体桂冠,失去了个人的“五大名旦”,应该是首届戏曲大赛的不足之处。但到了1980年的河南豫剧流派汇演时,排除了河北邯郸桑振君的参赛资格,当桑振君不再是豫剧的“五大名旦”,当豫剧也没有了“桑派”的这个流派、以至连河南的戏校都没有了桑派的教学内容,就是人为地损害了戏曲艺术的原生态。有专家这样认为,豫剧流派的竞争,尽管是争芳斗艳,令人眼花缭乱,但从主流上说,解放前是小了陈素真6岁的常香玉在挑战陈素真,解放后是小了常香玉6岁的桑振君在挑战常香玉。而且常派和桑派,更是刚柔相济,相辅相成的,都应该感谢自己的伟大对手。没有了桑派的“柔”,常派就显得过于“刚”,同样没有常派的“刚”,桑派就显得过于“柔”,当豫剧没有了桑派之后,戏校取消了桑派的教学,桑派的经典剧目也束之高阁,一度无腔不常的弊端是——豫剧就是常香玉,剧目就是《花木兰》,唱段就是“刘大哥说话理太偏”,再加上有人误认为,常派就是“放”,越放越“革命”,在这种“放”中放大了常派的弊端之后,又开始怀疑常派艺术了,说她是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沾了“爱国艺人”的光了,不排除爱国艺人的美称增大了常香玉的名气,但要知道常香玉在没有成为爱国艺人以前,就已经是誉满天下的豫剧领军人物了!爱国艺人,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所以戏曲艺术的原生态,就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如果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了这种原生态,不是拔苗助长的百花凋零,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

三是多些自由精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演员、乐队、剧作家等,都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情绪,营造出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所呈现出的,也是戏曲艺术的原生态。以许昌市豫剧团为例,他们自1984年以来,之所以能接连推出《倒霉大叔的婚事》《石头梦》《山村风流汉》《糊涂盆砸锅》《王家湾的当家人》等一系列好戏,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对剧团抓大放小,给了他们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剧团的领导班子,营造了一个团结、祥和、创新、奋进的工作环境。这时候的剧团有这4个特点。一是从团长任宏恩到每个同志,差不多都有绰号。绰号在党政机关不好,但是在剧团,反映了同志们的关系和谐,激发了同志们的艺术细胞。二是剧团不设导演,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有专家说,许昌市豫剧团除了任宏恩早已成名以外,后来在现代戏中涌现出的艾力、乔俊明、张福生、芦成柱等一大帮知名的男演员,就得益于他们对剧本、排练的讨论、争论,而且这种争论不管再激烈,都不会往心里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帮演员就是“在争论中”成长起来的。三是全体人员的主人翁意识。那时候一到吃饭时间,一帮骨干演员就端着饭碗聚到一起,一边吃饭,一边总结演出的得失。艾力在吃饭中听到一个炊事员说:“人对脾气客对货,老牛对是麦秸垛”,他们临时一商量,晚上演出就用上了。四是允许演员有张扬的个性,即使错了,也要从本质上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陈素真大师曾这么说过,台上宁欠勿过,过了,就不是艺术了;台下宁过勿欠,过了才能找出戏味。因为这个时候的“过”,绽放的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戏曲艺术的原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