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诗不是唐诗,是清诗。清代,也有许多杰作,许多优秀的诗人。譬如郑板桥、龚自珍、纳兰性德等。这首诗作者是查慎行。他的名字不太出名,但他的后代挺出名。会是谁呢?是金庸,是琼瑶,是徐志摩。这几个人都是表兄表妹的关系。金庸原名查良镛,是查慎行的10世孙,也有说是22世孙。金庸的祖上是文人世家,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三翰林。”这有点类似于渠县贵福的贾氏家族,在清末,也就是1800年左右,当地一个镇出了“一门七进士,三代一翰林”。其中最出名那个翰林贾屏山,就是本人的七世祖。贾屏山被称为“乾嘉八名贤”,一时荣耀四海。一个文人,特别是大文人,之所以能成为文人,一般有他的文化渊源。金庸也不例外。基因其实挺重要。准确说是文化传承很重要。
再回到这首诗,诗的作者查慎行是翰林院编修,曾三次随皇帝迅游塞外,一时荣耀东南。他写了4600多首诗,流传下来77首,笔者大致阅读了一些,总的评价算一般。诗句的雕琢还不错,但缺了一点格局和风骨,可算着是婉约诗人。这首诗写得挺巧,也挺细。在船上过夜,望满天星光,看满江渔火,风吹过层层细浪,就像星光散落进浩瀚的江中,十分精巧。整首诗,写的是真实感受,但还谈不上气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属于技术型诗人。这和江南才子大多注重个人抒情,或有一定关系。读者,看了这首诗,权当就学点诗歌创作的技术罢了。
是呀,诗歌有时格局太小,又只注重技巧,没有内核,那么这样的诗人也就成了匠人。当前许多作者不正如此吗?一个村干部的生活当着官场写,格局有待商榷。因为,诗歌也好,小说也好,其核心是思想,思想的高低决定了价值的大小。价值才是文学能否宽阔的主要原因。金庸的祖上查慎行,没有给我们带来这些,这便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