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热评丨“寻找张怀民” 从古韵中寻找生活的参考答案
央视新闻
2024-11-21 15:13:11

这个月,有个梗在社交平台悄然蔓延——“怀民睡了吗”?网友们脑洞大开,用文字和P图脑补着张怀民被苏东坡叫醒时的场景和心境。很多人面对层出不穷的小故事和表情包都能会心一笑,这也让“寻找张怀民”有了不一般的意义,那就是:从古韵中寻找生活的参考答案。

在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宋代大文豪苏轼用不到一百字生动记录了自己深夜无眠,寻友人张怀民一同夜游赏月的过程。这还是古文中少有的详细写明年月日的篇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正是今年公历的11月12日。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为何能在九百多年后被人们一本正经地捧出来纪念?看看网友们的感慨——“谁不想要一个张怀民这样的朋友呢”“明月常有而怀民不常有”——就能明了。

在网友们的讨论中,不乏对“怀民未寝”的合理想象,有人认为张怀民其实已经睡了,但为了陪伴朋友还是义无反顾;有人猜苏轼正是知道怀民跟他一样被贬,两人有着相似心境才去找他聊聊……在这些讨论中,我们看到了网友对纯粹友谊的向往。在这个通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仿佛变得越来越困难,什么“一言不合就开撕”,什么“圈子不能硬融”,而“怀民亦未寝”则为社交困惑中的人们展示了一种友谊的“打开方式”: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或许不需要那么多“两肋插刀”,却需要一个“亦未寝”的友人在孤独失意的时候互相慰藉。

“我愿意相信他们那时是即使失志却依然浪漫的人。”这是另一批网友在这个梗中收获的感悟。文章写成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有四年,刚被谪贬而来的张怀民则是初来乍到。在两人肉眼可见的官场失意中,苏轼依然能用寥寥数笔把夜景写得如梦似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何尝不是一种中国式浪漫?而九百多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在笑着玩梗之余看到两位古人的旷达胸怀,从他们身处人生低谷的处事态度中获取感动和感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关于“如何面对挫折失意”的难题,古人的答案还有很多,仅苏轼一人便还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面对一贬再贬的人生轨迹,他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多元价值观碰撞的时代,人们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容易困惑、焦虑和迷茫,而全网“寻找张怀民”也提供了一个好思路:先人留下的璀璨丰富的文化宝藏里,或许就藏着我们面对生活和面对世界的参考。

(文丨段译 编辑丨赵静)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编辑: 马泽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