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西南联合大学
乐文郭俊玲
2024-10-10 05:31:11
 #创作挑战赛六期# 
 #热NOW开学季#     

       
日本的侵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浩劫。清华、北大、南开不得不南迁,组成西南联合大学。
    在那里,教授们的生活怎样?学生们的生活怎样?通过吴学东《杨振宁传》中的文字可以了解一二。

      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办学,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


     由于战争,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非常差。教室屋顶是铁皮做的,窗户是用纸糊的,地面用土填平夯实,大家都风趣地把这种教室称称为“冬凉夏暖”屋。每当下雨,雨点在铁皮上敲得叮当乱响,无法讲课。实验设备更是少得可怜,大部分仪器因长途跋涉难以搬运,仍留在北京、天津。较贵重的仪器往往要放在大口径空油桶里,不用使放于地下掩体,以避敌机轰炸。上实验课时,老师只能把仅有的仪器放在讲台上,或挂在墙上,让大家看,然后由教师做示范实验,讲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学生几乎没有条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空袭警报一响,同学们就要蜂拥而出,到野外或防空洞躲避。敌机遁去,再三三两两回到教室来。日用的笔记本、作业本都是未经漂白的粗纸所订。厚薄不均,很容易破。

      教授的生活、工作条件也非常艰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3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共赴国难:他在回忆中写道:

   “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点儿油,芯子捻的小小的。晚上,牛檫痒,檫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猪马同圈,马误踩猪身,发出尖叫,而我则与之同作息。同时,我的身份是清高教授,呜呼!清则有之,清者清扬之清,而高则未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埋头读书,苦心钻研。”

       杨振宁曾回忆在西南联大的生活:“中日战争是一场漫漫长的浩劫,与中国悠久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任何一次战争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降临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头上的是难以名状的灾难……1940年9月30日,我家在昆明租赁的房屋正中日本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我们少得可怜的一点家当几乎全部化为灰烬。万幸的是,全家人都已躲在防空洞里,免于灾难。几天之后,我带着一把铁锹回去,挖出了几本压歪了的但仍可用的书本,欣喜若狂。今天已很难了解在那种困苦岁月里几本书的价值。”   

      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上下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三所著名大学的一批教授聚集在一所学校教书,西南联大可谓名家云集,高手荟萃。他们学识渊博,专业精深,思想活跃,治学严谨,是一个在中国科学史、教育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教育集团。

        西南联大打破了传统的由一位教授开一门课的教学法,采用了轮流教学法,每位教授只讲一两周课。这样,尽管初看起来似乎缺少系统性,但由于每位教授都讲授他本人最精彩、最拿手的部分,因而非常吸引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