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面对孩子 “出格” 行为,别急着 “灭火”
厅枫
2024-11-13 11:11:03
家长们常常会为孩子的 “出格” 行为而惊慌失措。
你以为孩子应该按部就班地成长,但时不时地,他们的举动却超出了常规的范围,让你不知如何是好。所谓的正常行为标准,在孩子的某些表现面前仿佛失去了效力,只留下你满心的担忧和急切。
我们常听人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得赶紧管管!”
但如果你深入思索,孩子的 “出格” 行为背后或许隐藏着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被急于 “灭火” 的家长们所忽略。
你可能还没意识到,有些看似怪异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是孩子独特个性的展现或者内心需求的信号。
这就是草率处理和用心洞察的差别。



孩子的 “出格” 行为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可能是由于家长不当的回应方式所激发的 “反弹”。他们的行为一时显得与众不同,往往是因为情绪未被接纳或者缺乏合适的表达渠道,缺乏对自身行为意义的理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而那些能够冷静看待孩子行为的家长,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找到正确方向的关键。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有 “出格” 行为,又有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家长不急于制止,而是深入探究呢?


01 过度惩罚打压,为了 “维护秩序”
惩罚,似乎成了许多家长应对 “出格” 行为的常用手段。
只要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既定的规则,就马上给予惩罚。于是,家长们一边期望孩子守规矩,一边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过度的惩罚能让孩子暂时收敛,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长期处于惩罚之下,孩子的内心更像是被乌云笼罩 —— 每一次惩罚都是一场暴风雨,让他们的心灵充满恐惧。
比方说,小红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就立刻严厉批评并惩罚孩子站在一旁。周围的人都觉得家长有原则,殊不知,这些惩罚背后,是孩子被压抑的情感和表达欲望。
孩子被惩罚得多了,家长也觉得是在教育他们,但真正的成长,需要的是引导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更多的约束,这些表面上很 “果断” 的惩罚方式,就会让孩子更加抵触。
终于,小红开始对家长的惩罚产生反感,行为变得更加 “出格”。



02 缺乏平等交流,不明白孩子想法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家长:只看到孩子行为的不妥之处,却从不与孩子平等交流,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家长也觉得自己正确,然而问题是,缺乏交流并不等于孩子能自觉改正。
真正关爱孩子的家长,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而那些只知道惩罚的家长,却常常把 “我是为你好” 误以为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比如小红的家长,当孩子试图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他们总是不屑一顾。
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和理解。
反而,小红的家长如果继续这样缺乏平等交流,最后只能让孩子在孤独中变得更加叛逆。


03 没有树立好榜样,自身行为不恰当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必须遵守规范,自己却在行为上不够严谨。
于是,家长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
殊不知,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以小红为例,她的家长要求她文明礼貌,自己却经常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觉得行为可以随意。
他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不懂事,然而,孩子的 “出格” 行为正是他们不良榜样的结果。
最终,小红的家长才意识到,要想孩子行为得体,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样。



那么,当面对孩子的 “出格” 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并不难。
关键是要让孩子学会 “自我认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被强制纠正。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而非直接批评。
给予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
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不要让孩子在混乱的标准中成长,而是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
比如,家庭会议、共同讨论等方式,都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 “出格” 行为就急着 “灭火”,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
孩子的 “出格” 行为往往是一个提醒,告诉我们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的过程,我们应当帮助孩子找到行为的合适尺度:
让他们在理解中成长,在正确的行为中进步,最终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责任感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