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下我国正处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文艺事业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广大文艺者在创作中需要主动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以“人间烟火”的文艺作品彰显时代风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反映了民间、宫廷和宗教的音乐与生活,《楚辞》则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满江红》展现了岳飞对国家沦陷的悲愤和对收复失地的决心。到了近现代文艺事业也是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鲁迅的《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画出了国民灵魂,莫言的《红高粱》体现了高粱地上的生命张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彰显了在平凡的世界拥有不平凡的人生。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大众。
以“人民根本”的价值导向促进文艺发展。人民需要文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文艺也需要人民,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空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在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陈忠实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白鹿原》这样的鸿篇巨著,余华如果不熟悉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徐富贵、许三观、李光头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因此,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向上发展。
以“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文艺创作者需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华审美新风范。《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展现了东方拟人化的自然美样态特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也是对新时代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演绎;《唐宫夜宴》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不仅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也将正式表演时的大气恢弘表达的淋漓尽致,让“风吹仙袂飘糟岔飖举,犹似霓棍恩低裳羽衣舞”的大唐之美尽收眼底。当传统文化中的美被充分挖掘并赋予当代表达,激起了现代人的情感和文化共鸣。广大文艺创作者务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创作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传播力。
文艺照亮时代,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它是心灵的灯塔,引领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它是情感的纽带,连接起人类共同的梦想与希望。在文艺的光辉下,我们感受着生命的温度,触摸着人性的美好。让我们怀揣着对文艺的热爱与敬畏,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以文艺之笔,书写生活的诗意,描绘未来的画卷,让文艺之光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李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