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会,读懂海淀的算力密码。
作者|王艺
编辑|王博
从贸易战争,到科技战争,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
无论是1990年代的互联网、2000年代的云计算还是2010年代至今的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不断更迭,犹如历史长河中翻腾的巨浪,深刻地重塑了世界的格局:它催生了一批科技新贵,颠覆了传统巨擘的地位,进而重新定义了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均衡。
当今世界是由数字经济驱动的。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模型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于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计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算力俨然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和大国博弈之间新的“石油”。无论是OpenAI o1证明的推理算力的有效性,还是马斯克19天“不睡觉”建成的十万卡集群,都彰显了算力战略地位的重中之重。
时代呼唤更大的算力,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计算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此背景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运而生。
2023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它是“东数西算”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目标是形成省市、区域、国家多级联动的全国算力“一张网”。
《实施意见》不仅提出要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还提出要“探索开展城市算力网建设”。因为,让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落地,要先从局部城市、区域开始尝试。政策研究部门的设想是,城市算力网的建设运营可以让“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渐进式落地。随着建设模式逐渐成熟,城市算力网会逐渐扩展到区域、国家。城市算力网可以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统一算力标准、公平算力调度、协调各方利益等重要问题。
而海淀,就是城市算力网的率先响应者。
10月22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信息协会和鹏城实验室主办的2024算力网发展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大会不仅展示了可信算力、算力调度、绿色算力、国际化算力中心等算力网相关企业最新成果、搭建了产业合作平台,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业委员会也在大会上成立;与此同时,为推动人才教育开启的算力网算力共享助学合作仪式在大会上揭幕,算力节点成熟度评测体系也在海淀首发。
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到人工智能第一城,再到如今城市算力网建设的先行示范者,奋进的海淀,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1.城市算力网,海淀在行动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城市,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也催生了其对算力的高强度需求。
因此,北京一直在不断布局算力产业的发展。2010年,中关村云基地等设施相继成立;2011年,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平台;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北京市加快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2021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 (2021-2023年)》,提出推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海淀、朝阳、怀柔等区建设了多个算力中心项目。其中,位于翠湖南路30号的海淀区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是北京市统筹布局的市级公共算力中心之一,该中心自2023年9月15日起在中关村科学城开始建设,并于2024年1月对外发布。目前,3500P算力正在为新型研发机构和大模型头部企业提供服务。
2024年4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印发《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该《方案》中指出重点建设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石景山、门头沟)等E级智能算力高地,优先加快两个10EFLOPS大规模智算集群建设进度,着重满足快速增长的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和推理算力需求。
在算力中心和智算高地的建设上,为什么海淀都排在第一优先级?
这与海淀区的战略定位与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在北京市委明确要求“以海淀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的前提下,海淀区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加强基础前沿布局,持续升级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已经成为国内创新基础最好、人才资源最集中、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
从教育资源与科研实力看,海淀区拥有清华、北大、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众多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和人才输送。目前,海淀区聚集了AI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14家、新型研发机构3家,人工智能学者1.23万人,人工智能领域AI2000全球顶尖学者101人,通过备案大模型66款,为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从政策支持力度来看,海淀区高度重视算力产业的布局建设,不仅全力承接和推动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计划完成万卡集群的部署,而且还主动与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多地强化跨区域算力协同,探索构建跨域算力调度体系,推动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整合汇集上万P算力供给重点企业。同时,海淀也在布局建设国产芯片评测验证迭代实验环境,加快实现高水平国产替代。
从产业集聚情况来看,海淀区正在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集聚了包括百度、旷视、第四范式等领军企业在内的近千家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从数量上更是惊人——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全国的六分之一。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难再找到像海淀这样形成了完善AI产业生态的地区。
高校与人才聚集、研发创新能力强、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中……这是海淀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也是算力基础设施得以迅速落地开花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海淀的算力产业因人工智能而兴,人工智能又反过来促进了算力产业的发展。
在算力越来越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当下,算力网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化的第三阶段,自然成为海淀区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2.用一个体系,为算力发展保驾护航
“算力网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可以有效促进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而算力网正是一体化算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0月22日召开的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4算力网发展大会上,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在致辞中表示。
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
在大会上,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宣读专委会成立通知及首批成员名单,包括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联盟、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在内的48家机构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上,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发了反映全国算力中心发展程度和未来趋势的算力节点成熟度评测体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伟民
之所以要发布该评测体系,与我国当下的算力发展面临的难题有关。
如今,尽管我国算力建设正飞速发展,国家八大算力枢纽工作稳步推进,各地方政府与企业也纷纷建设算力中心,但是,在算力产业发展中仍然面临资源分布不均、算力闲置与浪费、技术水平不一、带宽受限延迟较高、建设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高效利用这些丰富的算力资源,是算力网能否充分发挥价值的核心要义,也是数字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此背景下,对各算力节点进行成熟度评测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方面,算力节点成熟度评测有助于全面了解各个节点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效能水平。通过科学的评测体系,可以精准地评估算力节点在硬件设施、软件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程度,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算力利用效率提供有力依据。这就如同为算力建设进行一次全面的 “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算力资源能够稳定、高效地服务于各个领域;
另一方面,评测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各算力节点之间的良性竞争。当各个节点的成熟度被量化评估后,会激励它们不断改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竞争将推动整个算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我国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同时,成熟度评测还可以为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政府能够根据评测结果合理规划算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确保我国在全球算力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由此,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委会特成立了平台评测组,由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鹏城实验室牵头承担,并制定算力节点成熟度评估体系。该体系包含技术能力指标、运营与管理能力指标、业务成果与贡献指标等方面的内容,计划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监控与调度,为算力网的建设提供标准化的评测和指导,形成算力网节点成熟度指数排行榜。
算力节点成熟度评测体系的建设发布,不仅是我国算力建设迈向新高度的关键举措,对于实现高效算力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新型算力,共享助学
无论是发展大模型、人工智能,还是建设算力网、发展算力产业,技术的发展,终究都还是落地到具体的行业和产业中。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从金融科技到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和算力产业正在激发新的创新活力,重塑传统行业的面貌。
在用人工智能革新了诸多传统行业后,下一个能够被算力网升级改造的领域是什么?
海淀区认为,是教育。
作为首都科技、教育与文化核心区,海淀区集中了北京市乃至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拥有众多高质量的中小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6所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不仅是全国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海淀区还经常通过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教育现代化,在国际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成果突出,是全国教育创新的引领者。
而这一波人工智能和算力网建设的浪潮,海淀区也自然不会错过。
今年8月,海淀区正式发布《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计划》的核心在于优化智慧教育的资源配置,海淀区提到,将选择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试点,计划升级中小学的资源平台,利用AI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智能分类和标签化,便于学生检索和使用;海淀区还将在部分学校开展试点,探索人工智能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育心育德、体教融合、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计划》还提到了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支撑环境、打造海淀特色化教育人工智能体、探索成熟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应用、研发多元丰富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等九大任务。
这一切,都离不开智能的大模型,和强大算力基础设施的支持。
在海淀区的不懈努力下,区级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被确定为市级试点方案;与模型公司合作探索AI教师加持下的新型“双师课堂”也已在4所中小学校园开展试点应用。
然而,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过程中,海淀区发现,受模型的复杂度、数据集的大小、训练的时长以及优化算法等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在开展模型训练过程中所需算力量有所不同。以高校学生开展模型训练教学所需算力计算,每个学生需要的算力量约按照算力卡来计算为数块H100以上,而当前的算力供给还未能满足需求。高校算力的痛点在于本地化规模部署算力中心的硬件与空间成本较高,同时算力中心属于高能耗设施,在水电等能源供应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海淀希望通过探索更多新算力供给模式,例如借助京津冀协同等方式以及部分地区算力资源价格优势,解决算力中心本地化部署成本过高的难题,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算力资源,支持学生开展模型研发训练工作,培养优秀人工智能人才。
由此,在本次大会上,算力网专委会成员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曙光、算力自由等作为算力网专委会算力供给单位代表,与中国高校算力联盟秘书长翼斌共同发起了“算力共享助学计划”倡议,旨在共建和优化中国算力生态、储备人才,进一步推动算力网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算力共享助学计划启动仪式
此外,在大会上,海淀还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合作,举行了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签约仪式,推动宣传海淀区驻区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特色和领先优势,助力海淀企业和高校树立创新标杆。
无论是积极推动城市算力网的建设,发布算力节点成熟度评测体系,还是在教育领域启动算力共享助学计划,举办赛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海淀一直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以实际行动推动人工智能的行业落地和算力产业的持续创新。在算力产业的驱动力从产业数字化转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当下,算力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多元异构算力是未来不变的发展趋势,万卡以上的大规模算力集群也一定会越来越刚需。而拥有大规模人才和产业集聚以及相关政策利好的海淀,在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这是时代给予海淀的机遇,也是海淀必须踏上的浪潮。
(封面图来源:中关村创业大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