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在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入,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国际合作更加频繁。近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的首届中国—东盟知识服务创新与国际交流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出版业知识服务大会就以“AI时代出版业的数字创新与国际服务”为主题,围绕出版业数字创新和知识服务等的现状与未来路径,以及中国—东盟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进行了研讨交流,以期用数字创新服务护航走出去,推动出版走出去工作和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89%出版机构建专业内容库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知识服务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许多出版单位开发了出版知识服务和知识服务数据库,出版业赋能知识服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专业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魏玉山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组织开展建设国家知识数据库的可行性论证;从2015年开始组织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至今已经有100多家出版单位、科研单位、高校、互联网企业参与;2016年筹建了国家知识服务产权中心;2017年启动了国家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并制定了系列知识服务标准,为出版业开展知识服务提供技术与标准支撑。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毅敏在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随着技术发展,知识服务形态日益丰富,根据调查,89%的出版机构建有至少一个专业内容库,55%的出版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知识服务。从整体来看,知识服务即将进入发展成熟期。“大模型时代,出版单位应摆脱技术内卷焦虑,合理利用大模型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董毅敏说。
多举措推动知识服务出海
在大会上,中国—东盟大学出版联盟启动仪式、《近镜头》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举办,一系列国际交流合作活动的举办、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出海,体现了知识服务在国际领域的不断深化。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认为,深化知识服务国际交流有几个重要抓手。第一,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公司通过国内的主场和海外的客场,以及国际书展的平台,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主场就是在1986年创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4年6月举办完第30届,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国际书展,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中外出版企业参展。第二,推进版权输出。近5年来,公司已经实现了1000多种图书的版权签约。第三,主动策划国际出版。“如果说版权输出是通过我们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将一盘中国菜进行输出,介绍给国外读者来享用,那国际出版就是发现、挖掘国外作者,帮助他们寻找感兴趣的中国话题,用外国人的思维、视角以及表达方式,进行直接写作,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林丽颖生动地比喻。
新华出版社总编辑王永霞则提出,随着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未来的知识服务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开拓,提供多语言、跨文化的服务。“在国际化基础上,要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别特点,提供本土化的知识服务。”
作为地处西南边城的地方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以跨地域整合资源为战略思路,不断内涵发展,自我裂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轩庄介绍,在多年的走出去和海外发展实践中,该社通过构建海内外协同的组稿出版模式、打造具有平台特色的传播渠道和主动促推实体书店在海外的落地生根这三方面举措,稳步推进从出版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型。同时,该社积极发挥新技术和自身优势资源,推动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与数字化发展有效结合,开发面向东盟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走出去工作有效衔接。
利用技术创新优势内容
由中信出版集团打造的“中信出版夸父AI平台”、由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一批新闻出版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在大会上揭晓。可以看到,出版业正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并利用技术不断为知识服务创新。
中信出版集团的技术负责人付鹏介绍,中信出版从2023年开始成立平行出版实验室,并自主搭建夸父AI平台。“这个平台不但可以将书籍的文章摘要、目录、金句等内容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从内部系统里提供出来,还可以成为一个翻译校对一体化工具。上线一年,通过这个工具完成的翻译量非常可观,比我们每年出版的效率高了五六倍。”
智能化时代,出版人如何将中医药领域的内容与现代出版技术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传播和普及中医药知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张峘宇说,在数字教材方面,该社打造了行业教育云平台“医开讲”,目前该平台汇聚了超过800种中医类教材。该社还进军中医药知识阅读领域,开发了中医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汇集了教材、教辅、科普工具书等超过6000种电子书,可以满足中医药行业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的阅读需要。
“我们积极将数据和技术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关键要素。”林丽颖介绍,在阅读领域技术创新方面,中图公司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出版内容进行结合,通过技术赋能阅读的方式,活化图书中的知识,将传统的出版物及内容从静态转化成动态,从而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的读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说,人工智能很好地赋能了出版的融合。“我们出版社研发出品的知识库‘文泉学堂’,聚合了31家大学出版社的优势学科资源,选取了适合大学生的数字内容,包括教材、学术专著等,通过技术赋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 蒲添
编辑 | 胡婷 李婷婷
审核 | 吴金明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