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名人堂
胡厚宣:
丹甲青文弥复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11月15日,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揭牌仪式结束后,记者再次来到殷墟博物馆,在“探索商文明”展厅寻找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的足迹。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了殷墟王陵1004号大墓当年发掘的老照片,从电子屏资料库中得知胡厚宣在殷墟“考古十兄弟”中排在第七位。
甲骨文研究领域早期有“甲骨四堂”之说,后来涌现出许多优秀学者,有“四堂一宣”的说法,“宣”指的就是胡厚宣。“甲骨四堂”之后,还有“甲骨五老”:陈梦家、唐兰、商承祚、于省吾、胡厚宣,他们在“甲骨四堂”研究的基础上,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著名学者陈子展有诗云:君不见,胡君崛起四君后,丹甲青文弥复光。
参与殷墟发掘并整理甲骨
1934年,胡厚宣从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进入学术研究机构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工作。当时,史语所组织的安阳殷墟发掘正在进行中。
1934年10月,胡厚宣来到安阳,参加殷墟考古的第十次发掘。这个时期的殷墟发掘由著名学者梁思永主持,连续对殷墟王陵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当时参加殷墟发掘的年轻人很多,有号称“考古十兄弟”的李景聃、石璋如、尹达、胡厚宣等人。
根据分工,胡厚宣负责1004号大墓的发掘,这座大墓是有4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应该是王陵,可惜曾被严重盗掘。幸运的是,胡厚宣等人在这座王陵中发掘出了精美绝伦的“牛鼎”“鹿鼎”,在墓葬的底部还发掘出大量的戈、矛、甲胄等兵器。
1004号大墓发掘完成后,胡厚宣在史语所整理殷墟第一次至第九次发掘所得甲骨文字,协助董作宾编撰《殷墟文字甲编》,撰写“殷墟文字甲编释文”。
1936年殷墟进行第十三次发掘,YH127甲骨窖穴出土整坑甲骨。窖穴被整体搬运到南京,开中国室内考古整理之先河,由董作宾指导,胡厚宣参与清理工作,共发掘17096片甲骨,数量居历次发掘之冠。
胡厚宣做室内整理工作,曾不无骄傲地说:“史语所共发掘甲骨24918片,都经过我亲手摩挲,并作了随笔。”因为和新材料的“朝夕相处”,胡厚宣“乃恍然知研治古史,必当始自殷商,而甲骨文实为最基本之材料”。胡厚宣写有《第十三次发掘所得甲骨文字举例》《殷墟127坑甲骨的发现和特点》等论文,并与董作宾合编《甲骨年表》。
胡厚宣又陆续发表了《卜辞下乙说》《释牢》《卜辞杂例》《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等重要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20世纪40年代,胡厚宣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出版了《甲骨学商史论丛》,其中的多篇文章成为学术典范,如以二重证据法研究“四方风”的文章《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是享誉学林的佳作。
呕心沥血编辑《甲骨文合集》
胡厚宣治学重视新材料,曾说:“我写文章,必有别人未见的材料。”
为收集甲骨文材料,胡厚宣奔走于京、津、宁、沪等地,他深知要促进甲骨学科实现飞跃性发展,亟须对公私收藏的甲骨文材料做全面搜罗、汇集、分期、分类的整理工作。
1956年,我国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时,把编纂《甲骨文合集》列为国家重大项目。1956年8月,胡厚宣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先后任先秦史组组长、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甲骨文合集》编委会成立后,郭沫若任主任委员,胡厚宣任编辑工作组组长。胡厚宣带领一批年轻人先把国内外百余处公私藏家未经著录的甲骨拓片设法采集起来,然后跟百余种业已出版的著录书文进行严格比勘、去重、拼合、复拓、换片、选优、聚群、分期、归类,待系统整理后再行编辑出书,但因故编纂工作停顿。《甲骨文合集》编纂工作恢复后,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甲骨文合集》于1978年付印,1983年年初印完,共13册,选录殷墟出土的甲骨拓本、照片和摹本共41956片,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甲骨资料书。
《甲骨文合集》荣获首届吴玉章奖金历史学特等奖、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特别奖、第一届中国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在潜心编辑《甲骨文合集》的同时,胡厚宣还撰写了大量学术论著,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从事广泛的学术和社会活动。胡厚宣与安阳殷墟渊源很深,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的学术事业植根于安阳。”
1995年4月16日,胡厚宣先生逝世,学界纷纷致电哀悼,著名文史学者姜亮夫等人挽之曰:东西学林皆缘卜辞识泰斗,中外史册均藉《合集》忆先生。
百片甲骨故事会
殷墟博物馆“00后”文创设计师郭嘉欣:
文创火出圈 文物“活”起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礼文宫又上新了!
“鸮鸮”干发帽
“黄色的是兽首铜刀,粉色的是亚长铜钺,粉黄相间的是铜骹玉矛……”11月10日,来到位于殷墟博物馆一楼的礼文宫文创店,文创设计师郭嘉欣给记者介绍,眼前这些五颜六色的“毛绒兵器”正是刚刚上新的亚长兵器库系列毛绒玩具。
郭嘉欣是“00后”,202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是安阳本地人,从小对殷墟文化耳濡目染,能回到家乡从事自己喜欢的设计工作,我很满足,也很快乐。”郭嘉欣说,他们的设计团队成员大多是“90后”“00后”,年轻人常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设计出许多有趣的文创产品。
一款名为“鸮鸮”的干发帽,是郭嘉欣全程参与设计的“销冠”产品。“我平时会买很多很可爱的干发帽,尤其是各种联名款。后来我就想,殷墟出土了那么多文物,大都造型独特、模样可爱,不如就做一个跟殷墟相关的干发帽。”谈及干发帽的灵感来源,郭嘉欣展示出小女生的一面。
“‘鸮鸮’干发帽以妇好墓出土的鸮尊为原型设计而成。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干发帽的造型正是一只眼睛大大的猫头鹰,呈青铜绿色,造型可爱,面向市场推出后,销量很好,常常处于缺货预售状态,很多网友在网上给我们留言‘一帽难求’。”郭嘉欣言语间难掩骄傲。
牛尊冰箱贴、殷商纹饰钥匙链、饕餮纹饰雨伞……据悉,礼文宫目前共有各类殷墟相关的文创近300种。这些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来自生活,更多则来源于殷墟博物馆馆藏文物本身。
“每款产品的问世,背后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设计前要对馆藏文物学习研究,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郭嘉欣告诉记者,她闲暇之余便会“泡”在馆内,细致观察各类造型独特的文物,并通过翻阅资料和请教专家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
郭嘉欣说,目前的文创产品大都是从各类青铜器上提取纹饰,并以亚长牛尊、妇好鸮尊、甲骨片等文物为原型进行再设计。与此同时,广大游客和网友感兴趣的文物,更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殷墟博物馆内,“网红文物”不在少数。额头宽平、浓眉深目、面颧突出、鼻宽凸起的陶制人头,“刻画”出3000多年前殷商人的模样;憨厚可爱的猪首陶器,因酷似“小猪佩奇”的外观让其成为馆内“显眼包”;出土于亚长墓的亚长牛尊更是目前为止殷墟出土的唯一牛形青铜器,堪称“镇馆之宝”……
“网友们经常会在网上跟我们留言互动,我们也会时刻关注大家呼声比较高的想法和建议。陶人胸针、陶猪茶壶、牛尊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便应运而生,加上价格适中,一经推出,卖得十分火爆。”郭嘉欣说。
“亚长兵器库”系列毛绒玩具
殷墟博物馆新馆自今年2月正式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团队络绎不绝,一直是热门打卡地。因此,逛完馆,再买个文创产品带回家成了殷墟博物馆游客的“标配”。
“我买了甲骨十二生肖笔记本、铜手毛绒玩具、牛尊鸮尊玩偶。之前,我去过很多博物馆参观,也很喜欢收集文创周边。今天来到殷墟博物馆,这里的文创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可爱有趣,简直都想带回家!”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游客刘女士高兴地说。
在殷墟博物馆礼文宫文创商店,刚刚“上新”的软萌可爱的“亚长兵器库”系列文创毛绒玩具广受游客喜爱。 郭嘉欣 摄
“殷墟文化博大精深,馆里的每件文物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觉得文创产品是很好的媒介,每个文创产品都可以是文物背后故事的延续,通过文创产品反映文物,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助力文物‘活起来’‘火起来’。”郭嘉欣向记者透露,下一步,他们会持续关注游客喜好和网友建议,重点开发“妇好化妆间”“小王子日常”等系列产品。
甲骨文双语小学堂
甲骨文“寒”外部为屋子的形状,中间是人形,人的周围是四堆草,表示人躲在屋内,蜷卧草上,本义即寒冷。
The oracle bones cript 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寒” depicts a house on the outside, a human figure in the center, and four piles of grass surrounding the person. This imagery conveys the idea of someone sheltering inside the house, curled up on the grass.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cold.”(文字翻译 童林 张蕊)
漫画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