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特点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炎夏正式登场。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水增多,湿热交织,易形成“湿邪”。人体易受暑热、湿气侵袭,出现食欲不振、疲劳、皮肤问题等。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顺应天时,夜卧早起
1
小满后,昼长夜短,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适当调整作息。
晚睡早起:顺应夏季阳盛阴消规律,夜间11点前入睡,晨起适度活动。
注意保暖:早晚温差大,雨后及时添衣,睡眠时避免空调直吹或腹部受凉。
午间小憩:午睡15-30分钟,缓解疲劳,护养心气。
运动养生:适度锻炼,微汗为宜
2
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但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大汗伤阳。推荐在清晨或傍晚,避开中午的烈日高温时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情志养生:调畅情志,清心除烦
3
推荐食物:祛湿健脾,养心安神
食材 | 功效 | 推荐吃法 | |
祛湿食材 | 赤小豆 | 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 | 可与薏米搭配煮粥,能增强祛湿效果,适合湿气较重的人群食用 |
冬瓜 | 性寒味甘,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且含钠量较低,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清炒、煲汤、做冬瓜羹,都能发挥其祛湿功效 | |
玉米须 | 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作用 | 用其煮水代茶饮,不仅能祛湿,还可辅助治疗湿热黄疸、胆囊炎等疾病 | |
健脾食材 | 山药 | 药食同源的食材,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 | 可将山药与小米熬粥,或清蒸后蘸白糖食用,简单又营养 |
芡实 | 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 | 与莲子、红枣一起熬制成芡实莲子红枣粥,既能健脾祛湿,又能养心安神 | |
白扁豆 | 健脾化湿,尤其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 | 可煮成白扁豆粥,或与薏米、冬瓜一起煲汤,口感清爽,祛湿健脾效果显著 | |
养心食材 | 百合 | 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 | 与银耳、莲子搭配煮成百合银耳莲子羹,既能滋阴润燥,又可养心安神,缓解夏季烦躁情绪 |
莲子 | 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 | 可将莲子心泡水饮用,有很好的清心火作用;也可与桂圆、红枣一起煮粥,补养心脾 | |
小麦 | 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 可煮小麦粥,或制作成全麦面包食用 |
养生小妙招: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艾灸祛湿
1
艾灸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法之一。选取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穴位进行艾灸,能温通经络、健脾祛湿。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胃功能;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能利水渗湿;丰隆是化痰祛湿的要穴,经常艾灸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潮红、有温热感为宜,每周可进行2-3次。
按揉穴位
2
每天按揉承山穴、曲池穴等穴位,也能起到祛湿的作用。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小腿肚下方凹陷处,按揉此穴可振奋阳气,运化水湿;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按揉曲池穴能清热解表、祛风除湿。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
注意事项:避开误区,科学养生
避免贪凉:少食冷饮,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防止“冷气病”。
预防皮肤病:保持衣物透气,潮湿环境勤换衣,防范湿疹、脚气。
忌辛辣油腻:减少火锅、烧烤等助湿生热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小
满
寄语
“小得盈满,方是圆满。”此时养生重在平衡——饮食清热不伤阳,起居顺应自然,情志疏泄有度。养好脾胃,化去湿浊,为安然度夏打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