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冬日创作季#
第 一 章 海派开山祖 告慰春申君
2009年5月8日6点38分时,我从我家乡的车站,坐上了潢川开往上 海的长途班车。我带着68本我写的长篇历史小说《黄歇传奇》初稿,准备走 访留有春申君足迹的地方。这天早上,天气很好,早晨的霞光普照着大地。 空气真新鲜,让人心肺如洗。我不由想起了我在长篇历史小说《黄歇传奇》 初稿中写出的那首主题歌:
男儿歌
男儿须立鸿鹄志,
不为将相誓不休!
诗书在,勤学苦读,
废寝忘食乐忘忧。
早研读,晚也研读,
韦编三绝不离手。
功名取,莫论先后,
誓把铁砚磨穿透。
读完五车书,
游学万里路,
锲而不舍终成就。
迎朝霞,精神抖,
江山代有人才出!
在沪宁高速沿途,车飞快地行驶,两边的广告牌往后奔跑。在苏州新区 3.2公里的太湖黄金水岸,在留有当年春申君足迹的太湖边上,透出古老姑 苏悠久的文化氛围和姑苏园林特有的东方水城之闲情古韵。
晚上6点多的时候,车至上海西郊,还未到申城中心时,就能看见很多 地名与春申君黄歇有关,在嘉定区就有一个地名叫黄渡。进了站安顿后,我 和司机们吃了晚饭,就自己开个房间整理思绪,写点与春申君有关的文字。
5月9日早上,我起得很早,从上海中山北路站坐地铁1号线到莘庄下 车,又坐莘春线到达春申村,可今天是礼拜六,村干部管事的没上班,我只 好坐下趟车在申光路下车,转个弯就到了春申祠。春申祠没有多大变化,只 是门前又修建了一座非常漂亮的门房。到了门房,我又见到了守祠人李跃铨 先生。两年前,我曾经拿着打印稿去见他,当时,他让我进祠拍了很多照片 和景色。今天来到门房,他居然还记得两年前来过的我,我很感动。李跃铨 先生与我谈了很多,他说,曾经有人想出资一千万买下春申祠,村里人没有 同意,因为这是上海松江区新桥镇春申村人的骄傲。那些铜雕及室内的陈设 都是精雕细凿而出的呀!闻听此言,我心中非常感慨,更加深了对春申君和 春申村人的敬仰。李跃铨先生让我星期一再来。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李 先生和春申祠。
下午,我又到了上海城隍庙。这段路真的很繁华,有豫园、上海老街, 人山人海。我买票进入城隍庙。烧香许愿的人很多,香气氤氲,人声沸腾, “正一派”道士的念经声、敲磬声不绝于耳。我在城隍庙里寻找好几本有用的资料,其中有一本《上海城隍庙大观》(桂国强主编),书中记载有春申君黄 歇的故事,全文如下:
上海城隍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庙内的殿堂和神像的设置已达到了 相当的规模。
头门内:东置财帛司神,西置高昌司神。
东西看楼下:设置二十四个神像。
大殿内:正中供奉金山神主大将军霍光,其状剑眉虎须,十分威武;大 殿背壁立有抗英名将陈化成将军的塑像,旁有四个判官神像,外立八个皂役 塑像,他们依次是升钱、房昌、朱明、杨福、王昌、金齐、嘉周和祥陶。
中殿,在石门外设置了三班、二班、中军、使吏、门房等;石门内,牡
丹亭正殿崇祀一位身穿蟒袍、佩玉带、脚登皂靴的城隍神秦裕伯。
东花厅,为城隍庙账房间。
西花厅,供奉城隍神父母。
内宫:正殿供财神爷赵公明元帅;东首供二十四使;西首供痘神、痧神。
星宿殿:正中供三皇,东西两侧供六十元辰;门口和对门供殷天君、许 真君、蛇王神、祠山大帝、施相公等。
文昌殿:正殿供文昌帝君,楼上斗姥阁内供奉斗姥元君。
据清同治《上海县志》中的附记记载:“新江司殿在邑庙西偏,别奉神于 延真观中,今移穿心街。(前志载:乾隆二十六年移奉司神无可考证,俗即指 为春申君云。)高昌司殿在邑庙仪门右,别庙向在南门外黄浦滨,俗称老高昌 庙,后移奉立雪庵。嘉庆十五年僧于庵前建庙。有司岁于此迎春,今改屯兵, 权奉神于海音庵左。五路司殿在城隍庙仪门左,别奉神于镇海庙旁。”
又据火雪明《上海城隍庙》记载:
与城隍神同时出巡的四司,即新江司、长人司、高昌司、财帛司是。这 几位神道的出巡,得附城隍神后,不见出何书籍。
据上海县志上说:
四司随城隍登坛,系乡人好事者为之,本不足道。然新江、长人,皆邑 原管乡。而高昌司该全境,以土地故,祀之可也。至五路俗称财神,又谓即 道路之神,五祀中之行神也。果尔,则亦土地之类矣。因民间久奉香火,姑 志于此。
四司的来历,约略列表如下:
神名 | 敕封 | 原名 | 行辕 |
新江司 | 海崇侯 | 蒋芳镛 | 大东门内肇嘉路财神殿 |
长人司 | 春申侯 | 黄 歇 | 老北门内穿心街三茅阁 |
高昌司 | 永宁侯 | 石万彻 | 邑庙头门内西班房 |
财帛司 | 护国公 | 杜学文 | 邑庙头门内东班房 |
表中的长人司,就是战国末期叱咤风云的春申君黄歇。前几年,苏州 郊区浒墅关镇农民在小镇开山采石时,偶然炸出一座古墓,墓中有青铜器及 青铜器残片,还有一方官印,据考古人员抢救发掘,辨认出官印上的文字为 “上邦相玺”。“上邦相”即黄歇。战国末期,为了共同对付秦国,楚考烈王为 列国的纵长,黄歇为楚相,封地江东,以吴为郡,从而确认此墓即黄歇墓。 近年上海有多家报纸报道了这一发现,其中,有一则报道特别指出黄歇与上 海的关系:“黄歇号春申君,所以上海历史上,就有春申之别称。”
过去关于他的墓在何处,并无记载。至于这凿山而墓究竟是谁而为,也 已无法考证了。
黄歇与上海的关系非同寻常,上海曾是他封地的一部分,横穿上海的那 条大江,据传就是他疏凿而成的,因此,得名“黄歇浦”,也就是现在的黄浦 江,别名“春申江”,简称“申江”,所以,上海又别称“申”。不知哪年哪月 开始,黄歇成了上海民众敬奉的一个神,他在上海城隍神系中的神职是“长 人司”。据元代唐时措记,1292年春,元天子命高昌、长人、北亭、海隅、 新江五乡凡二十六保,立县上海。可见上海在开城前就已有长人乡,黄歇 可能是长人乡的乡城隍。过去,在老城厢福佑路旧校场街口,还有他的庙宇 “春申君府”,供着他的塑像。黄歇在上海成为神的历史,恐怕要远在秦裕伯 成为上海(县)城隍之前。秦裕伯在元末官至行省郎中,到明初当过翰林院 侍读学士,死后被明太祖封为上海城隍,成了上海冥间最高行政长官,于是, 春申君成了秦裕伯的下属。过去城隍庙每年举行的三巡会,都是由秦裕伯率 领四司出巡,四司的轿前有装扮成阴皂隶的人开道。这些“皂隶”,身穿黄纸 印马甲,二人一对,四目对视,成为三巡会的一大景观。每年的2月21日,是城隍秦裕伯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也会把黄歇等塑像用大轿抬来礼拜。
5月10日,我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观赏了半天,又到塔里书店买了几 本书。真的如人们所言,“到上海,不到城隍庙、不到东方明珠等于没来”。 这两件事我都做到了,心愿已足,只有我魂牵梦绕的春申祠,还没有仔细观 赏,等明天再去吧!下午,我又见到我们黄国故里人黄建顺先生。我此次寻 访多亏黄建顺先生在我县李龙、黄培玲夫妇的九龙大饭店里,用2000 元购买 我的100本书,全部送给他的亲朋好友。没有他的“雪中送炭”,受伤花光积 蓄的我根本没钱去寻访。对他的无私帮助,我真的感激不尽,他还再三嘱咐 我,到上海有什么困难尽管找他。
5月11日,我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就乘地铁1号到莘庄下 车,坐莘春线,沿途又见到很多与春申君有关的命名。申之春、申春、春之 光、中申、春申塘、春申塘桥、沁春路、春西路、申光路、申新路、申昕路、 春华苑等地名,这些到处都是“春申”的回响,到处都是“春”和“申”的 延伸。
星期一,我到了春申村,见到春申村的村委主任施国民先生,我把介绍 信和我写的书《黄歇传奇》初稿交给他看,他看了一会儿很感兴趣,就向我 提问几个有关春申君的事儿,我对答如流,他很满意。我向他提出了想见见 春申村原支部书记何德明先生,他就打电话与何先生联系。何先生现任新桥 镇副书记,听说后,就让施主任带我去见他,施主任马上驱车带我去见何书 记。因为,我是从网上查到了很多有关何德明书记的资料,对他比较了解, 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我孤身一人千里迢迢寻访春申君足迹也让他深为 感动。时近中午,何书记和施主任邀请我下酒店,席间我们畅谈了很多有关 春申君黄歇的故事。我们深信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做过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是不会被历史和后人遗忘的。”
临别时,何德明先生又赠送我一本他主编的书《春申雅集》,挥手道别, 依依难舍,相信我们定能后会有期。
之后,施国民主任又带我回春申村,他将很多有关春申君和春申村的资 料都复印给我,让我带走,又打电话给春申祠的守门人李跃铨先生。过后, 我乘车到了春申祠,李跃铨先生领我去参观拍照,他打开一条小河桥上的一 道小门,进入春申祠,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道主题为“上海之根”的大型铜 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春申君黄歇领着当地居民治理、疏通黄浦江的情景。壁前有池,池中有莲,池清莲绿,相得益彰。院中有鹅卵石铺成的八 卦图案,往前就是春申祠,这座仿古民居建筑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正堂 中供奉着春申君画像,画得相当好,再现了当年楚国黄公子的形象,画像下 面是一只象牙,堂内清静典雅,陈列的古典家具齐全,室内陈列着春申君的 相关资料及淞江古迹、淞江历史名人、名作。来到此地,真是不虚此行,难 怪给春申村民一千万元也不愿出卖这些永留后世的家产。他们也和我一样, 都是为了这个人,这位两千多年的历史名人,这位我们家乡的英雄人物。让 我们打开往昔的画传,来重温这位英雄的动人事迹吧!
2002年12月3日,摩洛哥蒙特卡洛传来喜讯,上海从韩国的丽水、俄 罗斯的莫斯科、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和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等5个竞争城市中脱 颖而出,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中国申博代表们一起高唱歌曲《告慰 春申君》,场面十分感人。
上海市申办世博会成功之后,全市一片欢腾,欢庆的人们唱出的第一首 歌,也是《告慰春申君》。
一向以“海派”文化著称的上海人,为何对春申君念念不忘呢?他又为 何深得上海人的青睐呢?
公元前248年,春申君请封江东十二县,他首先征役开凿了第一条通江 大运河——春申浦(申港河),亦称申港。它疏导江水南流,经武进界分为 二:东入无锡五泻河,西入武进三山港。接着又开通无锡河,“治之以为陂, 凿浯召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太湖,以泻西野”。以土 掩水筑堰埭,因此有黄埭,开凿“西龙尾陵道”,对今江南运河苏州至无锡 间的运河加以整治,疏浚了东江、娄江、吴淞江,特别是开浚了上海的母亲 河——黄浦江,又称申江。
黄浦江原先是一条连接太湖和淀山湖的小江,江水有一定的含沙量。潮 涨时,江水挟带泥沙进入沿河两岸其他河港,退湖时流速减慢,导致泥沙沉 积,使河床不断淤高,两岸丰水期内涝成灾,尤其是淀山湖至东海之滨的广 阔原野, 一片沼泽,当地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因此,这条小江,也被当地 百姓称为“断头河”。公元前247年前后,春申君治理太湖和苏州的同时,又 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物力,疏浚了这条浅水滩似的“断头河”,使其向江南扩 展300多米,水深至十余米,并与东海、黄海之间的长江出海口连通,使水 满为患的太湖水流入东海。2000多年过去了,此江沿岸的后世之人,继承和 发扬了春申君的治河精神,不断地深挖疏浚,至今黄浦江仍然江阔水深,可通3000—10000吨级船只,属一级航道。
黄浦江疏浚后,当地的水系日益分明起来,泽国变成了良田,经济长足 发展,经济地位日彰。有一年夏天,当地的人们为了迎候春申君这位开拓者 的到来,特地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凉亭。古上海地区因此也叫作“华亭”,在中 国历史上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上海人把春申君治理疏浚的这条江,起名叫 申江,又因纪念春申君而把上海简称为申城。2002年12月上海申博成功的 欢庆晚会上演员们引吭高歌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因此,也有人把 春申君黄歇尊为上海的“开山鼻祖”。
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的春申村,相传是当年春申君治理黄浦江的 “指挥所”,春申村建有春申君祠堂,祠堂西边的春申塘,就是当年春申君黄 歇带人修建的。春申村的男女老幼世代传诵着这首儿歌:
哪 哪 啷 啷 哪 ,
啷 啷 啷 啷 啷 。
爷娘去开黄浦江,
回来又开春申塘。
领头大爷春申君,
住在促村黄泥浜。
春申村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领头的大爷,于2003年重新扩建了春申君祠 堂,并且,在春祠堂西面铸造了一组巨大的铜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 春申君黄歇领着当地居民治理疏通黄浦江的情景。浮雕两端的纪念碑上雕刻 着松江区在纪念松江置1250年时献春申君的颂诗:春申治水、黄浦滔滔;陆 逊封侯,华亭昭昭。岁当辛巳,世纪之交,适松江置县,壹仟贰佰伍拾秋。 云间感奋,盛世以庆;河海清晏,桑梓萌动。为长卷再现,华亭神奥,含英 咀华,餐风饮露,数度寒暑……
重建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为仿古民居建筑,室内陈列着春申君的相 关资料,以及松江古迹、历史名人名作。祠堂里的匾额分别为著名松江籍学 者和书法家施蛰存、程十发、郑为题写,祠堂西边的大型铜雕照壁,主题叫 作“上海之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春申村的村民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 社会主义道路,农副工三业协调发展。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新生 活,在市郊率先初步建成“电话村”“有线电视村”“电脑村”“液化气村”。
1996年8月15日,上海市委书记前来视察,他说:“这里是上海农村一 道风景线。”
1996年,春申村党总支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 织”,村委会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同时,还被中共中央 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被中央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全国社会综合治理先进 单位”,1999年9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切地接见了松江区新桥镇党委 副书记、春申村党总支书记、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人大代表何德明,江 总书记在饶有兴趣地听取了何德明的工作汇报以后,对春申村的工作予以 肯定。
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春申人决心继承和发扬古代春申君疏凿黄浦江 那种勇于开拓、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团结拼搏,再接再厉,为把春申村建 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奋斗。
另外,还有与春申君有关的是上海市静安区方滨中路的上海老城隍庙。 这里原先曾是金山神庙,明朝永乐年间改为城隍庙,供奉着土地神和春申君。 以后这里开始主祀道教,现在关公和观音菩萨也跻身其间,众神和平共处, 分享着俗世顶礼膜拜的飨饷,可惜的是春申君的神像在日军占领上海时被毁。
春申君是多种文化的传播者和“海派文化”的始祖。春申君黄歇出身楚 国的黄邑,是古黄国的黄君嫡传后裔,家道中落,幼年曾于黄邑忍饥苦读, 受黄国文化和楚文化的熏陶,稍长就出外游学交友,在齐国的稷下宫结交祭 酒荀况。“稷下之学”是以“黄老之学”为主体,其他学说兼容并包,《管子》 则是此学的体现。其中,最为有名的治国安邦经验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也”。这是后来黄歇治理楚国25年把 它奉为宝典的根源。儒学大师荀况继承并发扬了“稷下之学”的传统。黄歇 与荀况一见如故,结为至交,这也是后来荀况放下“文化部长”不当,而当 一个小小的兰陵县令,二者有“知遇之情”和春申君遇难、荀况终死兰陵而 不去的“感恩之谊”。黄歇游学齐鲁,深受“齐鲁文化”影响,懂周礼,知外 交礼节,故此黄歇能在楚王城里受到重用,以左徒身份出使秦国,为质十年,与秦相范雎相交,深受秦文化的影响,所以,春申君开发江东十二县把楚文 化与吴越文化融合,带去周文化,利用大规模军屯、民屯方式开垦江南(秦 文化的表现),不愧是多种文化的融合者与传播者。
有人认为上海引以为荣的“海派文化”,也始于春申君黄歇。“海派”一 词始于晚清时期“华洋杂处”的租界, 一大批画家来到上海租界,受新风 气的影响,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之上,借鉴西洋画的技法,逐渐形成了 “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画派,“海派”只是这种“海上画派”的简称。这 种“兼容并蓄、多元互补、不拘一格、灵活而创新”的文化风格,逐渐由画 坛扩展到戏曲、电影、小说乃至社会风尚、生活方式等方面,“海派文化”的 概念由此产生。
上海学者张汝皋认为,“海上画派”只是“海派文化”的起端,而非源 头,黄歇应为“海派文化”的“开山鼻祖”,因为“海派文化”的地域由他而 来。他的提法得到上海部分学者的认可。春申君开发上海,带去的楚文化与 吴越文化的融合这是不争的事实,黄歇治水采用大规模“军屯”“民屯”的方 式难道不是秦文化的表现?春申君以“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务实精神去开发 江东,使当地变成楚国的粮仓,难道不是齐鲁文化的表现?
上海大学教授张童心说,战国时期的上海,传统的吴越文化和外来的楚 文化是并存的,这两种文化的混合情形,与我们现在一般概念中的“海派文 化”是极其相似的,战国时期应该是为“海派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的 时期。
“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海纳百川”的“海派 文化”影响,上海才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经济和文化的 意义上,上海人对春申君的纪念,将是世世代代持续永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