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面对孩子的淘气行为,家长勿要阻止而是要鼓励
向敦笃
2024-09-16 20:24:34

淘气,这个词本来就是大人的标签,而孩子,肯定不会认为他自己的淘气的。

毕业于英国某某大学的赵阳老师认为,儿童的淘气行为,是能力发展的需要,而这种能力就是大脑发育的需要,根子在大脑。她认为,发展好孩子的大脑,才赢起跑线,而不在于事先灌输各种知识的多少。

如是,儿童的淘气行为,从儿童自身来看,也就有了合理性。家长是从大人的角度去看的,比如会弄脏衣服、弄坏东西、具有危险等,进而阻止儿童的这些行为。由于这些行为是儿童自发进行的,具有发展某种能力进而促进大脑在某方面发展的缘故,因而阻挠儿童的淘气行为,就是破坏儿童的大脑发育。

举个例子来看,两岁小孩,可以用勺子,简单实用筷子,但是,吃饭还是爱用手抓饭。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这一行为不文明,惩罚孩子的手抓饭行为。这些家长看来,文明礼仪要从小养成,幼儿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

如果儿童将来写字不好,甚至就有家长禁止儿童手抓饭的原因有关。我们将手抓饭理解为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并将写字的好坏看作这种能力锻炼的一种结果,手抓饭的就有了积极而具体的意义。显然,儿童手抓饭,是无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精细动作。儿童,天然具有发展自己类似的各种能力的需求。

因而,对于儿童淘气行为的不同理解,就涉及两种方法观念。一个是以儿童为中心,持自然主义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持肯定的理解,虽然未必理解儿童这一行为对他的意义,但是抱着敬畏态度,不会轻易反对阻挠。另一种是以大人为中心,持改变的态度,认为儿童的行为需要矫正,儿童的能力需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因而会怀疑儿童淘气行为的合理性,并会采取立规矩、责骂体罚等方式去改变。

显然,从生活世界的观察来看,更多家长是后者的态度,是跑偏的。当我们放下大人的自以为是,重新去理解儿童,甚至认为儿童是一个完美的存在,每一种自发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反思大人的权力,不仅实现儿童与大人的平等,还实现了对儿童行为背后能力发展的需要的支持。

儿童自发通过大人不理解的行为来发展自己的能力,因而,孩子的行为不仅不可挑剔,而且似乎是完美的。这让我想起王阳明心学。

大道本在心中,心之体即为道。成人的心被各种东西塞满,大道遮蔽,难以体悟到本心,行为就有偏差,儿童未经尘世渲染,行为天然就是道,天然具有合理性。但是,儿童的这种心体的道,和成人明心见性的得的道,是一种道,但是境界不同。

因而对于家长来讲,不仅不阻止儿童的行为,哪怕是淘气的,还要鼓励、引导孩子的这些行为的持续,如果这一行为具有危险性,可营造同类型但无风险的刺激相同行为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