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区,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现代气息的地方。
近年来,该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指导要求,锚定“三个示范”工作要求,突出“六项重点工作”,优化完善“136”工作举措,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世界级的文旅资源迸发新活力,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柱、城乡融合融出新图景、民生改善绘出新画卷……
如今的瀍河,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方的目光。
文旅富区 新文旅激活发展引擎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瀍河区准确把握新文旅发展趋势,深化文旅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文旅资源优势汇聚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势能,走好‘文旅富区’之路。”洛阳市委常委、瀍河区委书记陈功给出明确判断。
白马寺与汉魏洛阳故城,这两颗镶嵌在瀍河区的世界级文旅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瀍河区以此为基石,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了一系列文旅项目的建设与升级,白马寺片区的华丽转身、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的落成、铜驼暮雨——东关大街的文旅新貌,不仅重现了历史风华,更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与创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该区依托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更加有力的“打开方式”。与河洛打籽绣、大袖衫、木刻等非遗合作,将非遗融入城市民宿,精心打造大北门唐门里、四季小苑等非遗民宿,在河洛古城民宿集群推出“牡丹香+民宿”“古陶器+民宿”等多个融合产品,实现了“非遗”与民宿的双向奔赴。坚持活态传承,评定唐式大袖衫制作技艺等4家首批非遗工坊,带动白王村、董村等群众就业增收。同时,打造非遗体验馆、传习所、研学基地,开发非遗互动体验课程、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活”起来,产业“兴”起来,文旅“旺”起来。
在黑王社区,一项别出心裁的“考古盲盒”项目悄然兴起,它将深邃的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现代潮流巧妙融合,打造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盛宴,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而昔日的荒地,如今已蜕变为充满生机的白马文创园·青年小瀍文创村,这里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创意工厂,更是当地居民实现就业增收的新天地。正如文创园的村民王师傅所言:“制作这些考古盲盒,简单又有趣,每个月还能多赚上千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此外,瀍河区还创新推出“美食+旅游”“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等,丰富消费场景,吸引游客。
洛城中街作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如今已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街区内的非遗传承、老字号餐饮、沉浸式演艺等,让游人充分体验河洛文化底蕴。
“我们依托瀍河独特的文化资源,以‘文旅+’为战略导向,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商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瀍河特色的文旅产业体系。”瀍河区文旅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3年以来,瀍河区累计开展各类文旅及促消费活动540余场,吸引客流510余万人,带动城市消费超过9亿元。文旅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业强区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中原美谷科创园,上海文房实业有限公司的美妆生产线正在加紧进场,冲刺12月1日的投产倒计时。在联东U谷,东超全息(洛阳)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生产,预计“可交互空中成像”产品今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目标。
“我们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面膜原材料供应企业,省科学院创新团队的高分子材料电子束改性技术成果,让我们看见了制胜市场的‘绝技’。”上海文房公司负责人潘暐说。
中原美谷科创园自去年成立以来,依托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优势,迅速吸引美妆企业入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文旅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6+1”“风口产业”体系。瀍河区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强区之路。
目前,全区新增创新平台14家,累计达71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平台24家。这些平台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研发保障,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品的迭代升级。
瀍河区还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多个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通过与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瀍河区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瀍河区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瀍河区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说。
随着产业强区、“五资并进”战略的深入实施,不仅提升了瀍河区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9.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1.5%,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教育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本,瀍河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近年来,该区坚持办好“两有”(有良知、有素质)教育,全力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两个均衡”。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陇海小学,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德育美育实践活动;在巨龙小学,50年历史的校区焕然一新,男孩们在绿茵场上踢足球。
“这些年,我们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巨龙小学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区已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0.72亿元用于扩充学位供给、改善办学条件等。新建、改扩建2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提升了硬件设施水平,也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瀍河区通过选调教研员、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校际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等措施,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的引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瀍河区教体局负责人说。
随着教育兴区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回流瀍河,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长久来看,这将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瀍河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城市提质 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城市提质是瀍河区立足省委战略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2020年以来,瀍河区聚焦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提出围绕产业的发展来构建城市空间形态,以产业来带动片区开发,最终实现以产聚人、以城促产、以人旺城的良性循环。今年,更是明确城市提质工作的“16233”总体思路。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龙头。瀍河区坚持规划先行,2024年全区九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编制完成。金家街片区作为全市城市更新项目的五大片区之一,通过“一河、一街、三芯、四片区”的思路,打造出瀍河新地标和城市更新样板区。
2020年以来,该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现交付安置房项目4个,货币化安置途径化解项目3个。目前,全区在建新建安置房项目7个,安置建筑总面积约6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辖区历年来安置历史遗留问题。
城市建设既要抓事关民生的大项目,又要抓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看得到、摸得着的小事、细事、具体事。瀍河区大力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塔西社区体育公园、安居路社区体育公园等不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还融入商业元素,实现公益与商业的双赢。
“新建的邻里中心、社区体育公园,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购物、健身、休闲都近在咫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日常所需触手可及。”下窑社区居民马师傅说。
与此同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线路,完成夹马营路打通,玄武门大街主线通车,九都路东延、李城桥与九都路互通立交、东关大街步行街改造,唐寺门立交、塔湾立交建设等,以及14条道路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改造小区118个,惠及13750户居民。改造过程中,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重点解决房屋漏水、雨污混流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建停车场、公厕等市政设施,回应民生需求。
深入实施城区“四化”工程,即“花化、彩化、香化、果化”。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街景提升、游园提质等项目,营造“绿道穿城、花景满城、四季绿城”的城市美景。
截至目前,“四化”提升项目已达53处,“北国花城”建设点位28处。九都东路沿线、桂园路社区体育公园等地已成为市民日常打卡地。
随着城市提质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提升了瀍河区的城市品质和形象,更增强了该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走进白马寺镇白王社区,一幅幅精美的墙绘映入眼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住得也舒心了。”村民赵师傅喜上眉梢。
在问礼街道小李村社区,“一米菜园”项目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在北窑街道下窑社区,“整村授信”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洛阳农商银行瀍河支行为社区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有了资金,咱村文旅、民宿发展有支撑,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更有动力。”社区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瀍河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孔寨社区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引进优质菌种和技术,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现在每年能为社区增加几十万元的收入。”社区党支部书记说。
在白马寺镇喜柿多农场,正开展采摘体验和企业团建活动,为游客提供优质休闲游服务。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此外,瀍河区还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漂亮的房子和宽敞的道路更让百姓感受到实在的幸福。
“我们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瀍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民生改善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近年来,瀍河区每年将7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统筹兼顾促发展与保民生,突出办理一批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瀍河区委副书记、区长金铭辉说。
在旭升社区逸康逸乐苑养老公寓,张师傅正在与其他老人谈心。“这里环境优美,服务周到,我们住在这里很安心。”张师傅高兴地说。
在养老服务方面,瀍河区加快建设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在医疗服务方面,瀍河区加强医疗资源下沉、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和中医进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就业创业方面,瀍河区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帮助居民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同时该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瀍河区注重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保障工作。通过实施残疾人保障计划、孤儿救助计划等措施,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加全面周到的关爱和服务。
民生改善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提升了瀍河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增强了该区的社会和谐度和稳定性。
据统计,近年来瀍河区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瀍河区的发展只是洛阳市乃至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旅富区、产业强区、教育兴区”三大战略,不仅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更为瀍河区今后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蓝图。未来,瀍河区将继续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
来源:河南日报
美丽新瀍河
01|中秋佳节 跟着总书记涵养家国情怀 |
02|【瀍河新闻】瀍河区2024下半年秋季新兵入伍仪式隆重举行 |
03|今日中秋 |
04|学习新语|中秋佳节,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寄语 |
统筹 | 禹 斌
审核 | 王少峰
编辑 | 冀 瑜
鼓励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