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图片为广告,与正文无关↑
2024年农资行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曾经在线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农技网红、达人,纷纷开始布局线下;而那些过去对线上非常排斥、抗拒的农资店老板,却在跃跃欲试,积极地往线上转型。
这不禁令人纳闷:前两年在短视频平台,一场直播动辄销售几万元的网红达人,为什么放着“到嘴的肥肉”不吃,反而到线下给农资零售商培训或陪跑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七点原因:
一是短视频直播的流量红利已经触顶,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让这些靠流量吃饭的线上农资人吃不消了。以抖音为例,越来越多的主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如果不推流,直播间就没有流量;如果选择化肥花费推流,一晚上辛辛苦苦赚的那点钱未必够平台推流的费用。
二是直播带货表面上看着风光无限,但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让主播着实苦不堪言。实事求是地说,网红带货赚的钱不是被平台分走,就是被物流公司拿走了。
三是不少农资网红属于“半路出家”,因为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而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一没有好的产品资源,缺乏专业的选品能力,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导致复购率低,为此,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投流以获取新的流量。
四是价格特别便宜的产品,竞争不过传统电商,而价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又需要一对一的技术服务。显然,网红达人两边都不占优势。
五是厂家为了保护传统渠道的利益,对网销持打压态度,导致一些农技网红拿不到好的一手货源,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六是随着国家对直播带货监管的日益严格,产品质量、税收等问题成为制约网红达人生存和发展的“紧箍咒”。
第七点,也是更重要的原因,直播是一个对身体和精力消耗非常大的工作,需要主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开播,而且还要通宵达旦,长期下去对主播的身体伤害很大,不少主播年纪轻轻的就落下一身毛病。
1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今年有不少大的网红达人开始转战线下,从过去传统农资生意的搅局者、破坏者,摇身一变成了农资零售商的培训者、赋能者。
与此同时,那些过去对网络销售愤愤不平甚至深恶痛绝的农资零售商,彷佛一夜之间突然开了窍,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农资零售商发现,过去那些在他们眼里没有产品、没有资源、没有技术的“三无”农资人,现如今通过短视频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有粉丝、有流量、有业绩的农技达人,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反观自己呢?要产品有产品,要技术有技术,要资源有资源,就是缺客户。
第二个原因:这几年随着农资网销的强势崛起,线下农资零售商普遍感受到了客户流失的压力。有些市场敏感度比较高的农资零售商逐渐意识到,如果再不转型,未来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
2
由此,我们看到,2024年全国范围内,很多农资零售商都在厉兵秣马、想方设法地进军短视频平台。
或许看到这里有人开始费解了:既然农技网红已经走不下去了,那么农资零售商为什么还要往线上转型呢?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笔者认为,网红达人和传统农资店的相向而行,恰恰说明,农资行业的线上和线下已经走向融合,而且农资行业未来的线上一定是以实体店为主体的线上。因为农资零售商做短视频相对网红达人更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第一,绝大多数农资零售商都是做了十几二十年农资生意的老农资人,他们手里掌握的厂家资源更多,对产品更熟悉,种植技术掌握得也更扎实。他们有能力给种植户推荐质量和效果俱佳的农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种植户买农资看的还是效果,其次才是价格。
第二,农资零售商立足于当地市场,比网红更懂当地的作物和种植户的需求。在农业领域,种植最大的难点是,同一个品种的作物,因为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显然,靠网红坐在直播间里远程服务全国各地的种植户是不现实的。农资零售商借助短视频,把销售半径从过去的十里八村延展到周边三五十或百八十公里,他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者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这是农资实体店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农资零售商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有自己的店,周边的种植户可以随时上门取药;他们做的是长久生意,不会轻易关门,相对于网红,他们更容易和种植户建立信任关系。在营销的所有要素当中,信任是最重要的。
第四,农资零售商做短视频,通常不是为了挂车卖货,而是把种植户吸引到店里成交。这种“线上引流、线下成交”的流量闭环,不会破坏产品的价格体系,更符合厂家的利益,也容易获得厂家的支持。
第五,农资零售商在短视频里输出的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积累的实操经验,语言或许没有网红达人那么绚丽,但绝对靠谱实用,他们吸引的粉丝都是实打实的种植户,都是精准可变现的用户。
最后,笔者断言,农资零售商转型线上的春天已经到来,农资零售商将成为未来农技短视频的主流人群。
作者:李科成
来源: 新引擎农业
编辑:刘华珍
审核:魏婉新
监制:赵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更多优质文章推荐
潜力无限,木霉在农业微生物领域崛起!
尿素过剩430万吨!今冬明春氮肥权威分析来了……
用升级大单品对抗缩量时代!
模式成型阶段,品质成为农服竞争新焦点!
破除内卷困局,高端化已成肥料行业必然趋势
内卷到外卷,农药企业加码跨界布局
云南是否还有增量空间?
叶菌唑,新增长空间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