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节气里的大美西安·小雪 | “小”得即圆满,“雪”落不知寒
网信西安
2024-11-22 08:16:28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体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广大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央视网陕西频道承办的2024年西安市“网络中国节”“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题活动分别推出系列文化类科普文章,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时代文明新风。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11月22日,我们迎来冬季的第2个节气--小雪。此时,北风渐劲,寒意渐浓,初雪或临,万物冬藏,人们储备冬菜,迎接新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所以称为“小雪”。此“小雪”是一个气候概念,并非是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初降,雨后彩虹将难觅踪迹。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上的寒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如唐代诗人元稹诗中描述的:"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古人认为小雪时节的降雪预示着来年的风调雨顺。其实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所以说“瑞雪兆丰年”是有科学依据的。

还有些谚语则根据小雪预测天气,如:“小雪西北风,当夜要打霜。”“小雪不见雪,大雪满天飞。”“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上午小雪冷飕飕,下午小雪暖烘烘。”这些谚语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寥寥数语,让人印象深刻。

小雪到,冬始俏。初冬的雪不一定量大,但足以让人感受到冬的韵味。唐代诗人戴叔伦有诗云:“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描绘了雪花随风飘落,点缀林间的美丽景致。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则展示了雪后晴天沙地不泥泞,红日初升,窗帘轻拂,朝晖洒满大地的景象。

雪落西安,便是长安!若逢飘雪,西安的古城墙、大雁塔、钟楼等名胜古迹在雪的映衬下会别有一番韵味。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仿佛穿越回了长安。

西安城墙的雪景尤为迷人。当轻盈的雪花缓缓飘落,城墙的每一块砖石都被轻轻覆盖,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将古与今、历史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城墙上的箭楼、城楼、角楼等建筑,在雪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庄重。登城远望,飞羽漫天,远方楼宇如雾遮,青瓦飞檐若隐若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而在秦岭山巅,则会是另一番景象,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云雾雪景中,隐隐绰绰,朦朦胧胧,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呈现如诗般的视觉盛宴。唐代诗人祖咏在千年前就为大家描绘了这一美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小雪过后,气温降低,空气干燥,非常适合腌制和风干食物,在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关中地区的人们会腌制蔬菜,如萝卜、白菜、雪里蕻等,以长时间保存并增加食物储备。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正所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品,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

“小雪一到,穿衣戴帽”,小雪时节天气寒冷,保暖防寒是首要任务。在饮食方面,则需要多吃温补食品,如牛羊肉、红枣、桂圆等温补食物。民间有“冬不食羊不为补”的说法,认为小雪节气天气愈加严寒,非常适合吃羊肉或者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进补。

西安作为美食之都,有着浓浓的羊羹文化,寒冷冬日,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或者水盆羊肉,或携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品涮羊肉,岂不美哉!正如白居易《问刘十九》所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天渐寒,但情更暖!

季节轮换,秋收冬藏。小雪时节,天地苍茫。有人感受的是“一片飞来一片寒”的愁闷寒凉,有人看到的是“刺梧犹绿槿花然”的多姿绚烂,以及“满城楼观玉阑干”的唯美画卷。

岁至寒冬并非终点,春在铺垫静候来年!岁月悠长,万物有期,惟愿你我“小”得即圆满,“雪”落不知寒。

编辑:张金兰 | 视觉:任君雅

校对:王军贤 | 统筹:贾梦寒

审核:常征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