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夏都街道广场社区成功入围“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典型案例。这一荣誉的背后,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以精准化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走进夏都街道广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专业按摩器械的运转声与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曲。这里不仅是健康养护的驿站,更是“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的温暖缩影。
社区居民 岳梅菊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保健器材服务,一星期我最少来三到四次,工作人员们对老年人特别关照,服务特别周到,我感觉可舒心可幸福。”
作为“暖心夕阳”助老项目的核心场景,老年服务中心每周服务超百人次。针对12名独居空巢老人,志愿者每周定期上门提供生活照料;为辖区老年群体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累计服务老人3300人次,将“被动帮扶”升级为“主动守护”。
社区居民 任淑霞
“社区的志愿队服务特别到位,不管有啥事,只要打个招呼说家有啥困难需要帮忙了,不管远近,他们骑着车就来了。”
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承诺,源自362名志愿者的共同坚守。持证社工梁静既是“暖心夕阳”项目的执行者,也是“文庙课堂”儿童关爱的策划人。在她看来,专业赋能让志愿服务更可持续。
广场社区志愿者 梁静
“在为大家服务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学习,获得了专业社工证书。今后,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针对双职工家庭痛点打造的“文庙课堂”,已累计开展100余次活动。而社区零工市场更将服务半径扩展至就业领域,社工胡锋涛与团队已为120余名群众推荐岗位,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广场社区社工 胡锋涛
“依托零工市场,为群众提供询估询导、就业岗位信息和就业岗位推荐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从老年保健到托幼护学,从就业帮扶到新业态群体关怀,党建引领下的专业团队建设,让志愿服务既精准又有温度。
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 法金辉
“我们分别与市总工会联合建成社区爱心驿站,与市人社局联合建成社区零工市场。通过社工开展专业服务、志愿者提供精准服务的形式,将市一级的服务项目,下沉到了居民家门口。两个服务项目开展以来,免费服务各类群体2600余人次,免费为120余名群众,推荐了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统领、社工主导、志愿服务,精准定向,居民群众获得感摸得着、看得见。”
精彩禹州微信视频号上新啦
记者/张聪 黄成龙
编辑/白夏 校对/高小提 责编/孙小华 终审/王东霞
商务合作电话/18236809696
商务微信搜索/6538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