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九九重阳,登高望远
连红增
2024-10-04 11:00:34

九九重阳剪纸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自古人们都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期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地、祭祖、以谢天地、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柔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中大部分原素传承至今。
  在古代,受道教文化影响很大,重阳节登高风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教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成仙位列仙班。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朝阳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一一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时期,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农历的九月九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的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爱老,助老的人的新式节日。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日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在重阳节这一天,除了登高赏菊,还有佩戴茱萸的风俗。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之为“茱萸节”,而现在绝大多数人知道古代重阳节佩戴“茱萸”的风俗,都是有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所知,他的《九月九日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作为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在古代人们看来,疾病与邪气密不可分。茱萸因为浓烈的气味和驱寒祛湿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具有辟邪驱邪的特殊功效。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一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晋代葛洪著的《西京杂记》第三卷里面,也提到汉朝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因此,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都是用来避邪气的,只不过因为注意到红色果实带树枝的话,就好像古代人们用的簪子可以插在头发上展示美的一面。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特别丰富。
   又到一年重阳节,攀爬高峰迎吉祥,高插茱萸接好运,绽放秋菊送快乐,摆上甜糕祝幸福,九九重阳佳节到,祝大家事事如意。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