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养育男孩应该始终保持平等和民主,立威和示弱似乎有些过时。但当我们深入思考男孩的成长规律时,会发现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有着深刻的道理。
在男孩的成长历程中,似乎只有那一小部分家长能够准确把握这两个阶段的要点,为男孩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而大多数家长,常常在养育过程中陷入迷茫,不知该如何应对不同阶段的男孩。
从男孩幼年时期开始,你是否也曾见过这样一个情景:
那些对男孩过于宽容的家长,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男孩们在这种环境下,行为逐渐变得散漫。可问题来了 —— 当大家都在男孩 12 岁前没有立威,都将教育的尺度放得过于宽松,男孩内心对秩序和规范的认知往往被忽视。
这是因为,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立威,男孩可能会缺乏自律和责任感,最后看上去孩子好像很自由,但实际上却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但是,随着男孩的成长,这种缺失会逐渐显现,男孩可能会变得任性、无法无天,甚至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01 “12 岁前不立威” 成了男孩成长的隐患。
生活中的一个典型场景便是,“妈妈,我不想做作业。” 母亲一听,温柔地说:“那好吧,等你想做的时候再做。” 结果小朋友很快就把作业抛到脑后。
这时母亲或许还未意识到问题:“孩子还小,不要给他太多压力。”
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见,家长的宽容与男孩成长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你可能凭着自己对孩子的爱,不想让孩子受约束,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而在真正需要为孩子树立规则和权威的部分,一旦没有在 12 岁前立威,男孩的成长就会面临诸多问题。
于是,家长的过度宽松与男孩的成长渴望之间,形成了尴尬而无奈的局面。
02 “12 岁前立威” 与 “不立威” 的暗中较量。
比如有一位 “严格家长”,在孩子 12 岁前就明确规则,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
然而到了另一个家庭,一位宽松的家长,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一段时间后,两个家庭的男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认为 “严格家长” 的教育方式可能更有利于男孩的成长。
然而深入了解才发现,那个在 12 岁前被立威的男孩,懂得遵守规则,有责任感。而那个没有被立威的男孩,虽然在小时候看似自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逐渐暴露。在男孩成长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对男孩的要求越来越高,“12 岁前立威” 这块重要的基石终于有了展现的舞台,尽管在当时可能让孩子感到约束,但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它更能塑造男孩的良好品质。
这种表面上的反差,其实正是 “12 岁前立威” 与 “不立威” 之间长期的暗中较量。
03 “12 岁后示弱” 可以让男孩茁壮成长。
在一次家长交流会上,有位家长困惑地问:“我们家孩子越来越叛逆,怎么办?”
另一位家长耐心地解释:“也许是因为你没有在孩子 12 岁后适时示弱。” 这就像你在引导一棵小树成长,当它还小的时候,你需要为它树立支架,让它笔直生长;当它长大后,你要适当放手,让它自己面对风雨。
或许,在男孩 12 岁前,立威可以让他们明白规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12 岁后示弱这条智慧的道路最终会引领男孩走向独立和成熟。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在 12 岁前不立威,12 岁后不示弱,男孩就越难以健康成长,这就是现实的写照。
单纯的宽容虽有一时之轻松,但最终能让男孩成长为有担当的男子汉的,仍然是那看似严格却又充满智慧的 “12 岁前立威,12 岁后示弱”。
以上这些例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
养育男孩,12 岁前立威,12 岁后示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那如何做到 12 岁前立威,12 岁后示弱呢?
首先,12 岁前明确规则。
让男孩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并且严格执行。
其次,12 岁后适当放手。
让男孩自己去尝试和解决问题,家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建议而不是命令。
最后,调整心态,认识到男孩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家长要随着男孩的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在养育男孩的这场漫长旅程中,“12 岁前立威” 就像一座灯塔,为男孩指引正确的方向;“12 岁后示弱” 就像一阵微风,推动男孩勇敢前行。
这场旅程中,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家长是否始终强势或软弱,而在于男孩是否能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