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朱娟 文图】10月1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会上,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旭临介绍了河南黄河的主要特点及近年来河南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河南是千年治黄主战场
杨旭临介绍,万里黄河,险在河南。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河南黄河大部分处于“豆腐腰”河段,具有不同于其他江河及黄河其他河段的突出特点,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也是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核心区。
一是悬差最大,形势最险。河南黄河是著名的地上悬河,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到6米,其中新乡市河段高于地面20米。
二是河道最宽,河势多变。两岸大堤的距离一般有5到10公里,最大河宽24公里,河道宽浅散乱,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
三是滩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河南黄河滩区总面积2714平方公里,有1085个自然村,滩区30万居民迁建后,仍有近百万常住人口生活在洪水威胁中。
四是历史灾害最重,防洪任务艰巨。黄河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称,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大改道26次,其中2/3的决口和20次大改道发生在河南。当前,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还有1.8万平方公里无工程控制,其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
五个方面发力,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杨旭临表示,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河南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全力以赴应对洪水。先后21次启动防洪运行机制,成功应对13次编号洪水、5次台风强降雨过程,抢护各类险情6295次。特别是2021年,战胜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最严重的秋汛洪水和1982年以来沁河最大洪水,避免了滩区百万群众转移和数百万亩耕地受淹,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持续筑牢工程防线。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黄河洪水的方略,针对防洪减灾体系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开展了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持续推进“二级悬河”治理、河道综合提升,501公里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为迎战大洪水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
不断夯实防御举措。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制定了查险除险风险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绘制了防汛抢险风险图、站位图、力量布置图,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优化防汛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各类预案方案2000余份,强化培训演练,落实各项举措。
大力加强法治保障。黄河保护法施行后,积极推动地方配套法规建设,《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于2023年3月通过审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办法》拟于今年年底出台。持续完善大保护大协同格局,深化河务+公检法司机制,开展“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确保行洪畅通。
“数智”赋能黄河防汛。大力开展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完善“天空地水工”监测感知体系,组织研发了工程安全动态评价预警系统、“智能石头”、河务通App、河道巡查预警机、飞潜一体智能测艇等一批防汛数智化新系统、新设备,有力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持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杨旭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