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走近《滕王阁序》
净坛使者
2024-11-19 14:30:16
 #创作挑战赛六期# 

千古名篇,序中第一,《滕王阁序》当之无愧。全文七百余字,字字珠玑,王勃起手落笔,一气呵成,文不加点,可谓腹有奇才,妙笔生花。若非王勃英年早逝,以其才足可匹敌整个盛唐。

《滕王阁序》词藻瑰丽、内涵丰富,文章如行云流水、包罗万象,结构工整、用词严谨,毫无挑剔可言。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在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景区,凡能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可以免门票,这样的营销方式和《滕王阁序》天下第一骈文毫无违和感,此序不仅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还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广为传颂使得滕王阁也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为什么《滕王阁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被人称做“天下第一骈文”?想了解这些我们得先从王勃这个人,这个天才说起。

王勃,出生于公元650年,他天生聪慧伶俐,自幼勤奋好学,六岁的时候便能写诗作文,文笔流畅,构思巧妙,词情豪迈,被大家盛赞为"神童"。当然这种才华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王勃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王福時是一位有名的学者,爷爷也可以说是当时的隋朝的金牌教师了,很多学生都是在官场开枝散叶,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岁就能作诗,九岁便能指出当代名家的作品错误。这就好比今天一个小学生读了鲁迅的作品后,写下了批判的文章。而更加离谱的是这位天才在十五岁时便敢给宰相写信提出批评,十七岁时直接把自己的诗作寄给皇帝,从而被破格录用进了官场。

尽管人们赞叹王勃的才华,却往往忽略了他的人生悲剧。在王勃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第二天,他回到了沛王府上班。沛王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也是王勃的顶头上司。沛王喜欢斗鸡,经常和英王比赛,而英王也是皇帝的儿子,两人关系不和。作为沛王府的办公室主任,王勃自然要替领导处理事务。他写了一篇文章讽刺英王斗鸡无能,本以为只是无伤大雅的调侃,却被武则天看到,认为这是在挑拨兄弟之间的关系,于是将文章传给了唐高宗。唐高宗看到文章后大怒,联想到自己父亲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弑弟的往事,决定将王勃逐出长安。

失去了官职和前途的王勃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游历汉中剑阁,后来又来到四川,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尽管被免职,王勃靠着人脉得到了一个国州参军的职位,相当于副厅级干部。但他在人情世故上显然不够成熟,因心软私藏了逃跑的奴隶,醉酒后一时糊涂怕被揭发又杀了人,结果沦为杀人犯。王勃被丢进大牢,幸好赶上唐高宗大赦天下,否则他恐怕难逃一死。这场风波不仅毁了王勃的前程,还连累他的父亲被贬至边远地区。

经过这场劫难,王勃总结人生,认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他成熟了许多,也明白仕途并非他的追求。出狱一年后,朝廷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恢复他的职务,但王勃决定放弃官场,去寻找失散多年的父亲。675年,南昌城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主办方是当地的高官,地点在新修建的滕王阁。领导打算利用这次机会推荐自己的女婿,希望借此为女婿争取更高的地位。王勃正好路过,被邀请参加了宴会。

酒过三巡,领导号召大家为滕王阁作诗助兴。虽然在场的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官场老手,不愿扫兴有意让其女婿一展身手。但王勃却应声而起,决定写诗。这时的王勃,已不是当年的少年,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看透了世事的无常。他拿起笔,思绪飞扬,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每一个字都是他内心的深刻剖析和对人生的反思。这篇文章不仅是他才华的展现,更是他心灵的救赎。

写完《滕王阁序》后,王勃潇洒地离开,继续寻找父亲。676年春夏之交,王勃终于见到了他生活艰难的父亲,两人团聚了一段时间。可是命运再次捉弄他,在他乘船渡过南海时遇到风暴,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7岁。不久后,唐高宗读到了这篇《滕王阁序》,感叹道:“此人真有才,让他回长安吧,朕要重用他。”然而,旁边的老太监无奈地说:“陛下,王勃已在南海溺水去世。”

王勃虽然只活了27年,但他留给了世界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才华和经历也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说完王勃这个人,再说王勃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一篇文章一共773字,里面用了24个典故,40多个成语出自此文。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虽光芒璀璨,却如流星划过;而《滕王阁序》,才是真正悬挂在人们心头的皓月,千年来光辉不减。

文中这六句经典的话,在我看来既是王勃对自己的勉励,也藏着对后人的寄语。当你读懂它,你也就明白了无常、孤独和命运。

一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译文:苍天高远,大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事物的兴衰成败皆是有定数的。

《周易》有言:“世间万事万物,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句话,读来玄妙,其实在生活中早有验证。

比如,我们生命里的某些人,该走的时候怎么也留不住。生命里的某些东西,要失去的时候怎么也无法挽回。很多人为此沮丧、痛苦。但因缘聚散,成败得失,本就是自然法则。只有明白这一点的人,才能无惧兴衰变化,不会患得患失,从而过好每一个日常。
俗话说,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日月交替,四季变换,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而人生一切看似无常的东西,也都处处有序。有得到,便会有失去;有相聚,就免不了别离。我们只管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坦然地等待岁月开花、结果,便好。

二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初心呢?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

作家菲利普.罗斯曾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即使是再坚强的人,面对年龄的屠刀,也不免会心生恐惧,丧了斗志,萎了初心。但是不服老的人,却懂得用积极的心态,去抵御现实的困顿、岁月的磨蚀。

只要胸中藏有凌云志,何愁不是少年时?人生在世,谁不是从懵懂到成熟,从蹒跚学步再到踽踽独行。年轻固然美好,但真到了白发渐生的年纪,依旧神采奕奕,同样值得向往。年华向晚,岁月沉香,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是心态。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什么处境,都请热切地去拥抱生活。

三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之时,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前些日子看到这么一个问题,“生活中哪一个瞬间让你孤独到哭?”

有个回答,特别扎心:你有一个好消息却找不到可以分享的人,明明应该开心,最后却变成了一个人的伤心。孤独,仿佛是每个人的宿命。我们形单影只地来到这个世上,最终也将孤零零地离开。在这途中,再交好的人,也会分别;再热闹的聚会,也会散场。
到最后,被留在原地的人,只能慢慢隐入孤
独。不同的是,有人在与孤独交锋后,逐渐被孤独侵蚀,变得悲观、沉默。有人却在不被理解的岁月里,实现了自我价值,活得愈发强大。

《百年孤独》里说: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往后,最艰难的路,哪怕只有你一个人走,你也要努力去熬。熬过每一个千疮百孔的日子,你就能尝到苦尽甘来的美好。

四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译文:北海虽然遥远,乘着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有难以言说的苦闷。有人为了生活的困境忧愁,有人为了年龄的增长沮丧;有人为了失去而哭泣,有人为了前路而彷徨。这世间,本来就是各人下各人的雪,各有各的皎洁。但风雪再大,只要懂得换种心态,过好当下,终能等到风消雪停的一天。

有人说:“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自己。”若以悲苦心观世,事事都苦不堪言;若以欢喜人待事,事事皆恰如其分。生活本就是生生不灭的希望,先相信人间值得,未来才会真的可期。


五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译文: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司马相如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俞伯牙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难觅一知音。在这茫茫人海中,若能遇到一个灵魂相似的人,便是人生一大幸事。

真正的知己,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真正的友谊,是纵使相隔天涯,依旧思念不减、情谊不变。

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余生,愿你我也能得二三知己,知冷暖,懂悲欢,相聚时聊诉衷肠,抚慰尘世风霜。


六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译文: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安于命运。

《滕王阁序》里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暗含了中国人的一套处世安身之道。它的原文,出自《易经.系辞》:“君子见几(机)而作。”、“乐天知命故不忧。”指的是活得通达的人,懂得随遇而安,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乐天安命,方能不忧。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活得乐天的,诗人白居易算一个。他是那种少有的,官做得大、诗写得多,而且日子也过得行云流水的人。毕竟,其他诗人,要么是活得郁郁不得志,要么就永远在被贬的路上,总之,就是活得不称心。

但白居易却不同,他的一生,基本上算是顺风顺水。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很懂得乐天安命。做官时,他很会顺水推舟,与世事沉浮。

后来有一次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就在庐山脚下买了一块地建宅子,准备效仿陶渊明,来个归隐田园。在忠州做刺史的时候,他就在城东租了一块地,种植各色花草,欣赏花开花落。

无论在哪里,白居易都能把生活过得情趣盎然。

听过一句话:“既不能改变世界,倒不如独自逍遥。”与其跟命运盲目较劲,不如坦然地接受生活给予的鲜花与荆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试着把心胸放宽,把眼光放远,把格局放大。

当你有了随遇而安的能力,命运也自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临场发挥之作,但自此以后,再没文章能够超越这篇经典。
就连一向反对骈文的韩愈,读了《滕王阁序》之后,也忍不住赞道:“读之可以忘忧也。”

几千年来,我们从中获得了太多思考,太多启发。而这些所得,足以让迷茫者从无常中看到前行的路,让悲观者从孤独中找到渡己的船,让绝望者从命运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它的光芒,不仅璀璨了那个时代,更照亮了后世一千多年。

自古天才多薄命,王勃李贺霍去病。只可惜王勃英年早逝,如果他活到八十岁,那我们的语文课本可能会厚出一倍。


(微信公众号:风月围城)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