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什么一定要好好过中秋?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樊登读书郑州运营中心
2024-09-16 20:26:20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帆书 · 流芳

主播 | 帆书 · 若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几百年前,丙辰中秋,苏轼与弟苏辙相隔两地,不能相聚。

即便如此,苏轼也把酒问青天,寄托思念。人没见上,但喝酒赏月,仪式感不缺。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月光依旧,而中秋味渐淡。

为了生活,为了前程,不少人成为游子,远离家乡。

每逢佳节,工作加倍,工资加倍,离家万里,再难奔回。

今夕月又圆,你是一个人在熬夜加班,赶老板的方案?

还是匆匆赶回家,终于阖家团圆?

现在不少人觉得节日味道淡,无论是过年,还是过中秋,都再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

但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生活的滋味,来源于己。过节,是要自己给自己过。

秋风起,秋月圆,人两地,思念生,不知尽。

团圆是幸福,独处也不赖。这个中秋,不妨给自己来点仪式感!

中秋赏月,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但翻查史书,我们会发现:中秋之月,起源于“拜”,而非“赏”。

“拜”,躬身弯腰传达敬意是为拜。

拜月活动,源于古人的天象崇拜。因无力抵抗自然,现实残酷,但心留希冀,只能寄企盼于月上神明。

《周礼》中曾有注解:“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为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子会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祭祀大礼,以求上天的庇佑。

而月,便是被求的对象之一。

所以,最开始,月亮就被人们用以寄托希望、储存期待。

到了汉代,除去飘渺的传说外,人们渐渐看到月亮本身的美感。

皎皎清辉,银铺万里。

不少文人雅士有了赏月之举,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中写到:“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入户月光,轻揽一缕,趣味盎然,喜不自禁。

由此,人们逐渐由拜月,转向赏月,甚至玩月。

神明是否会庇佑?不知。求神拜佛多年,似乎一生苦难不减。

当人们拜月,是否能快乐,由外界来定,看结果是否契合心愿。

当人们赏月、玩月,无需外界给予什么,自得其乐,欢喜自在。

过节,其实只是手段,我们该做的,是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受自我在生活中的存在感。

月升月落,明月又临人间,但不少打工人熬夜加班,纵窗外光华万丈,心里眼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微弱亮光。

停下来,走出去,抬起头,舒舒心。

放下手里的工作,停止敲打键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慢下来,去取一缕月光来。

明月无情,高悬人间;明月有情,送去思念。

纵然不能与亲人团聚,也可两地共赏明月,谢庄就有提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纵千山隔、万水间,只要月光照临,便不感孤单。距离虽远,情谊相连。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嗅入鼻中,喝进心里。

桂花制酒,古已有之。恰逢佳节,两相搭配更相宜。

在中国文学中,关于月的神话传说里,月亮上的住户,不仅有嫦娥玉兔,还有吴刚。

吴刚伐桂,花香四溢,酿饮美酒,香入心间。

天上神仙无忧,但地上凡人多愁。

将近暮年的刘过,重登安远楼,感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时移世易,美酒美景常在,而青春年华易逝。

过往种种,浮现眼前,二十年光阴,倏忽即逝。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命无常,光阴匆匆,与其对生命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不如饮佳酿一杯,享受当下。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很长一段时间暴怒无常。

母亲看着他难过,心里比他还难过,想说带着他去看看北海的花儿。

可惜,史铁生一开始没有答应。等到后来终于答应时,母亲却再也不能带他去。

再后来,史铁生的妹妹推着他去看了北海的菊花。秋风习习,花开烂漫,他终于明白,不管生命有多么艰难,都要好好地活。

眼前的花不看,错过,再见,已不知是何年月。

眼前的酒不喝,不理,下一次,不知是否还有机会?

许是为了未来,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少人忽略了眼前的佳期美酒。

但未来?要等多久?我们努力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惬意多一分,糟心少一分吗?

怎样才能真正过得好?不是筹资、不是集权,而是在每一个能对自己好的节日里都尽力对自己好,珍惜当下,及时行乐。

先民早有感慨:“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来日飘渺无期,今夕一醉方休。

恰逢明月,一起举杯,让桂香飘到心间,给自己繁忙的生活增加一点甜。

编辑部首次合体,

用诗词祝大家中秋喜乐

年幼时总想着长大,长大后总怀念从前。

当迈入社会,担负起家庭的重担,那些幼时的快乐,自此成为回忆。

奔波在外,忙忙碌碌,为了养家奔忙,却没时间与家人相伴。

本是为了追求阖家幸福,最后却累得只剩孤独。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惨中阴谋,身陷困境,被贬远地,张九龄对亲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不舍。

恰逢月圆,思念疯长,山高路远,身不由己,只能枉自感慨。

半生在官场里打滚,为权为利争,落魄潦倒时,才终于明白,家才是心灵的港湾。

可惜,世间遗憾,懂得珍惜时,往往也正是彻底失去时。

这个中秋,不妨好好和家人聚聚。

早在南宋时期,人们就有注重中秋阖家团圆的仪式感。

吴自牧曾在《梦梁录》中记载:“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虽不是富贵人家,没有山珍海味,但平凡的家宴,足以抵过世间一切美味。

哪怕家人不在身边、家宴难开,只要彼此都健康平安,也算圆满。

就如苏轼过节,兴致来了,豪迈挥笔,留下美篇,之后又怎样呢?

之后,或许两月,或许五月,或许几年,苏辙终于看到此词,虽然那时已不是中秋,虽然月不再圆,可兄弟俩的心意,无需多言,彼此了解。

而我们现在,不必等那么长时间。

一通电话、一则视频、一根网线,熟悉的音容再见,畅把思念说来。

闲话二三,废话几许,因与家人谈,长夜不漫漫。

所谓节日,就是给予我们机会,去弥补,弥补平时忙于奔忙而错过的幸福。

领导的无情压榨,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客户的繁琐要求……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轻松可言。

只有回到家,才能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防备。

任凭外面风雨肆虐、尔虞我诈,只要有家人在侧,心甚安!

世间大幸,莫过于一大家子人整整齐齐。而中秋,让我们明白,幸福不远,即在身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美好的愿景常在,而人生不如意事亦常在。

都说中秋是团圆的日子,那不能团圆,便不过了吗?

相聚自是喜,若不能,分离两地亦可欢。

把关注点转到自己的感受上,把目光投到当下这一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天上月圆,口中香甜,畅谈思念,亦可快意二三。

中秋了,好好给自己过个节吧。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作者 | 流芳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音乐 | 石进 夜的钢琴曲

今日好书推荐

杨绛先生在暮年回忆录《我们仨》中,讲述了她与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点击下方即可听樊老师解读《我们仨》,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生命意义的绵长~

《我们仨》

推荐指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