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浅议宋代青铜镜
行走卢氏
2025-05-19 13:06:44
 #创作挑战赛八期# 
青铜镜,又称:铜镜,卢氏县人俗称:“护心镜”,是古代生活用品,既是用来照脸梳妆,也可用于辟邪镇煞等场合,拥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铸造数量最多的青铜器之一。
宋代青铜乳钉镜

 青铜镜的名称,多以纹饰图案命名,比如草叶纹镜、乳钉镜、文字镜、飞禽镜、海兽葡萄镜、四神十二生肖镜、文物故事镜、素面镜等等。

青铜镜除了日常生活使用之外,在民间宗教、民俗文化等方面也广泛应用,成为铜镜文化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在历史上具有强大的文化属性。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镜子已经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涵义。除此之外,青铜镜还是定情信物之一,俗话说的:“破镜重圆”、“长相勿忘”都代表了其作为信物的特殊功能。历史文献中也有很多帝王把铜镜作为礼物赏赐大臣的记载。

在结婚时,新婚夫妇手持青铜镜就是起到驱邪赐福的寓意,在考古发掘的随葬铜镜有的置于墓室四周为辟邪之用,有的作为生活用品放于身侧。一些吉语镜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连中三元”、“长宜子孙”“位至三公”等等,都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宋代青铜乳钉镜,乳钉清晰可见

早期青铜镜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祭祀天地、占卜吉凶阴阳,常常被作为天子赏赐大臣的礼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从春秋战国开始,青铜镜作为日用品数量逐步增多,秦汉时期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铸造工艺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宋代以后,由于铜资源减少,政府为了保证币材的充足和货币经济的稳定,颁布了一系列铜禁政策以限制铜的使用。这些政策对宋代的铸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铜镜的制作工艺逐渐走向衰落,无论图案和纹饰,还是青铜材质都与前朝相差甚远。


宋代青铜乳钉镜正面

关于青铜镜的成语典故有: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等等,说明青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破镜重圆”历史典故出自南北朝时期,讲述了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夫妻二人在战乱中失散后,通过破镜为定情信物,最终重逢的凄美故事。

乐昌公主是陈国的公主,她与丈夫徐德言感情深厚。然而,隋朝入侵陈国,陈国即将灭亡,他们预感会被迫分离。于是,他们将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各藏半边,约定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将各自的半片铜镜拿到集市去卖,期盼镜子合而为一,再次重逢。

战乱中,乐昌公主被送到隋朝大臣杨素家中成为小妾。徐德言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在第二年元宵节,徐德言带着半边铜镜来到集市,遇到了卖半面铜镜的仆人,认出了镜子并得知妻子的下落。他在镜子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仆人将题诗的铜镜带回给乐昌公主,她悲痛不已。杨素得知此事后,被两人的真情所打动,派人找来徐德言,让他们夫妻团圆。

这个典故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团圆的渴望,成为世代传诵的佳话。

宋代青铜镜,除了材质拙劣和图案简单之外,它所赋予的美好寓意始终不变,成为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