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过度宠爱:孩子成长路上的隐形绊脚石
于成泽
2024-11-11 16:18:38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孩子被过度宠爱,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却脆弱的泡泡里,看似无忧无虑,实则暗藏危机。然而,就如同美丽的泡泡在现实的微风中可能轻易破碎,过度宠爱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也可能遭遇重重困难。这在教育领域中可称之为 “宠溺效应”,我们通常称这些孩子为 “温室花朵”,他们的成长困境往往令人担忧,让人陷入沉思。



然而,是什么让这些孩子面临如此困境呢?


其实,避免孩子被过度宠爱不仅关乎理智,也关乎原则、独立和挫折教育的恰当平衡。


一个个被过度宠爱的孩子,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不同的 “成长隐患”。


他们当下的 “安逸” 不过是未来风暴的前奏,一旦遇到挑战、失去庇护或在挫折中挣扎,这些孩子就可能陷入迷茫与困境。


而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典型的例子说起。


01 满足却无原则


有的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满足,玩具堆积成山,零食随时供应,却始终不知珍惜。


我们常说他们是 “物质丰富,精神匮乏”,明明拥有很多,却总是在品德培养上有所欠缺,搞得家长也十分困惑。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但毫无原则的满足且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像是在温室中过度浇水的花朵,随时都有枯萎的危险。


比如小俊,是家里的 “小皇帝”,他的要求从来没有被拒绝过,每天都在享受着无尽的宠爱。直到有一天,他在学校里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自此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给孩子设定一些原则。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小俊不再任性妄为,而是学会了考虑他人的感受,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


结果,这个曾经被过度满足却不懂克制的小俊,俨然成为了老师和同学眼中 “有进步的孩子”。


老师评价说:“小俊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原则的重要性!”


02 呵护却无独立


还有一些孩子,被家长过度呵护,生活琐事全由家长包办,穿衣吃饭都不用自己动手,看似幸福,其实内心对独立毫无概念。


他们往往是那种需要一场 “独立风暴” 的孩子,一旦有机会独立做事,整个成长状态都变得不一样。


这种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在心理学上被称作 “自我成长激发”,一旦独立成为习惯,他们的能力自然会逐步提升。



比如小琳,就是典型的 “被呵护过度” 的孩子。她每天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生活,听着家长的嘘寒问暖,完全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到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小琳在活动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她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行动。


从此之后,她以这次活动为契机,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连家长都忍不住惊讶。


别人问她变化的原因,小琳一脸自信地说:“独立让我成长,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真正进步!”


03 顺从而无挫折


当然,还有一类 “脆弱宝贝”,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一路顺风顺水,遇到一点困难就不知所措,成了软弱的 “逃避者”。


这种脆弱的心态,往往源于缺乏挫折教育,容易被困难打败。


然而,一旦他们在挫折中逐渐坚强,学会从失败中汲取力量,成长就会有质的飞跃。


这种自我磨砺的过程,常常为他们开启了从软弱到坚强的转折点。


比如说小阳,每次遇到问题,就等着家长或老师来解决,一脸 “我不行” 的无助气息。


家长安慰也好,老师鼓励也罢,都不顶用,直到有一天,班级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小阳准备得很不充分,结果表现不佳。


这次失败让小阳深受打击,但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此后每次遇到困难,他都勇敢地面对,结果变得越来越坚强,成了班里的 “勇敢之星”。


他的家长感叹,那个总是依赖他人的小阳,终于长大了。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被过度宠爱的孩子而言,家长必须警醒,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满足要有度,但如果没有原则,就得试着建立规则;呵护要适度,但如果只是一味保护,不如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成长需要挫折,遇到困难时,学会让孩子勇敢面对才是进步的开始。


只要我们保持理智,找到属于孩子的成长节奏和方向,避免过度宠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隐形绊脚石,未必就是无法实现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