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话道德经》第三十章:其事好还的智慧
郑风
2024-09-07 06:32:01

#双星计划2周年#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

君王要遵循大道行事,不要妄图靠武力来征服世界,因为世间万事就像回旋镖,给予别人的,最终也会落到自己身上。大军所到之处,田地荒芜,荆棘丛生。

我们追求的只是好的结果而已,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

取得结果之后不要骄傲,不要矜夸,不要炫耀,要有不得不这样的心态,这就是“果而不强”的道理。

月满则溢,月圆则亏,事物雄壮到极点则会走向衰老,一味追求雄壮不符合大道规律,违背大道规律则会导致夭亡。

#解读

这一章比较容易理解,老子的主旨不仅仅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违背大道规律,靠外力来肆意妄为的行为。

我们治理的目的是达成某种特定的结果,想要达成这种结果,最好的方式是遵循大道的规律,让结果自然而然呈现,而不是靠外力乃至于武力去强制达成。达成之后不要骄傲,不要矜夸,更不要炫耀,即所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成功而弗居”。

这一章最关键的理解要点是“其事好还”。

什么是“其事好还”?为什么“其事好还”?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最好的答案。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种变化遵循一种神秘的力量,老子把这种神秘的力量称之为“道”。大道神秘玄通,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可以靠个人感悟,但是很难用语言来进行表达和描述。

这就是开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的道理。我们描述的道,虽然源自神秘的“恒道”,但一旦描述出来,就像事物的投影一样,虽然描摹了“恒道”的样子,但它是“恒道”自身吗?

这个“恒道”运行的规律“反者道之动”,就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就是“其事好还”的底层逻辑。

以这一章的内容为例:一个君王过于依赖武力,当他的武力消弱,不足以靠武力达成结果的时候,又该怎么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典型的例子,靠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天下,连年征战导致了国力衰弱,最终为王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老子的指向是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无为”的胜利。统治者被盛世冲昏了头脑,开始“有为”,于是发生了盛世转衰的转折。

“其事好还”的规律不仅仅是一国之君,也适合于企业与个人。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曾经的“小目标”、“当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克拉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毛主席老人家更进一步认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为,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矛盾激化的产物。……任何把战争与政治脱离开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但是, 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而是流血的政治。政治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用其它方法无法消除,才爆发了战争。障碍消除,政治目的达到,战争就结束了,不然战争仍要继续进行。

这一段话有三层含义:

①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关系,是一种激化的矛盾;

要从政治的高度是思考战争;战争不仅追求战争目标的胜利,更要追求政治目标的胜利;

战争是一种不得已的政治形式,不要迷信战争和武力。

毛主席是高超的战略家,政治家,能够洞悉战争的真谛,才能够通过斗争/战争一步步成长壮大。这一点,貌似和老子的观点针锋相对,但是老子的立场是既得利益者,毛主席的立场则是底层人民的利益,这两者的关系,恰恰验证了“一阴一阳谓之道”、“反者道之动”、“其事好还”的大道规律。

眼下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中东地区也处于一触而发的状态、包括中国的周边也是暗云阴布,搞懂老子“其事好还”“果而不得已”“果而不强”的大道规律,能够更好的理解当下纷纭复杂的世界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