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紫金银行:营收增长乏力,高管频繁变动,资产质量堪忧
分支行观察
2024-11-07 19:50:37

图片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紫金银行(601860)的表现却显得格外疲软。尽管该行在资产规模和某些业务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来看,其增长乏力、内控失守、转型困境等问题依然突出。  
紫金银行营收增长乏力。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紫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0.43%;实现归母净利润13.49亿元,同比增长5.8%。尽管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增长,但单看第三季度,其营收却录得11.87亿元,同比下降1.72%。进一步分析其财务数据,2023年紫金银行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幅仅有0.11%;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幅也只有5.68%。相比之下,同在江苏的城商行江苏银行和农商行苏农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分别高达30%和29.40%。紫金银行的业绩指标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其在盈利能力上的不足。
紫金银行近年来频繁因违规经营而被处罚,暴露出其在内控管理上的严重问题。2019年8月,该行因违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的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处以警告并罚款188.8万元。同年10月,紫金银行连收3张罚单,涉及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22年年初,紫金银行镇江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责,被镇江监管分局罚款40万元。
此外,紫金银行还因财报数据有误闹出“乌龙”事件。2021年年报发布时,因数据有误不得不发布更正声明。时隔半年后,紫金银行发布业绩快报时,又因临时决定提前发布业绩快报,导致违反上市公司相关规定,最终不得不公开道歉。这些事件反映出紫金银行在内部管理和合规经营方面的明显漏洞。
高管频繁变动也是紫金银行内控失守的一个重要表现。2014年8月开始担任紫金银行董事长的张小军,因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由当时的行长接任。此后,紫金银行又经历了多次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的更替。高层的频繁变动使得政策难以稳定落地,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紫金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痛点。尽管2024年6月末的不良贷款率降至1.15%,但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从2022年末的16.07%激增至60.03%,反映出资产质量的潜在恶化。次级类贷款迁徙率的激增意味着更多的次级贷款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构成威胁。
此外,紫金银行的净息差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的净息差为1.52%,低于行业均值1.64%。净息差的下降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尽管紫金银行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贷款收益率来应对净息差下滑,但效果有限。2024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实现19.43亿元,同比减少1.46%,进一步拖累了整体业绩。
近年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将触角伸向县城和农村市场,普惠小微企业贷业务在县域及乡镇的盛行,使得原本生存空间有限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压力。紫金银行作为农商行的一员,其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亟需转型突围。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紫金银行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受到了严重影响。2023年,该行在农商行品牌价值10强排名中位列第10,未能进入中国品牌500强。与上海农商银行等头部农商行相比,紫金银行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明显不足。
截至2023年9月末,紫金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1%,一级资本充足率也为10.21%,资本充足率为13.99%,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与其他上市农商行相比,紫金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垫底。
尽管紫金银行通过内源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外源方式补充资本,但可转债债券转股率较低,对资本金的补充效果有限。资本充足率的下滑不仅影响了紫金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也限制了其业务扩展的空间。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问题,紫金银行须继续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推动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持续优化金融科技平台,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合法合规;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紫金银行作为首家A股上市的省会城市农商行,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看,其增长乏力、内控失守、转型困境等问题依然突出。

注: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撰写,旨在客观分析紫金银行,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