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搜狐名医 | 肥胖治疗缺乏系统管理,需推进多学科诊疗体系和体重管理中心建设
搜狐健康
2024-08-30 06:48:57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说 / 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现场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袁月

近年来,关于“减肥”这个话题的讨论热度有增无减。很多人都认为,减肥是个人的事,只要“少吃多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肥胖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个整体的健康问题,需要专业的、系统的诊疗。

在由中国肥胖联盟、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国高血压联盟、大中华减重与代谢外科临床数据联盟、广东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多位专家就当前的临床减重诊疗模式进行了探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近年来一些安全有效的体重控制药物问世,为控制肥胖和治疗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武器;药物治疗可与生活方式管理、手术治疗协同配合,改善肥胖患者的健康状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当前肥胖的临床治疗还缺乏系统管理,多学科专家参与制定标准化诊疗指南和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改变游戏规则”的减肥药物

纪立农表示,以前针对肥胖,大多数医生确实束手无策。除了少数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体重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之外,绝大部分的患者只能通过生活方式的管理,在短期内使体重得到控制,但是缺乏长期管理的有效手段。

最近一些年,安全、有效的体重控制药物问世,让临床医生不再无计可施。这些药物主要是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和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联合的双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替尔泊肽等。药物上市之后,很多人尝试使用这些药物来帮助他们控制体重,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肥胖的人群中开展的临床试验证实,这些药物,尤其是GLP-1受体激动剂,不但能够改善体重,还可以改善和体重相关的一些并发症的结局;比如,减少了心衰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以及改善了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在肥胖患病率日益增高的背景下,这些药物为控制肥胖和治疗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武器。因此,可以说这些药物改变了肥胖治疗的“游戏规则”。

药物治疗需与生活方式管理、手术治疗协同配合

药物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肥胖治疗手段的进步,但并不是万能的。纪立农强调,减肥药物的使用需要遵照适应症。药物治疗需要与生活方式管理、手术治疗协同配合。生活方式的管理是体重管理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对体重控制需要,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乃至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体重指数(BMI,单位:千克/平方米)超过24合并有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问题,生活方式管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联合使用减重药物来改善代谢紊乱和相关的疾病。一般来说,BMI在27.5以下的话,主要建议进行生活方式的管理。如果BMI超过27.5又低于32.5,依然建议以生活方式管理为主,效果不佳时配合药物治疗。如果BMI超过27.5,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肥胖相关并发症和代谢异常仍然得不到良好控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患者BMI超过32.5,属于中度肥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但是生活方式的管理依然是前提。如果BMI已经超过了37.5并伴有肥胖相关并发症,可以考虑手术作为首要治疗。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即将发布,规范临床诊疗路径

尽管临床上已经有了治疗肥胖的有效方法,然而,陈伟表示,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对肥胖的认识都存在不足。大家总是觉得肥胖是个人的事,少吃两口就能解决。患者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干预,很多医生也只是告诉患者回家“少吃多动”,并不能够给出一个特别明确的方案。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个专门针对肥胖的标准化诊疗指南。

陈伟在接受搜狐健康采访时透露,《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以下简称,指南)即将发布。指南对多个学科体重管理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梳理,推动临床治疗路径标准化。

指南首先将肥胖分为临床性肥胖和非临床性肥胖,根据肥胖的程度和肥胖相关的指标划分。指南将原来单纯依靠身高、体重、BMI的标准,加上了腰围和腰围身长比,配合一部分的体成分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肥胖对于个人的健康影响。这种划分方式也为进一步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提供了参考。

第二,指南明确了多学科治疗的临床路径,写明了什么样的患者在什么时机做什么,如何进行标准化管理。如果患者确诊为肥胖症,就应该接受饮食、运动、心理行为的综合管理,这是基础治疗。对于基础治疗无效的患者就要考虑临床营养治疗,要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去设定应该如何吃、吃多少、怎么吃,以达到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目标。如果这种治疗还是没有明显效果,就要开始启动药物治疗,甚至开始手术治疗。

指南还对具体的治疗方式进行了标化。药物应该怎么用、应该怎么打、哪些患者应该去做手术、做什么样的手术,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指南把肥胖当作疾病管理,而不是单纯指导减重。

建设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推动多学科治疗路径落地

为把指南推荐的治疗路径转化到实践中,需要一个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

陈伟表示,针对肥胖的治疗,需要各个科室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但目前,在我国,这样的合作依靠临床医生的意愿来完成,而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需要一个组织机制。

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首先应该有一个分诊台。这个分诊台可以判断患者该用生活方式管理还是需要用药物管理,还是应该开始准备手术管理。

分诊之后,治疗应该是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包括营养、运动康复、心理行为等。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医学减重目标,还要去解决与肥胖相关的病因,此时就需要内分泌科专家要出手。对于重度肥胖患者,还需要外科医生来介入。这是体重管理中心的核心内容。

再向外,体重管理中心还需要关注肥胖影响的各个专科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肥胖影响生育的患者、膝关节已经变形的患者,等等,都需要各个专科的医生进行相应治疗。为此,医院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机制,体重管理中心就是这个机制的实现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