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定有良材”“文都杨安”……探寻安徽土特产出圈“密码”
长三角农业规划
2024-08-22 23:11:49

“定有良材”“文都杨安”“邱村农耕”……各地纷纷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FT

抱团输出,拓宽“皖美农品”销路

日前,“定有良材”顺利通过“国审”,成为滁州市唯一一个被国家商标局审批注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自2023年4月品牌正式发布以来,“定有良材”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2.1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和5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户均增收约5万元……

定远的青山秀水孕育出了多种优质农产品。(资料图片)

近年来,全省各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推动优质生态农产品价值跃升。其中,一场探索全县农产品品牌价值转化路径的改革,尤其引人瞩目。

FT

顶层设计,让好物配好价

早在数年前,推动农业品牌化在时任定远县长邹军的脑海里,就已萌芽。

定远农产品好物有口皆碑:袁定大米、定远黑猪肉、江巷水库生态鱼、藕塘花生、定远卤鹅、三和千张、池河梅白鱼、炉桥桥尾……但长期以来,大都面临着小作坊式生产、品牌溢价低、推广难度大、产业价值链散乱不成型的尴尬困境。

在一次考察学习中,“丽水山耕”这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给邹军带来了震撼:农产品销售额累计1000多亿元,品牌市值达27个亿——九山半水半分田、农业资源匮乏的丽水,是怎么做到的?

同时,日本的农协产销一体模式让他印象深刻。农协虽然对农产品品质标准要求十分严苛,但对农户来说,加入了农协,就等于“抱大腿”,生产过程省心,只要农产品达到要求,农协包销。

定远农产品的翻身仗怎么打?邹军有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定远亟需打造一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当地优质的农产品打包进来,政府参与指导企业和农户生产全过程,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并由政府背书,提供品质检测,再通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的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销售,“卖全国,卖好价”。

如今已任定远县委书记的邹军打了个比方:“比如定远黑猪肉,可以下载一个App,实时监控饲养全过程,让消费者有知情权,任何环节都可追溯。”

定远毫不掩饰这样做的目的:让人们亲眼见证定远农产品的优良品质,接下来,要“好物配好价”。

FT

克难而进,筛选知名产品

2022年10月,定远县成立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品牌办和品牌运营办两个办公室,将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财政局、供销社、生态农业协会、城发集团、各乡镇都拉了进来,正式启动“定有良材”农产品公用品牌战略行动计划,一场探索定远县农产品品牌价值转化路径的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品牌运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第一批能被授权的农产品。

开头并不太顺利。

品牌运营团队在整合乡镇农产品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资质和生产条件都不达标,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作坊式生产较多。

一番筛选,能被授权的农产品企业只有十几家,这远远不够。

供应链不太给力,产业链也亟需补齐。

比如定远黑猪的产业链,只做到了养殖和屠宰,只能卖生鲜肉,产能无法扩大。曾获过巴拿马金奖的“炉桥桥尾”,算是深加工了,但也只能小作坊式生产一点,亲友圈一互动,立马就被消化完了。

位于桑涧镇的品享牧业有限公司,是定远最大的禽类屠宰企业,2022年12月投产,第二年销售额就达2.8亿元。品享牧业每天能屠宰当地白鹅近2万只,这其中大部分通过生鲜冷链发往苏浙沪,留给本地卤味店做成“定远卤鹅”销售的,不到2000只。

业内有句话叫“全国养鹅看江淮,江淮白鹅看定远”。定远白鹅名闻天下,整条产业链,育种、养殖、宰杀都做成了规模,但在附加值最高的深加工环节,只能分得很小的一杯羹。

万事开头难。“定有良材”的头道使命,便是克难而进。

FT

品牌发力,彰显溢价能力

首批被“定有良材”授权的农产品企业,尝到了甜头。

藕塘镇乡村振兴产业园里入驻了16个企业,食品类生产企业占主导,其中主要生产系列酥糖的“鑫藕塘”食品有限公司是最早加入“定有良材”品牌体系的企业。藕塘镇党委副书记吴言超感觉最明显的是“企业销量提高了不少,一年四季都能生产;而在此以前,一年只能生产七八个月”。

“翘舌尖”公司总经理胡立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两个斗大行楷:搞钱。

“搞钱”不容易,尤其困扰胡立鹏的,是品牌知名度不够。

“翘舌尖”主打坚果干货蜜饯炒货类小食品,销往苏浙,胡立鹏雇了四五个业务员跑市场,一家一家上门去谈,这种传统的线下推广模式效果很差。在听说“鑫藕塘”被“定有良材”品牌体系授权后,很快上了“定有良材”开设的两个直营旗舰店、两个乡镇门店的货架,同时去了各种展销会、年货节的展台,销量上来不少,知名度更是迅速扩大,他很是心动,赶紧找到品牌运营办“强烈要求加入”。

位于定远县三和集镇的滁州和美食品有限公司,有6条千张生产线,每天生产3.3万斤左右的“谷香健”牌千张制品,销往苏浙沪。但10%的毛利润,让总经理董士奎心有不甘,因为如果做深加工,纯利润能超过40%。

2024年1月,刚加入“定有良材”品牌体系不久,董士奎接到品牌运营办的邀请,参加定远商会举办的“定有良材”南京推介会,会上他接到了3笔现场订单,“其中一单超过了5吨”。

首批入选企业虽然不多,但让人备受鼓舞的是,在倒逼企业提升品质、进行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提升产能、扩大知名度,以及在接下来的深加工环节“补链”上,“定有良材”品牌的溢价能力正逐步显现。

FT

补齐短板,加快产业转型

“定有良材”品牌启动一年多来,品牌运营办的工作日志上排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展会,“定有良材”也成了定远最偏爱的“外推”项目,在诸多文旅商贸展会上都站在了C位。

一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定有良材”亮相的舞台;另一方面,在3000平方公里的定远大地上,一场决定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棋,正在完成布局。

总投资3500万元的畜禽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即将建设,今年年底完工投产;江淮分水岭“袁定大米”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已经启动;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冷链环节已建成,近期即将完成生产设备调试……袁定大米、定远黑猪、江巷湖生态鱼,正是“定有良材”的三大核心产品,三大深加工项目落下子来,定远农产品产业链完美补齐,“定有良材”整盘棋局再往前推,将全速驶入快车道。

定远县委书记邹军提到的“政府背书”——为定远农产品贴上政府提供信用担保的“安全证书”,也正在抓紧实施中。其中,定远县自建的9000平方米农产品检测中心,正在完善检测链,扩大检测面,全面投用后,能检测涉农产品1000多项指标。

FT

产业支撑,农业由大变强

“定有良材”的冲击波,很快辐射到了田间地头。

在拂晓乡,一场小范围的“红薯革命”正在呼应“定有良材”奏响的大旋律。

拂晓地处江淮分水岭,出产的沙地红薯,糖分适中,口感甜糯,营养价值高,也是最早加入“定有良材”品牌体系的优质农产品。但价格却低得让人很“受伤”:一斤只能卖一块二。而网上那些品牌红薯,价格则高达四五块钱一斤。

明明是顶流品质,却只能被“贱卖”,为什么?缺的是市场认可。

拂晓乡党委书记汪长园说,为了突破瓶颈,当地政府成立了以红薯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和河南省农科院以及徐州农科院合作,共建红薯育苗工厂,要在拂晓红薯现有良种里,固定一个最佳良种,成为当地独有品种。

对于“定有良材”品牌来说,“让农产品卖个好价”不是目标,而是手段,更壮阔的远景,是加快实现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聚力产业兴农,让定远由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的长远目标。

定远的农业怎么发展?早在2018年,时任定远县长的邹军,就提出了“产业兴农、园区强农、改革惠农、科技助农、金融活农”的战略思路,时至今日,他仍笃信“产业兴农”的首位性——没有产业链,就没有延伸的价值链。

“当下的任务是建立起农产品溯源体系,把这块做实了,‘定有良材’品牌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还要围绕全产业链做文章,打造电商平台,以有效的手段带动定远的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当下,邹军数年前的思路正在转化成现实。

FT

好物有名,土特产频出圈

与此同时,安徽大地上的诸多农产品好物,也正迎来产业发展“风口”。

记者从芜湖市湾沚区了解到,该区品牌农业建设不断发展,近年来,大力建设和推广六郎河蟹、陶辛青虾、湾沚山芋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和“沚选优品”区域公用品牌。截至目前,该区共有绿色食品45家84个产品,有机食品26家35个产品,地理标志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

在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农业品牌建设同样有声有色,该村成功注册“文都杨安”商标,主打农产品有富锌香米、菜籽油、瓜蒌籽,村里通过组织参加各种农业综合展会、产销对接会,积极对接淘宝旗舰店、天猫、抖音等网销平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目前“文都杨安”系列农产品年销售额达400万元,年均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带动农户受益170万元。

在广德市邱村镇,当地依托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打造的“邱村农耕 天生好物”区域公共品牌,集结了全镇优质农产品,包括有机稻米、精品水果、生鲜肉食等,建立追溯执行标准,授权企业、合作社、农户统一使用,通过电商销售推动品牌传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据悉,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6967个,其中绿色食品5042个、居全国第2位,有机农产品1806个、居全国第3位。新登录收集名特优新农产品23个、特质农品4个,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273个、特质农品总数28个。

安徽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而优质农产品品牌矩阵的“抱团”输出,正在不断提升“皖美农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这些越来越响亮的安徽品牌,正在用心用力讲述着新时代江淮大地上的农业故事。

| 编辑:陈子文

| 签发:高永雷

| 来源:安徽日报

| 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为内容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