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三夏”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是全年农业工作的“重头戏”。近期,我市79.8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割,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
5月19日,在王寨乡訾庄村的麦田里,市老广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光林正指挥联合收割机农机手收割农户已成熟的麦子。
“王寨乡的麦田大部分属于丘陵地,5月16日就开始陆续收割了。每亩地的机收费用是30元,秸秆直接粉碎到田间,节省了农户大部分的劳动成本。”王光林介绍说。
市老广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入册联合收割机20多台,目前汝州辖区还没有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所以大部分收割机正在外县市(南阳一带)作业。按丘陵地带的收割速度测算,每天的收割量将近100亩。
“等一个星期以后,我市平原地带的麦子陆续成熟,届时我们合作社的联合收割机就会回来,每亩地的机收费用在60元左右,一天的收割量能达到100多亩。”王光林说。
当天下午,在蟒川镇半扎村的高标准农田间,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在广袤的田野间,不少农户正在地头等候夏粮收割。当机械出粮臂缓缓伸展,金黄的麦粒喷涌而下时,农户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我今年种植了1872亩小麦,目前已经收割了500多亩。由于麦田地块大而且平整,收割机工作起来效率也高,一天的收割量能达到200多亩。”市林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贯甫介绍说。
“因为今年天旱,为了等雨期有部分小麦少浇了一茬水,所以部分麦田的产量会低一点,亩产在900斤左右。但是大部分麦田灌溉的及时长势不错,看情况一亩地的产量依然能达到1200斤以上。”李贯甫告诉记者,他的1800多亩麦田,因为灌溉情况不同长势也有所区别,目前正在陆续收割,预计4天就能全部收割完毕。
当问及“三夏”期间农机设备是否充足、机收保障是否及时时,李贯甫说,从去年开始,在汝州农机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合作社农机手、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都下载了“河南农机云手机APP”。打开该软件,周边登记的农机设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哪些正在作业、哪些正在等待作业、农机在哪里等等,农户可以随时根据平台上提供的信息联系到农机手。
“有了手机软件,农户和农机手实现了双向奔赴,农户不用再为找不到农机发愁,农机手也节省了农机闲置、等待的时间,农机作业量也大大提升。”据李贯甫介绍,他的合作社入册农机设备有30多台,全部注册录入了“河南农机云手机APP”平台。
随着“三夏”生产全面铺开,为确保汝州农业生产的高效进行,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市农机中心还设立了“三夏”跨区机收服务站,为农机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全力护航“三夏”生产。
在中石油河南汝州第七加油站(位于汝南大道与工业大道交叉口)记者看到,营业厅的显著位置设置了“三夏”跨区机收服务站,服务台上摆放有遮阳草帽、水杯、毛巾、爱心大礼包以及血压计、血糖仪等物品。
“在市农机中心地帮助和指导下,我们服务站配套的这些物品都是免费为农机手提供的。爱心大礼包里装有风油精、花露水、洗衣粉、手套、矿泉水等物品。同时,我们服务站还设置了深夜食堂、洗浴室、洗衣间等功能室,也免费为农机手开放。”中石油河南汝州第七加油站站长张进杰说。
据了解,连日来,为保障“三夏”生产顺利开展,市农机中心还组织多个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慰问一线机手。为机手发放清凉物品以及安全作业宣传册和“河南农机云手机APP”宣传单,将真情服务送到一线,为“三夏”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农机手们纷纷表示:“天气炎热,市农机中心工作人员不仅送来清凉的解暑物品,还不断提醒我们要注意机收安全。我们一定会更尽心地做好小麦机收工作,保证不误农时、不误工。”
据市农机中心四级主任科员赵涛介绍,目前汝州范围内正在收割的麦田以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主,全市进入大面积收割期要到5月27日以后。
“今年‘三夏’期间,我市投入联合收割机等895台,再加上大面积收割期外地跨区作业的农机设备,届时服务‘三夏’小麦收割的农机设备将能达到1000多台,机械化率在99%以上,10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三夏’收割任务。”赵涛说。
为确保我市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种顺利,市农机部门把“三夏”生产作为当前核心任务,坚持“抢农时、提效率、保质量、促安全”原则,统筹农机资源、强化服务保障,计划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0.0895万台万台、大中型拖拉机0.2万台、播种机0.8万台),力争两周左右基本完成小麦机收任务。
丰收的号角已经吹响。目前,汝州正以“分秒必争抢农时、寸土不放保丰收”的斗志,全力以赴打好“三夏”生产攻坚战,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秋粮种足种好。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通讯员韩晓 黄秋利
>>>>
往期精彩
▶ 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每公斤240元!汝州陵头这个村种的啥“金疙瘩”
▶ 十余年培养学子遍四方!杨党勋还把汝河画进国家级杂志
▶ 鲁慕迅同志逝世,生于河南汝州
▶ 汝州全民健身月启动,广场舞大赛亮点纷呈
本期编辑: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