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平原示范区”官方公众号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2022年教师节前夕,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发出通知,深入开展向“新乡师德先进群体”学习活动,让“新乡师德先进群体”闪耀中原。
恰逢第40个教师节到来,今天起河南日报新乡分社联合新乡市教育局特推出“育见新乡”专栏,陆续刊发新乡市中小学高质量办学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以及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做法,以期汇聚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扎实推动新乡市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本期将聚焦新乡市中小学校长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敬请关注!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家型教师成长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需先强师,强师重在铸魂。从提倡“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再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教师在新时期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精神高度与行为示范深远影响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强国之需、时代变革之需和教育发展之需,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中小学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平原外国语学校自成立以来,从“思悟课堂”的提出,到构建“1234”教育新生态,再到设立“未来课堂”,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的形成,学校把厚植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校教师工作主线,把教育家精神践行在每个生命的适性成长之中。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2015年,作为郑州“东扩北移,跨河发展”的桥头堡,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平原示范区”)按照《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战略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联合郑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创办了平原外国语学校这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 平原示范区是新乡市原阳县的五个乡镇规划而成,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但随着区内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愈发强烈。面对这一矛盾,为从新学校起步建设和教育薄弱地优质发展的双重困境中突围,九年来,学校管理团队带领全校师生,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平原外国语学校也从“一穷二白”、“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学生综合学业质量较高、广大家长充分信任、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优质学校。 在学校发展中,我们主动规划,提出以“基础教育一体化培养行动计划”为主线的六大基本策略,其中,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能够快速组建一支能够支撑学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同样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
一、自主创新的招教组织形式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每年都需要引进数十名教师,为了不对当地学校师资造成影响,我们的招聘对象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郑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统一的教师招聘办法,制定严谨程序和操作规范。相对传统的教育综合知识,我们更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察。选派评委赴师范类高校宣讲、初试,入围教师到学校参加正式招教,包括学科专业笔试、面试、说课、试讲、评委与学生评价等程序,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这样的招教组织形式,充分尊重和保证了学校的用人自主权,真正将学校需要的具备高素质专业化潜质的人才吸纳进来。
通过学校自主招聘的实施,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从学历、年龄、专业素养等方面不断优化。现有342名教师中,学历层次、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普遍较高,其中硕士研究生占近60%,公费师范生24人;中共党员占比达40%,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平均年龄32岁,他们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校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队伍稳定性较强,因为学校的全程参与使应聘者对学校有整体、客观的认识,避免了盲目应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师团队后续发展的稳定性。
二、基于文化认同的教师专业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所作的一切都在努力达成对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只有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从思想到行为、从理念到方法都和学校的办学追求形成共振共鸣,学校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面对带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职业目标而来的青年教师,我们首要做的就是统一思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即“明三观”、“读经典”、“拜名师”,引导教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即教师职业定位认同、学生培养目标认同、以“四干”精神为评价标准的认同;鼓励教师多读教育大家著作,拜名师名家为师,用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时刻汲取榜样的力量。
专业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通过不断加大教师培养投入、搭建互动成长平台,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专业提升,满足他们成长进步的需求。学校启动“领航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三年成熟、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分层培养机制,为教师找准和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支点;通过通识培训、跟岗培训、专项培训、结对帮扶、名校交流、平台展示等措施,快速促进不同层次教师成长。目前已涌现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为平外快速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证。
三、公平公正的事业发展机会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民主管理。每年召开教代会,工会协助学校广纳众言,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后勤服务、改革发展等方面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的首创精神,让大家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保障了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倡导行政干部强化“两个服务”意识,始终如一的去尊重每一位教师,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
落实岗位聘任制,加强学校对教师使用管理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使教师拥有选择岗位的权利。学校按照优化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的思想,以任人唯贤、择优聘任的原则,摆脱了传统学校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的晋升“规则”,畅通教师成长通道,敢于让“肯干、能干、多干、干好”体现“四干”精神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绩效考核中,打破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劳酬统一,合理拉开差距。在提高教师工作自觉性的同时,有效稳定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建校九年来,学校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有效促进了学生成长的高质量和学校发展的高质量。学生在全国中学生领导力、校园诗会、作文大赛、机器人大赛、体艺劳动教育、社团展示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其中,高中部两名学生分别在2020年、2023年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斩获银牌,2021年一名初中毕业生入选西安交大少年班,2024年一名高中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党建工作示范校、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河南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示范家长学校等,并获得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主动探索“思悟课堂”模式,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刊登;率先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并取得较好成效,推进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学校不仅实现了教育薄弱地区新建学校的破局提升,还秉承开放发展、共建共享理念,成立平外教育集团,发起“三名”工程,开展“春雨行动”帮扶行动,承办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推进会、全国部分重点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多项研讨交流活动,辐射带动了区域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为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贡献了教育力量。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路径策略】
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这是党中央继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后第二份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迫切期望。文件特别强调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不仅回应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还从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了重要举措。
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中小学教师肩负着重大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促进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其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进而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更为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因此,既要唤醒教师的内生发展意识,也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提供激励与保障。
首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教师向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需要国家层面对教育家精神的全面阐述,确保教师正确把握教育家精神内涵,更需要让教育家的形象鲜活化、具象化。学校应致力挖掘区域内甚至教师身边的模范榜样,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教育家型教师的行为事迹,让身边的事激励身边人。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让校长首先成长为教育家,让名优骨干教师致力追求教育家,以“教育家精神”形成一种产生教师凝聚力的共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进而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成就需求。同时,基于学校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教育家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其次,实行“双线规划”,满足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传统的学校教育突出教师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往往忽视了教师自身专业的追求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也常常把教师比作春蚕、红烛,伟大而悲壮。新时代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应从静态转变为动态,把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家型教师专业化的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实行“双线规划”,不仅要有明晰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划,而且要有明晰的教师发展工作规划,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并以高效完善的培训体系为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培训活动也应由单一的系统讲授法向多元化培训体系转型,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教师成长需求,进行精准、针对性、个性化培育。此外,还可以改变培训方式,以任务驱动、对话合作等形式增强教师培训参与积极性,提高培训成效。
最后,务实开展教师评价,激发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实在与学生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学生、家长、社会信任与尊崇的人。学校应该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以学习求发展”的成长文化中孕育教育家型教师,加强基于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常态教学研究,防止把教学研究形式化、表演化,更不能单靠地方的“造星运动”宣传而刻意打造“教育家”。在教师评价指标中,要关注其教育家精神的践履,强调教育思想、教育情怀与创新能力等考察维度,体现教师的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等方面的品质。在评价实施方面,评价主体不应仅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引入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以自评、他评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不应局限于教师的选拔任用或绩效分配,更应作为其成长路径的重要参考,发挥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作者:平原外国语学校校长 周剑)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编辑:岳 靓
责编:王 萌
审核:王亚利
注: 如发现错误请留言更改,如转载请注明来源。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描下方葵花码进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