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漯河:市烈士陵园,一个闪亮的精神地标
漯河名城网
2024-09-05 10:22:13

黄沙血染英雄骨,碑碣永留万古名。在市烈士陵园,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是一个信仰高地、一座精神丰碑。每一座烈士墓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致敬英烈,是铭记、是缅怀、是教育,更是传承。

烈士陵园,英烈忠魂铸丰碑

8月27日上午9时40分许,舞阳弘学高中的40名高一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市烈士陵园,开启了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前身是郾城县烈士陵园,2004年更名为漯河市烈士陵园,2015年重建,由纪念广场、革命纪念馆、烈士墓区三部分组成。

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们的热血与忠诚,每一块墓碑都镌刻着不朽的功勋与荣光。

步入陵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烈士纪念墙,上面镌刻着巨型英雄浮雕,以直观的画面展现了百年来漯河人民英勇斗争的场景。烈士纪念墙北侧是陵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市革命纪念馆,是以党史、军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丰富的展品,包括烈士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历史文物或仿制品等,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下沙澧河畔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英灵长存,精神不死。市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主任张素贤告诉记者,陵园内安葬着85位有名字的烈士和117位无名烈士。有名字的烈士墓按照烈士的牺牲时间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进行排列。长眠在西侧的烈士牺牲时间较早,有剿匪斗争中牺牲的英雄,也有铁骨铮铮的共产主义战士。东侧安息着戍边英雄王焯冉、公安系统的楷模、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烈士,以及在剿匪中牺牲的英雄。

在烈士墓区,矗立着由宋任穷题写的“赵伊坪同志纪念碑”。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赵伊坪烈士纪念亭结构简朴,庄严大方。

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正北侧的无名烈士墓,墓冢呈圆形,高1.03米、周长17.21米,安葬着为漯河解放而英勇牺牲的117位革命烈士。

每一座墓碑都铭记着英烈的丰功伟绩,诉说着英雄的动人故事。他们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践行信仰,换来了今天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

在市烈士陵园,长眠着6位不同时期的漯河革命英雄代表人物。他们的事迹永远被后人所铭记,他们的壮举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他们是坚定的共产党员谷迁乔、抗击日寇为国捐躯的沈东平、抗日英烈赵伊坪、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葛洪臣、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李海欣、一等功臣王焯冉。几乎每天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来这里缅怀先烈、聆听英烈故事,汲取前进力量。

近年来,市烈士陵园充分发挥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作用,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等。

每座革命纪念馆,都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革命历程恢宏壮烈,英雄形象绽放异彩。

市革命纪念馆是我市集党史宣传、市情教育、光荣传统教育于一体的场所。馆内以图片和实物展出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1919年以来发生在漯河大地的深刻变化,激发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情感。

张素贤向记者介绍,市革命纪念馆的主题内容分别为“争取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党领导漯河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分层面、立体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漯河革命斗争画卷,集中展示了赵伊坪、谷迁乔、沈东平、葛洪臣、李海欣、王焯冉等英烈的光辉事迹,同时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漯河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走进市革命纪念馆,记者跟随讲解员重温了漯河百年光辉历史。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首先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1月31日,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李汉俊、陈潭秋、恽代英、施洋等在当时的郾城车站,发表“争人权、争自由、保护劳工、打倒军阀”及“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意义”的演说。

1925年2月,京汉铁路党组织和总工会委派共产党员周天元到郾城车站领导工人运动。3月,中国共产党郾城车站支部成立,接受京汉铁路党组织的领导,周天元任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在漯河的第一个组织正式建立。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漯河这块土地上有组织地领导当地群众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随着中共郾城车站支部成立,中共临颍支部、中共郾城县委、中共舞阳支部也相继建立。周天元、蒋先云等革命早期英烈,都曾在漯河播下火种。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国民党下令查封、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展武装斗争,漯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武装反抗斗争。韩庄农民斗争、下澧河兵变和红九军建立、豫中秋收武装暴动,都在漯河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谷迁乔、宋盘铭、曹舒翔等沙澧儿女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漯河人民奋勇反抗侵略者。郾城抗日游击队、叶舞支队令敌人闻风丧胆,抗日英雄沈东平、赵伊坪名垂华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成为中国战区16个受降点之一。为铭记这段历史,漯河人民集资修建了受降亭,并详细记述了经过。

1948年,随着舞阳、郾城、临颍、漯河等相继解放,各级民主政权先后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踊跃支援大军南下,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抗美援朝战争,特等功臣葛洪臣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央军委授予李海欣“战斗英雄”称号,并把142高地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2020年,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拼力救助3名战友脱险后英勇牺牲……馆内的革命烈士英名录,记录着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1308位漯河籍英雄。

崇尚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扫墓、献花、祭奠……每年清明节,我市各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以及广大市民自发到市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参观革命纪念馆,弘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耀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我市丰富活动形式、找准平台载体,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日等时间节点,扎实做好烈士祭扫等服务保障和英烈事迹宣传工作,激励广大市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创新创意灵活祭扫”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和微信公众号等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有序、安全、文明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

对不能到现场祭扫的烈士亲属,市烈士陵园推出“四个一”暖心代祭扫服务。工作人员为烈士擦拭一遍墓碑、敬献一束鲜花、拍摄一组照片、给烈士亲属打一通电话,表达对英烈的崇敬和守护,让烈属放心。今年清明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开展“与烈士认亲”活动。漯河小学、郾城区东街小学140名师生与150名烈士“认亲”。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开展“清明·云端忆英烈”微视频征集活动和“永远的纪念·沙颍丰碑”活动,向全市人民征集微视频,并同步开展英烈事迹宣传活动。

去年4月5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2023年“清明祭英烈”主题网络传播活动在全国17处烈士纪念设施及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漯河市烈士陵园成为入选单位之一。整个直播活动持续16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757万,累计为英烈“云献花”人次超过3566万。其中,我市组织开展的“王焯冉烈士墓前摆着小朋友的糖果和书信”居新浪微博热搜榜第一名,5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予以报道。

近年来,我市组织红色宣讲团持续开展“擦亮丰碑·讲好身边英烈故事”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校园、机关、部队、社区等,弘扬英烈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烈士陵园招募的“小小讲解员”,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在市革命纪念馆义务讲解和外出宣讲,用童言童语讲述红色故事,真正让漯河的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讲解“热”起来、红色教育“火”起来。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王俊方

编辑: 张伟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