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监督帮扶要聚焦关键环节核心问题
漯河市环保协会
2024-08-28 09:57:53
近期,一位基层同志向记者吐苦水说,他们耗费大量精力组织开展了三轮监督帮扶,没想到有几个重点问题“漏网”,并被上级检查组发现后通报。而该地行业主管部门的同志也挺郁闷,他认真检查后还是出现了大问题。

无独有偶,笔者分析基层上报的一份监督帮扶问题清单,也发现了“漏网之鱼”。与省监督帮扶组移交该地的VOC治理设施建设不规范、运行不正常等突出问题相比,这份清单虽然内容具体翔实,问题描述精准深入,但“含金量”着实不高,“漏项”不少。有些地方把施工工地、砂石厂、散料堆场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有些部门上报问题主要聚焦于裸土未覆盖、料棚遮盖破损、粉尘飘散等方面,甚至部分地方把扬尘问题作为化工、喷涂企业的重点问题。

基层花了大力气,没达到预期效果,十分令人惋惜。深入剖析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监督帮扶没有聚焦关键环节、查找核心问题,而仅关注表面问题有关。

比如说裸土未覆盖、扬尘问题。对于城区建筑工地来说,大范围裸土未覆盖,那是核心问题,特别是秋冬季如果不快速整改,将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但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临时性开挖裸土未覆盖到位的问题,在夏季来说就是表面问题,监管帮扶人员精力应更多地聚焦重点工段、车间,聚焦脱硫脱硝塔、RTO炉等核心治污设施。

核心问题既不在于问题的内容、涉及范围的大小,也不在于整改难度大小、投入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直指某个区域、行业、企业影响最大,风险最大,涉及群众最广的问题,是不是最要害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

行业主管部门精力有限,表面问题关注得多,真问题就难免关注得少,一轮轮排查、帮扶后,“雨过地皮湿”,效率大打折扣,还会落“埋怨”,久而久之,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会受到较大的打击。而且真问题若未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其隐患一旦累积、放大,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导致整改的难度和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大。表面问题关注得多、真问题抓得少,容易让群众产生“抓小放大”“抓轻放重”的误解,排污企业也会形成思维定式,习惯暴露表面问题,隐蔽核心问题。

一个核心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好过一打表面问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手普遍不足,技术力量有限,污染防治涉及领域多、技术路线多、问题表象多、行业标准多,相当一部分的基层行业主管部门到了排污单位,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问什么、看什么、查什么,要找准核心问题实在有些为难。因此,作为突出生态环境排查整治牵头单位的生态环境部门,就要采取“巧妙”的方式,帮助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优化工作“技巧”,破解表面问题找得多、核心问题找不准的困境。

一方面,要在全面摸清区域排污单位的种类、性质和点位的基础上,深度引入专家智力,规范建立常态化监督帮扶清单,详细载明日常监督管理“必须动作”,让检查人员“人手一册”,到现场“照册打分”,确保关键环节不“漏项”、核心问题不“漏网”。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桌面推演和复盘等形式,定期开展问题排查整治成效复盘,总结日常监管中易错、易漏、易缺的环节,编撰典型案例剖析手册,采取以会代训、以案代训等方式,对典型问题和案例组织桌面推演,帮助检查人员对监管帮扶全流程进行复盘,及时优化改善监管方式,不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水平。

来源:中国环境
编辑:王国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