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争鸣|越是竞争激烈,越要做好自己
瑞青读书
2024-11-24 08:55:04
《原义与今释——瑞青说论语》系列(136)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要发愁的是自己有没有足以胜任某个职位的本领。不要发愁没人知道自己,要去追求那些能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翻译已经属于意译了,但听起来仍然很拗口。其实,北宋理学大家程颐只用了一句话就切中要害。程颐说:“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已矣。”

后来,我们在程颐这句话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成了“求其在己”。意思是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就是了。”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好,何愁找不到职位,何愁别人不知道自己。

这里有一处存在争议的地方,就是对待“立”字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说,立同“位”,“患所以立”就是“患所以位”。

例如,清刘宝楠引汉石经《春秋》:“公即位”作“即立”。

再如,东汉经学家郑司农云:“古立、位同字。”

如果把“立”看作“位”,那么,“患所以位”的意思就是“患己所以称其位”。

一说,“立”者,立乎其位。“患所以立”,犹言“患无所以立”。

例如,东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贵忠篇》作“患己不立”,应该是由“患所以立”之意延伸而来。

再如,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所以立,谓所以立乎其位也者。”

我们讨论是“立”还是“位”的目的不是在咬文爵字,而是在分辨孔子这段话针对的对象,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即孔子说这段话的背景和用意是什么?

南朝皇侃《论语义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出。皇侃说:时多患无爵位,故孔子抑之也。言何患无位,但患己才暗无德以处立于位耳。又言若有才伎,则不患人不见知也,故云“不患莫己知也”。若欲得人见知,唯当先学才伎,使足人知也。若欲得人见知,唯当先学才伎,使足人知,故云“求为可知也”。

一句话,孔子看到包括弟子在内的许多人,都为找不到官位而发愁,他为了解除大家的这种顾虑,才说了这样一段话,告诫人们,只要自己做到德才兼备,拥有一身真本领,就不愁官位,不愁没人知道自己。

孔子讲学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让弟子们去当官,而是为了行仁。如果仔细琢磨,孔子这段话还暗含着另一层意思,即,不必避位,更不必汲汲于求位。

现在,让我们回到当下,请问,孔子的这段话对我们还有借鉴意义吗?

有人说,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人,其竞争压力要比孔子所在的农耕时代大得多。尤其是近两年,各行各业内卷严重。就连本科生、研究生都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下岗、失业者比比皆是,送外卖、摆地摊者随处可见。如果按照孔子所说的“患所以立”的话,是不是人人都要读到博士才可以呢?如果都逼着去读博士,不是同样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吗?即使找到工作,不是存在降维打击,把其他人挤出岗位了吗?

是的,现实很残酷。人人都在挤破脑袋找工作,都在挖空心思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对此,作者想着重指出的是,孔子的这段话是针对“君子”而言的,起码是针对想当官的“士”级及以上人群而言的,不是针对芸芸众生的。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别说是放到当下,就是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人提出质疑的。

孔子所说的“位”,古注本多解释为“爵位、禄位、官位”,今注本多解释为“职位”。从“官位”到“职位”,它的覆盖对象扩大了,注释者的用意是好的,但并非适合于所有人。

对标当下,真正意义上的“君子”虽然难觅,但对于那些有识之士、有志青年来说,犹如“君子”,这些人要优先具备诸如“患所以立”的觉悟和定力。当然,作为一般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见贤思齐是再好不过的了。

理解到这一点很重要。孔子的再传弟子荀子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名叫《非十二子》,荀子对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的思想进行了严厉批判,但对孔子的思想大加尊崇。其中有一段话,特意引到此处,因为它对我们正确理解此章孔子所言很有启发。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意思是说:君子能做到让人尊重,但不能使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做到让人信任,但不能使人一定信任自己;能做到被人任用,但不能使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以品行不好为羞耻,不以被人污辱为耻;以不讲信用为羞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羞耻,不以不被任用为耻。因此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按照道义行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为外物所动揺,像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诗经》中说:“温和谦恭的人啊,以道德为基础。”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至此,结合当下现实,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残酷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现实,这是由整个大环境所造成的,越是如此,越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待时机。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然呢?

作者简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居郑州。从事古典文献、历史文献以及古代文学等文史方面的研究。著有《写活历史人物》等五部读书笔记,以及《雾太阳》《猎城》等七部中长篇小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