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民权县:蒲草编出致富梦
顶端地市
2024-09-09 12:04:05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宁津瑜/文图

秋到农家九月,处处丰收美景。9月8日,走进民权县林七乡金庄村,只见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穿梭而过,错落有致的民居相互掩映,记者见到返乡创业青年刘赢时,他正在自己创办的鲁豫工艺品绳厂里忙活着。

“不但手要巧,还要有力量,得压实喽。”在刘赢的手中,只见“调皮”的绳条正交错编织。不一会儿工夫,一个结实的吊篮底就已经成形。刘赢得意地说,除了手头的活儿,编收纳筐、水果盘、笔筒也不在话下。

刘赢展示他亲手做的草编手工艺品

早些年,刘赢在外地打工,接触到了草编工艺品这一行业。在2008年回家过节,他发现老家林七乡地处黄河故道北岸,这里湿地坑塘连片交错,有着丰富的蒲草资源优势,但养殖户们为了不影响鱼苗生长,都费时费力地打掉岸边的蒲草。他就想这些蒲草不是浪费了嘛,只要一晒干,编织成工艺品那不就利用起来了!

说干就干,刘赢当即辞掉工作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打蒲草,拧草绳、做草编工艺。一开始不会编织,他自己摸索钻研,再后来就向各地的老师傅们请教各种工艺品的编织方法和诀窍,慢慢地练就了一门好手艺。

如今,在刘赢的带领下,靠编织走上脱贫道路的人并不在少数,沿黄河故道秋水湖南北两岸,一字排开的金庄、司庄、付庄、蔡堂、高庄等村庄,近60%的村民农闲时节从事草编加工,每户每年增收近万元是常事。

刘赢说:“我们厂现有自动编绳机1000多台,传统式纺绳机5000多台,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把编绳机发放到农户手中,让他们在家作业,然后按每斤7元统一回收,每年为本乡及周边乡镇6000多户编工增收2000多万元。”

两天收入到手村民喜笑颜开

刚装满一车蒲草准备拉回家编织的林七乡金庄村村民赵荣花说:“我以前拉的蒲草纺完了,今天又来拉200多斤,也就是两天多点都能纺完,一天能挣100多元。”

“俺们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家做草编就挺好!”村民刘德玲是金庄村响当当的草编能手,每年她编织出的藤绳有几万斤,一年收入4万余元。

在刘德玲身旁的村民们坐在小马扎上,摇动编绳机,拧成的草绳在轮子上越缠越厚。宽敞的帮扶车间内,纺绳机飞速运转,大家说说笑笑,相互比谁编得又快又好。

“除了厂区自己加工草编绳外,还将1000余台纺绳机免费发放到纺织户手中,再从纺织户手中大量收购草编绳,年收草编300万余斤。”刘赢手里拿着一条蒲绳介绍,“这些都是无公害、环保的材料,制作篮筐、水果盘、装饰品等很受客户欢迎。这个草绳主要销往山东、广西、广东等地,有的还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每天都有客户来拉货,销路很好。”

刘赢的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政府帮他们邀请各地草编专家来乡里进行技术培训,还协调出售。

“草编产业不仅可以实现蒲草和玉米苞的变废为宝,还解决了秸秆焚烧空气污染的问题。蒲草和玉米皮等‘废料’环保利用,也已成为我们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留守妇女、困难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林七乡党委书记杨娜说。

下一步,刘赢要学更多更精的编织技术,教会更多的人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让村民们亲手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编辑: 王兴文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