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喜茶带头开启“咖啡因分级”,网友怒赞:早该这么做了!
咖门
2024-08-20 09:29:05

近日,喜茶官宣“咖啡因分级”,网友反馈强烈:早该这么做了!

长期以来,“喝奶茶睡不着”的吐槽一直存在。用红绿灯标识咖啡因浓度、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喜茶的动作,似乎提出了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这或将引发茶饮行业的蝴蝶效应,值得所有饮品人关注。‍

对咖啡因含量做分级‍‍

喜茶这一动作获得大量关注

“听说,有人喝奶茶失眠了?”

近日,喜茶在公众号发文,公开在售现制饮品的咖啡因含量,并参考咖啡因人体代谢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对睡眠可能的影响,使用“咖啡因红绿灯”健康标识,对产品咖啡因含量进行分级公示。

此次公示,喜茶将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划分为无咖啡因、绿灯、黄灯和红灯四个级别:

其中绿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mg/杯,咖啡因含量相对较少,提示“随时随地轻松享用”;

黄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100mg/杯,建议“傍晚前饮用”;

红灯代表咖啡因含量>100mg/杯,提示“下午前饮用”;

还有0咖啡因产品,标明“深夜也可以饮用”。

喜茶小程序上已经能看到分级示意

其中,喜茶当前在售现制饮品中,无咖啡因及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绿灯”的产品占比约53%,其中包括多肉葡萄、多肉桃李、多肉芒芒等绝大多数热门水果茶类产品,以及烤黑糖波波牛乳黑糖波波真牛乳两款0咖啡因饮品。‍

咖啡因含量标识为“黄灯”的产品占比约22%,包含芝芝绿妍茶后、纯绿妍茶后等茗茶产品和青提轻柠茶等少量果茶产品。

而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红灯”的产品,包括美式、拿铁等咖啡饮品,以及部分轻乳茶产品在内的9款产品。

我注意到,此标识公布之后,获得大量消费者支持:

“这也太了解我了!超级需要!”

“已经想要这种标注很久了,太感动了!”

“每次都要问店员哪款不含茶。”

广东的晓晓说,因对咖啡因敏感,“有时候下午想喝奶茶但担心晚上睡不着,索性所有奶茶都不喝了,有这样的说明就能放心喝了。”她建议所有奶茶商都能将咖啡因含量予以说明。

与此同时,不少行业人也关注到此事——是时候直面茶饮的咖啡因问题了。

茶饮的咖啡因含量

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

一方面,消费者“喝奶茶睡不着”的吐槽声客观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一杯奶茶给我干失眠了。”

“凌晨4:30,眼睛瞪得像铜铃,再喝奶茶我是狗!”

“奶茶店茶底饮品,喝了睁眼到天亮。”

小红书上,关于“一喝奶茶就睡不着”的笔记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喝奶茶导致心慌、恶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媒体也关注咖啡因的话题,诸如“新茶饮成失眠神器?”“奶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还高吗?”

另一方面,尽管业内认为是常识,但“奶茶含有咖啡因的事实,很多消费者其实并不知情。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曾表示,由于西方国家先定义了“咖啡因”这一名词,因此不少国内消费者认为“咖啡因只存在于咖啡中”;今年7月,人民网还曾经发文科普“为什么喝奶茶会失眠”。

一个现实是,目前,多数奶茶产品未在标签上标注咖啡因含量。

而《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我国,对于成年消费者,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依次为茶叶(74.80%)、茶饮料、奶茶和咖啡

随着新茶饮的发展,人们对奶茶中咖啡因的关注度也日益攀升。

根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消费者咖啡因认知及态度调查(2023)》,88.41%的消费者希望了解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另有75.66%的消费者认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量需要被控制。

茶饮行业“正视咖啡因”

是一场品牌和顾客的双向奔赴

综上,茶饮行业应该正视咖啡因问题,像奶茶的热量问题一样,千万不能觉得这不重要。

1、这是一次关照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提升消费体验的升级服务

当前的市场环境变了,在理性、悦己的消费心理下,新一代消费者有更强的“控制欲”,他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产品,并自己做出选择;

而且对所有产品的“警惕性”更高,他们不仅在意原料是否健康,也关心“喝了是否会失眠”,追求符合自己身体状态的愉悦的产品体验。

这其实是对奶茶产品的信息透明提出了更高要求,品牌主动公布咖啡因含量,是关照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提升产品体验的贴心之举。

2、有利于拓宽经营时段、拓宽人群,赢得更多下单机会

对于品牌来说,对茶饮产品的“说明书”更细化,也有利于扩大饮用场景。

比如拓展晚间时段、亲子群体。喜茶此次公开饮品咖啡因含量后,就给出了每款饮品的建议饮用时间。

以清晰的标识和完善的饮用建议,帮助消费者选择适合的饮品和饮用时间,哪个消费者会拒绝这种贴心?品牌不仅能赢得好感 ,更能赢得更多下单机会。

3、这是茶饮进化路上的必然,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在国际上,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均要求特定类型产品需标注咖啡因的含量或标识。

中国台湾地区早在2006年,就在咖啡行业推行了咖啡因分级制度,主要针对台湾 11 家连锁咖啡店的现煮咖啡,包括浓缩咖啡或其他类型;2022年1月7日,中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品管理署发布“咖啡红黄绿灯”。

在我国,在食品中添加的咖啡因需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在配料表中标出,对于含量目前暂时不是强制标识的内容。

不过,2022年就有人大代表建言,对于外带式的街饮店,可在菜单和外带杯子上粘贴咖啡因标识,可借鉴台湾地区推行的咖啡因分级制度。

毋庸置疑,随着新茶饮的蓬勃发展,在品牌对于配方和原料的透明化进程中,咖啡因是下一个必要触及的因素。

这既彰显品牌认真做产品的态度,也反映出对消费体验的真切关注。

喜茶之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品牌已经默默行动。

比如裕莲茶楼,在顾客点单时会给出“减份浓度”的选项,店员会提示顾客下午也可以放心喝。

还有不少品牌,虽然没有明确标示咖啡因含量,实际已经在关注产品中“茶浓度”对顾客的影响。

茶饮产品中的咖啡因含量,是品牌绕不过去的问题,行业发展愈成熟,这个问题愈迫切。

对此,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与其老是被炒作奶茶喝了睡不着,不如主动公示,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这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品牌的重点升级动作。

统筹|艳子  编辑|少华  视觉|江飞

文章为咖门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商务 18339988529|18638151818

课程13253329903|15981968225|15565053720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