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最新发布:2023~202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文化产业评论
2024-09-21 21:59:49

第4342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点上方蓝字「三川汇文化科技」关注并星标

9月21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海口开幕。会上发布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数字出版——2023~202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产业整体规模全年达到16179.68亿元,比上年增加19.08%。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一、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规模

1.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产业整体规模全年达到16179.68亿元,比上年增加19.08%。其中,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音乐依然排在收入榜前4位。

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34.89亿元,电子书达73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6亿元,博客类应用达125亿元,网络动漫达364.03亿元,移动出版(仅包括移动阅读)达567.02亿元,网络游戏达3029.64亿元,在线教育达2882亿元,互联网广告达7190.6亿元,数字音乐(包括在线音乐、音乐短视频、音乐直播、在线K歌业务)达1907.5亿元。

2.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增幅上涨

2023年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113.89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104.91亿元,增幅为8.56%。与2022年的增幅3.7%相比,增长明显。

3.新兴板块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2023年,在线教育收入规模为2882亿元,网络动漫收入规模为364.03亿元,两个板块增幅明显。

2023年,网络动漫坚持走精品路线,立足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不断推出高品质作品,打造知名品牌体系,持续对品牌IP进行多元化开发;扎实推进市场调研,明晰用户画像,有效提升内容作品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为网络动漫产业化、精品化发展夯实基础。

二、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发展

1.精品内容建设持续加强,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数字出版已成为主题出版宣传的重要途径。在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出版项目中,有多个融媒体出版项目。“2023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入选的41个项目中,有多个主题出版选题。

数字出版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多家出版单位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网络文学、动漫、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形态的重要主题元素。

2023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实施网络游戏精品出版工程”的通知,重点围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和风貌、促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具有国际市场潜力等方向,推选一批价值导向正确、富有文化内涵、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精品。

2.出版融合路径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发展优化业态布局

伴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指引下,出版业对于自身定位和主要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升,持续拓展转型和融合发展的方向路径。2023年,出版单位普遍加强了融合发展的统筹谋划,把数字化建设和出版融合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结合自身优势出版资源和优势业务板块,在数字内容建设、拓展融合发展模式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中华书局旗下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殷墟甲骨文数据库”可作为甲骨文研究和学习领域的重要工具。

3.智能应用持续深入,全方位赋能出版创新发展

过去一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中已实现了全流程、全产业链应用,促进出版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产业赋能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

已有多家出版机构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尝试将AI大模型运用到选题策划、编辑校对、美术设计等出版流程;还有部分出版单位基于自身的业务需求自主投入建设AI大模型。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方正星空出版大模型,面向出版、期刊等领域,推出方正智能编辑助手、方正鸿云AI工具集、方正智能审校V5.0等“智能+”系列工具,可以辅助编辑进行内容筛选和审稿,尤其在处理大量投稿时智能编辑审稿具有较大优势。

4.网络文学不断提质升级,全版权运营机制更加成熟

网络文学规模体量进一步壮大。截至2023年12月,网络文学读者规模达到5.37亿人,为历史最高水平;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600万部,其中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中国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超过2400万名。

在“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等有力引领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水准进一步提升,创作主题进一步拓展。2023年度新增现实题材作品约20万部网文作家关切时代变迁、关照现实生活、关注百业百态的现实主题创作热情持续高涨。

网络文学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潮”成为年度创作风潮,融入不同题材类型。

科技科幻题材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全年新增科幻题材作品约25万部,同比增长15%。

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授权总数超过3000部,动漫改编授权总数5000余部。值得一提的是,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新方向,也成为多家网络文学企业布局的新赛道。当年新增微短剧改编授权约800部,同比增长46%。

5.数字教育健康稳步发展,教育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截至2023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新接入了广西、云南、甘肃等3个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平台移动应用“智慧教育”App已上线。2023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上线。重点组织建设青少年读书空间和老年读书社区,推动数字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以教育数字化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助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职业教育成为出版单位和教育机构布局的重要领域。出版企业从教学课程、教学工具、在线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教育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6.全媒体营销体系趋于成熟,品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过去一年来,直播电商和短视频营销发展模式日趋成熟,推动出版营销流程的升级再造。出版单位紧跟热点话题,打造“爆款”短视频,完善直播销售体系,已成为出版营销常态化工作。有的出版单位设立了融媒体中心,统筹布局官方自媒体账号运营、社群运营以及线上达人拓展和商业合作运营等。

短视频在出版营销中发挥更大作用。2023年,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为26.67%,已超过垂直及其他电商成为第二大销售渠道。

出版机构着力推进全域营销体系建设,除了天猫、京东、当当等传统图书电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外,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得物等平台也成为新书种草、老书回温、拉动销售的重要渠道。

7.“走出去“步伐日益稳健,国际传播效能持续提升

数字化产品版权输出更加活跃,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版权输出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有声书、互动动漫书、视频书等多形态数字版权输出,辐射区域不断扩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影视等已上升为文化走出去“第一梯队”中的生力军,成为“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名片效应日益彰显。

2023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近2亿人,覆盖全球200+国家及地区。其中“Z世代”成为主要受众群体,占比达到80%。多个海外网络文学APP产品日活超过10万,部分超过百万。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平台培养海外本土作者近百万,海外原创作品超过150万部。AI技术在助力网络文学出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为163.66亿美元,保持了连续四年超千亿人民币的好势头。

电竞出海走入快车道。2023年电竞首次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我国电竞参与国际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中国游戏企业积极参与,主动融入电竞全球化浪潮。

8.产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高质量保障机制持续完善

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高水平标准体系日臻完善。

团体标准工作稳步推进,跨界合作力度大力提升。如团体标准《出版业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指南》《专业内容资源聚合服务平台接入规范》即是由不同行业的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跨界合作提高了标准适用性和广泛性,促进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和技术交流。

团体标准的内容质量再上新台阶。2023年出台的10项团体标准覆盖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热点领域。从人工智能到数字内容分发与运营均有涉及。针对游戏研制《网络游戏分类》《游戏产品创新指标》《精品游戏评价规范》等一系列团体标准,并已征求行业意见。

标准化产业基础建设得到不断完善,行业运营效率不断提升。推动标准化领域的流程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多方协同推进实现数字版权保护取得新突破。

在立法层面,国家版权局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2023修正)》。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服务在版权层面作出规范要求。

在司法保护方面,盗印“剧本杀”剧本、盗窃复制网络题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非法爬取并传播他人文学影视作品、通过“直播引流”“真假混卖”方式售假等新型侵权案件层出不穷,打击力度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整治网络侵权违法犯罪,起诉1600余人。

在行政保护方面,“剑网2023”专项行动针对体育赛事、点播影院、文博文创、网络视频、网络新闻、有声读物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共删除侵权盗版链接244万条,关闭侵权盗版网站(APP)2390 个,查处网络侵权案件 1513 件。

9.新型人才培养稳步推进,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健全

出版学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1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为数字出版相关学科建设起到重要指引作用,对数字出版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有力促进作用。202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出版单位对新型出版人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以学科共建为抓手,深化与学术机构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三、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路径

1.进一步健全顶层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出版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关部署,进一步健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顶层设计。

一是明确战略规划,强化全局性把握,制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完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健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创新为驱动的体制机制。

二是持续推进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主管部门要持续推动“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根据新形势、新需求、新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优化出版融合发展的方向指引和具体举措。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推进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有声读物等网络文化形态,兼顾发展与治理,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推进各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落脚点,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整体谋划与统筹部署,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细化方案和实施细则,优化组织架构、业务结构和产业布局。健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统筹推进的一体化机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加强系统研判,规划布局方向,制定实施方案。

2.持续加强精品内容建设,完善双效合一发展机制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注入了强劲动力。数字中国建设要求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对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重点实施相关精品出版工程,充分发挥精品出版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行业各领域增强精品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丰富的高品质文化需求,推出更多导向正确、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制作精良、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

二是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积极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归集、整合、运用、阐释,打造内容丰富的特色文化数据库。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打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网络文化。

三是要建立健全数字出版全流程质量管控原则和方法,健全数字内容审核机制,从内容及技术等层面对数字内容加强质量管控,健全数字内容审核流程,严格审校制度。支持出版企业充分借助AI等新技术,如智能编校系统等,提高质量管控的效率。特别是要加强基于AIGC内容生产新范式下的数字内容审核。

四是打造优质出版品牌。注重出版产品线建设,突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辨识度。

最后,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健全以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出版考核评价机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

3.提升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其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发展理念的更新,开拓新发展路径,要把新质生产力运用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

提高创新应用水平。加快推动适配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出版全链条的数智化升级。

加大对未来产业的研判布局。积极培育发展新赛道。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决策式人工智能、虚拟数字人等新技术领域的研究,探索合规化使用和产业场景化落地,进行多形态出版知识资源和应用场景开发,探索形成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出版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方向升级。

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支撑体系。建好重点实验室、数据中心、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数字技术企业合作,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4.提高数据管理运用水平,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和使用

数据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作为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加强数字治理与运用,成为出版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加强数据管理运用水平,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和使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出版行业数据资源质量提升和汇聚共享。打破出版单位之间、出版单位内部的数据壁垒,疏通行业数据资源流通的链路,促进行业优质数据资源的汇聚开放共享,形成新的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强化行业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通过充分利用出版业数据资源信息,相关部门会更有效地掌握出版企业数据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模式,建立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体系。

三是夯实我国出版AI(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基础。通过出版业数据资源的高质量供给和高效利用一方面有助于我国自主可控出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出版业增加收入,并通过“数据换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行业自身的赋能。

四是制定出版业数据资产系列标准。系统梳理出版行业多元化的数据,构建数据资产多维分类体系,夯实数据资产治理与运用基础。

5.健全数字内容质量管理,构建良好出版产业生态

一是制定数字内容质量管理与服务原则、质量管理的服务目标,质量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质量管理与服务过程等。

二是界定数字内容产品的通用术语、产品术语、传播术语、管理术语等。

三是对数字内容产品的内容类型、媒体类型、载体类型、格式类型、发布类型、服务类型等方式进行多维分类。

四是界定数字内容产品的审核流程涉及的基本概念,提出审核流程的基本步骤等。

五是界定数字编辑技能的基本概念,提出编校内容质量和编校人员的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方式、质量管理流程等。

六是规范主要数字内容产品内容基本特征、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呈现质量、服务质量指标等。

七是分类制定数字内容产品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论、评价流程、评价实施等。

6.完善“走出去”整体布局,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一是要加强“走出去”统筹部署。积极对接参与“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重大“走出去”出版工程,策划多种数字形态的优秀“走出去”项目。

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数字文化的跨文化表达与传播优势,不断提升讲故事的本领,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文化表达力、感染力和塑造力。

三是要分类施策,加强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政策、市场环境、读者喜好的调查研究,创新叙事手法和表达范式,提升讲故事的本领,实现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

四是建强国际出版传播平台。进一步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把握国际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深化与国际出版机构、主流媒体、社交媒体、行业组织等合作交流,围绕内容共创、技术共享、人才共建、生态共治等方面,创新海外合作方式和路径,进一步增强国际对话能力。

五是强化技术支撑。在出版翻译、海外营销推广等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更高效率、更好效果、更大影响。

四、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

1.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健全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关部署要求,主管部门将立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出版融合发展新动能,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在深化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基础上,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向指引与具体举措。

出版单位将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化建设、出版融合发展相关顶层设计,加强出版融合发展的全局化、系统化、协同化规划部署,为开拓融合发展路径、提高融合发展质效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AI将持续赋能出版服务模式创新

AIGC在数字阅读、动画、影视、音乐、新闻、数字教育、直播、社交媒体、会议等领域和场景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出版业对AIGC的探索与应用尚停留在较为初期阶段,多集中在营销文案生成、辅助编校、插图生成等环节。但应用前景良好。已有多家出版单位将AIGC列为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

AIGC可极大地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生成AI原创内容,将对出版内容业生产模式和服务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如在教育领域,在AI技术的加持下,个体化教学体验得到更大重视,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提供和个性化评估将成为数字教育产品服务的重要必备功能。

3.数据对出版提质增效赋能作用更加凸显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数据资源入表是出版单位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的第一步,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建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机制,为数字资产入表、交易、流通和相关运作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基础设施。

对于出版业而言,数字资产不仅可以让版权保护更加便捷和高效,还可以直接开展流通交易,无需经过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出版业数据资产化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管理机制,促进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出版企业的相关决策更加科学精准;二是以数据贯穿出版流程环节,提高出版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三是围绕数据质量和数据价值建立评估标准,围绕数据质量、数据资产、数据交换等方面,构建数据服务体系。

4.数字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随着国家文化大数据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为出版业提升优质文化供给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出版单位和数字文化企业围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建立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机制,丰富数字公共文化产品,扩大供给范畴。

5.内容营销将成为出版品牌营销的重点

出版直播营销更加趋向成熟,营销水平将越来越高,形式日益多元。与此同时,直播营销的功能将有所变化,出版单位不同的出版板块直播日益增多。内容营销将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强调针对细分不同受众圈层进行精准化的内容营销,为不同圈层的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对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可以给予及时的回应。

未来,为了更好发挥出版直播营销与短视频营销的重要作用,业界不仅要重视二者的营销功能,而且也要密切关注低价竞争带来出版单位利润空间压缩、盗版图书横行直播间、所售图书品类有限等问题。

6.数字内容治理体系框架加快构建

人工智能应用环境下,特别是AIGC对内容生产范式带来的巨大影响,对于信息真实性、可靠性、规范性的甄别将日益重要。政府、科技公司、媒体、教育机构以及公众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合力构建数字内容治理体系。

数字内容治理体系建设将主要围绕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审核把关;二是数字内容质量的审核;三是数字版权治理。AI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裹挟了许多具有新特点的意识形态风险,这类风险往往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未来对AI生成内容的审核需求将大大提升。

7.全球化数字内容协同体系将加快建设

2024年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该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倡导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指明了方向。该倡议的通过表明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合作已成为共识。

未来,围绕数字内容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全球化协同合作将进一步加深。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国际出版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数字文化产品的交流。

8.数实融合步伐加快将持续拓展新场景

AIGC让内容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将为数实融合环境下多层次、多场景丰富文化需求的满足奠定坚实基础。

虚拟数字人成为构建数实融合场景的重要入口。从功能划分上来看,虚拟数字人可分为内容数字人、功能服务数字人和虚拟分体数字人,虚拟数字人在数字阅读、数字音乐、游戏、电商直播、新闻播报、文旅、广告、会议会展等领域和场景得到了初步应用,且其应用场景仍在不断拓展。虚拟数字人也将作为版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进一步释放数字版权价值,为数字内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游戏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载体,借助AI、AR/VR技术,游戏正不断提升交互的真实感和环境感知能力,进一步消弭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为玩家带来更强烈的沉浸感与归属感,实现虚拟环境与深度社交互动,还通过持续创新和UGC内容创作机制,构筑了动态发展的虚拟社区及经济体系,数实融合生态架构初步实现。

构建数实融合生态已成为必然趋势,将从内容建设、底层技术、终端研制、标准制定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除了游戏、动漫、新闻媒体、营销等领域,在文旅、文博、教育等领域持续拓展数实融合体验新场景。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元宇宙“明星”养成记:AI数字人选美大赛的启示与未来展望

☉中国式数字文化的理论体系与在地实践,这本书讲透了

☉企业案例 | 思看科技文化数字化实践:三大方向16个案例剖析

推荐收听

元宇宙“明星”养成记:AI数字人选美大赛的启示与未来展望

政策汇总下载:2024全国省级、市级人工智能政策大全

真不吹牛:全国137家元宇宙产业园区,我们梳理了一遍

广电+人工智能:两个误区和四点展望

47个案例拆解:文旅部认定“文旅装备技术优秀案例”

盘点拆解:文旅部认定“文旅装备技术优秀案例”,揭秘行业趋势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科技」,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