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杨殿臣乡村振兴系列纪实文学之——幸福家园完整版(10)
杨殿臣+郑州
2024-10-28 05:14:47


2021年初春。

巩义市黄河岸边的康店镇杨岭村杨岭村“幸福家园”航拍照片。

经过基层组织换届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出逯德举“一肩挑”的村三委班子。而此时,新冠肺炎疫情正如暗流涌动,随时都可能无征兆爆发,时刻考验着逯德举和他的新任班子。

打好疫情阻击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外界封闭式隔离。杨岭村村子不大,但有四条道路能够直接通往村里。一条是经由巩义市民营经济创业园直达村南的入村主干道,而这条道路仅仅同张岭村一路之隔;一条是从礼泉黄谷岭通往村东门的道路;另一条则是由村西通往黄河滩区新竣工的扶贫生产道路;村北边是3公里以外胡丰沟片区群众通往村中心的道路。四通八达的出入村道路,疫情中要设立关卡,严防死守。同时,民营经济创业园区近在咫尺,村中80%以上劳动力,都在园区工作上班,进进出出,不分昼夜,防控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图为逯德举(左)、谈德胜(中)、张炎杰(右)

新官上任三把火。逯德举和同事们每一把火都烧在疫情防控的点子上。不仅对疫情始终保持0”容忍,而且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那可是他们上任后,夺取的首场战役胜利呢。

然而,上天似乎以极限施压的方式,在考验着逯德举和他同事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

7月中下旬,河南境内持续特大强降雨,使河洛邙岭地区遭灾深重。不仅把杨岭村几十年新农村创建成果毁于一旦,也把逯德举和村三委班子“乡村振兴”的梦想变得渺茫......

               雨殇

那场特大强降雨是从2021年的717日中午开始的,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停歇。到720日上午,雨势越来越大,其密集程度,据说是创造了河洛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雨量时长的最高值。这个时候,纵使之前准备再完备的防洪措施,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现象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弱小无力,不堪一击!镇长李志恒(左)镇党委书记张炎杰(中)巩义市慈善总会会长谈德胜(右),在杨岭村指导幸福家园建设工作。

康店镇是典型的“两河夹一山”的丘陵地形地貌,老百姓大多都居住在山头崖下的开阔地和沟壑泄洪道的两岸,所幸镇村提前启动应急预案,组成多个工作专班,及时转移出身处危险境地的群众,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

当饱和的雨水像接到统一指令一样,冲破一道道拦洪堤坝最后的阻挡抵抗,一泻而下的时候,洪水漫过村庄宅院,灌淹房屋窑洞,冲毁车辆机械,路陷房塌桥断,杂物堵塞泄洪道.......昔日祥和温馨家园顷刻间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一场极端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成为印记在经历过那场灾难人们心中的一道硬伤!

尽管杨岭村地处岭端,但特殊的黄土砂质地貌也没有幸免于难。4条出入村子的主干道多处被洪水切断损毁。600亩黄河滩农作物倒灌淹没。80%农户不同程度出现灾情和房屋倒塌全村断路、断电、断水、断气、断信号,失去通讯联络。被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62人。就连村中那棵240年树龄,被乡亲们封为的丁香树和生长百的村魂荚树也没有躲过一劫。两处已有240年历史的大房宅院,也在这场强降雨浸泡中坍塌,变为一片废墟......  胡丰沟591011四个村民组有35户人家150口人,庄子被洪水冲淹,被镇村紧急安置转移。事后被有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建筑,需重新择地安置,生产生活亟待被安排解决。

杨岭村北邻滔滔黄河,东望巩义繁华市区,距离康店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改革开放,曾经是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山岭村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历届村支两委的不断努力下,村民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摆脱了昔日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效率低下,生活困顿的局面,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亮化美化和乡村振兴等富民惠民工程,村里各项事业得到有效治理,群众生产生活日新月异,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先后获得市镇“五好党支部”和河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正当新一届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时候,这场不期而遇的强降雨,又把村里的基础设施推回到了几十年前。今年已经73岁的老党员,村委老干部杨三回忆起灾后千孔百疮的村容村貌,深有感触地说:“看到一场大雨把村子弄得满目全非,全村人哪一个不心痛惋惜,哪一个不着急发愁?都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让村子重新靓起来啊!”

         村民王十花家受灾现场

其实,不仅是杨三老人和村民们心有不舍和无奈,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逯德举更是心中愁肠百结。但是这个普普通通基层组织负责人有一点心中是非常自信的,那就是面对再大的困难,必须勇敢担责!镇党委已经部署了灾后重建的工作目标。党委书记张炎杰在全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要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重建任务,使各项事业恢复到灾前水平,坚决打赢灾后重建攻坚战!”逯德举心中有了底气,也从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很快,村三委形成统一意见:“大灾必要大干,大干必要建。只要我们百分之百的努力,一切困难都会被克服,一切办法都会到来!”

          村民杨西洪家受灾现场

   一颗火苗投进炉膛,必能得到同者的共响,引燃无尽热量;一个正确决策的实施,必能引起志者的拥趸,产生无穷的能量...... 

              家园

2024年,秋日的杨岭村,阳光明媚,树木葱茏,道展路平,路灯高耸,温馨祥和

村道两边扎起篱笆,冬青树、红叶石楠红绿相间。整齐的村舍外墙粉白一新,习近平总书记那段激励着亿万党员干部为之奋斗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谆谆教言,提振人心。一幅幅劝人向善,颂扬美德工笔实景画,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彰显整个村子富有的文化内涵。村口道边,不时有三五成群的老人,男男女女走在铁艺休闲坐椅摇扇纳凉,说话聊天,享受时光。

村子中央的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如操兵列队,整齐有序。标准灯光篮球场,塑胶铺地,红蓝白色泽相间,显得高档雅。游园内,石楠涂红,丁香吐绿,石榴树、大叶女贞、芭蕉月季、翠柳国槐葳蕤葱郁,银杏树,梧桐树枝繁茂蓊,就连在邙岭上现在已经很难见到的柿子树,新枝蔓,片叶浓绿,果硕树壮,把这片村中之地点缀成活脱脱绿色植物

青青绿地上,曲径通幽。碎石铺就的廊道边,“小草有生命,脚下有深情”提示牌,箭指有向。“四知亭”被青枝翠蔓簇拥掩映,其“知民、知责、知廉、知耻”的励志含义,不言而喻。不时有游人散步期间,观花赏绿,休闲自娱。公厕内瓷砖贴面,池清道净,台洁水,空气流畅。

文化广厂西边,一座琉璃瓦撒顶,欧式风格的建筑上“建设和美杨岭 打造幸福家园”十二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耀人眼目。内设有阅览室、娱乐室、休息室、会议室、办公室、日间照料中心等多个功能室,不时有村民走进走出,来来往往。成为大家文化学习,休闲娱乐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料理好去处

                                家园

游园入口处,“慈善园”描红石刻,仿佛在向每一位入园者,讲述着里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游园的前身,原来是夏天积存雨水形成一个自然池塘。上一任村党支部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发动群众变废为宝,填平了这个“夏天生蚊虫,冬天垃圾坑”的“坡池”,建起了方便村人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

然而,2021年“七下八上”雨季的破防,游园树木折断,设施破损,地面塌陷,杂草丛生,变荒园。

面对灾后重建压力,杨岭村三委班子带领群众不等、不靠、不伸手要,第一时间积极开展生活自救,清除淤泥,修缮民舍,修复道路,恢复水、电、气供应和通讯的畅通。很快,生产有序开展。受灾户、困难户得到及时照顾和安置。

灾情发生后,上级党委和政府加紧灾后重建工作部署,各级社会群团组织也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恢复建工作。

2022年,中华慈善总会推行的“幸福家园”工程,正在为受灾地区提供政策性支持。杨岭村被确定为郑州市首批“幸福家园”试点单位后,郑州、巩义市慈善总会市镇两级政府都寄予厚望。按照“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幸福家园”的建设理念,杨岭村把“幸福家园”项目建设“五星支部”创建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硬件完善、环境改、颜值提升,确保项目成品牌成精品。新建200㎡文化服务中心、50㎡公共卫生间、标准篮球场,完善了村级阵地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10盏使村子“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期间,郑州市、巩义市慈善总会,市镇领导,先后杨岭村督促查看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工程锦上添花,异彩纷呈

负责“幸福家园”管理的是老支书杨廷权

不到8点钟,他便完成了卫生保洁工作,居住在附近的蔡凤景、陈樱桃、滑海竹、张春凤等人已经来到娱乐室,等着玩扑克牌打“双升”。一个个得体的穿戴着装,平静随和的相貌神采让人看不出她们都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

说起那场水灾过后的恢复重建,建设“幸福家园”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方便,今年已经77岁的杨兆安老人不住地夸赞:“共产党好,政府好,村干部干得好!”

荣誉 

   8月28日,是巩义市国土和自然规划局确定对杨岭村居民宅基地进行网上识别认证的日子。常年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一大早便赶了回来,小车停满了院里院外的空闲地。

其实,比乡亲们来得更早的是杨三老人。他知道今天回来的人多,便早早把村委大院和便民服务中心打理干净,烧好开水,又把西边的一个房间打开,临时成为土地局工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办公室。

作为一个有几十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村干”,他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当干部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不管你干不干事儿,老百姓都敬畏你,但心里不一定服气你。现在只要你身体力行,心存公意,老百姓就真心支持你。

2021年那场持续将近100天的抗灾救灾工作中,面对大灾大难,村干部坚强面对,身先士卒,乡亲们真正见识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担当精神。

恢复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群众自信心迫在眉睫。逯德举和村委同事们积极作为,沉着应对,组成几个工作专班,开展生产自救。

村西通往黄河滩区的生产道路,是上级专款修建的扶贫工程。洪水严重冲毁四处。在修复过程中,持续的强降雨影响到施工,挖填硬化一次,被不间断的雨水毁一次。2.7公的路段前前后后仅修补就花费资金17万元。最后,大家认为,既然是扶贫工程,就要一劳永逸。镇长李志恒是一个“老公路”,有一次,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是由于海拔高,上下落差太大,造成散水滑坡渗漏,而导致路面连续被毁坏。于是,就建议重新用混凝土垒砌红砖,加固边坡道牙,最终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村东门道路是3、8村民组群众生产主要通道。路南面紧临沟崖,洪水从底凹处开口,冲毁路面200米,其中最大的一处被冲开20多米,上下落差100多米。由于砌石工程量大,加之施工现场地形复杂,工程款拨付等原因,一直没有人应标。最后,逯德举通过市交通局联系到一个常年进行边坡施工的工程队,诚恳地对人家说:“尽管现在村里灾后重建任务重,困难多,但我们班子团结,老百姓心齐,会从各方面全力以赴支持你们搞好工程的!”

施工期间,村东和黄谷岭之间的一段坡道,急需垫土加高。可因为用土量太大,土源难找,直接影响到施工。村委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就是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天晚上,开罢村委会已经是深夜2点以后,逯德举和杨瑞重、逯树民等人,不约而同又来到工地。忽然,他们发现不远处黄河小浪底南灌区施工现场灯火通明,车辆进进出出。逯德举忽然来了灵感,南灌区工程挖渠要出土,而我们垫坡急需填土......几个人经过连夜工作,终于打成了互惠双赢结果。      

事后,逯德举算了一笔账,因为及时找到土源,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还意外节省10万元的填土运输费用。更重要的是,按照合约,避免了因为停工,造成的高额误工费赔付。

最终,东门路按时按质量交工,还额外垒砌了450米的道牙护栏墙,达到省三级公路标准。

类似这样勤俭节约,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故事还有很多。逯德举说,只要你用心用情,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会很有意义。因此,同逯德举交谈,你会发现,他对做好农村工作很有想法。他办事缜密,虑事精细的风格很赢合民心。

从前几任村委开始,杨岭村居民生活用水就是免费的,时间长了,群众不免会产生不在乎的思想。那一天,从胡丰沟回来,一户人家正在用水管浇灌菜地,水从菜畦中溢出,流在了路上,主家还没有发现。逯德举停住车,严厉指责这种浪费水的现象。主家连连说好话承认错误。看得出,这户人家对他很尊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的。

杨岭村集体经济有黄河滩地的收入。这些年来村委除每年安排几项民心实事工程外,每逢端午节、重阳节,都要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一块吃饭团圆,开展敬亲孝老活动。春节时,全村400名60岁以上老人都能得到村委发放的100元慰问金和米面油等慰问品。同时,每逢新农合缴费到来,村里会为每个村民补助100元。今年还为考上二高的莘莘学子,每人奖励了一个高级行李箱。

逯德举说,就是要把钢用到刀刃上。通过为民办实事,让全村人的心真正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动力。

            底蕴

在杨岭村口东侧,有一通青石底座的碑刻,上书“人民医生”四个正楷大字。

杨岭籍人士杨鸿俊,在回郭镇医院行医50年,医德、医风、医术有口皆碑,深得回郭镇人民爱戴。1995年4月退休回归故乡以后,回郭镇人自发组织,在村口隆重为他立下了这座丰碑,以示永远的怀念和感谢。

顺着眼前的道路,往北直行150米,是一座坐西朝东的普通农家院落。尽管它与村中大多数宅院别无二致,但南墙面上镶嵌的一块块青石铭刻,却很吸引过往人驻足: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勤俭持家远,诗书处世长。”“说根心话,干近情事,做本色人。”“处事和为贵,立身正乃高。”“养天地正气,做今古完人。”“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这些寓意深长,朴实益人的今古名家名言,形成的文化效应氛围,却能让村人后代心向善,做好事,走正路。

这座宅院的主人叫杨瑞轩,原任某地级市人民银行行长。退休后回归故里,守正有方,在家中开办农家书屋,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今虽早已作古,但老人家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真善美文化魁宝,成为杨岭村无价之宝,承前启后。

无独有偶。顺着杨宅一路前行200米的下坡拐弯处,又一户面南院落的墙壁上,同样镶嵌着一块块青石碑刻,上面的字迹虽糙,但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这是退休老干部、现年已85岁的逯宜修的祖宅。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老人家的心血付出有目共睹,他很自信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后来人,会得到传承。

逯德举介绍说,杨岭村人杰地灵,从古到今人才辈出。自上世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任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多达35人,科级以上干部多达百人,分别在文化、宣传、金融、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担任重要职务,曾为国家和家乡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杨岭村走出去的杨瑞都,两度出任康店党委书记,带领群众架桥修路解决走路难,建电站、办企业发展经济,引黄河水上山,解决邙岭上十年九旱农业灌溉缺水问题,一直被老百姓称道,被视为杨岭人的骄傲和精神楷模。

240年前,杨岭村人逯振汉作为明清时期康百万家的漕运相公,为康家航运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年老归乡后,康家赏其土地200亩,按照康家建宅风格,在杨岭村为其建造了两进两出带厢房的四合院落,并栽下一棵紫丁香树,象征康、逯两家情谊像丁香花一样,芳香代代相传。

良好的村风民风,是杨岭村独特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一代代杨岭人守正创新。去年,村委投资拓宽了通往第四村民组的道路,垒砌路边道牙,确保地面雨水安全通过。修建成了村北面的文化广场,安装了广场太阳能灯光设施。与文化广场一路之隔的便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青石跟基,青砖拱券的200米灌溉渠,如今仍然保存完好,是“巩义市级文物”被保留。这可是当年杨岭村干群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精神象征和历史见证呢。

第六届村民委员会的任期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对于今后的工作,逯德举已经早做了打算,要办好三件实事工程。第一件,就是村子现有的饮水工程设施,经过那场强降雨年已经老化落后,满足不了全村群众饮水需要。从去年11月开始,在胡丰沟口临近黄河滩的地方,打了一眼机井,深度270米,每小时出水30立方米。目前,井泵、井壁管、配电设施等已经安装到位。距离村中心2.7公里,90毫米口径的地埋管道已经铺设完毕,现在正在调试通水扬程压力。第二件,就是对全村的道路路面进行重新柏油硬化铺设,计划在明年完成。第三件,就是充分利用村子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杨岭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传统文化长廊,挖掘整理从古到今发生在杨岭村这片热土上的人文故事。目前政府已经对上世纪的引黄灌溉水渠、紫丁香树、皂荚树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宝贵遗产有效整合,打造杨岭村传统文化新高地。作者简介:杨殿臣,笔名遇见,男,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奔流文学院签约作家,河南省第四届报告文学奖、第六届奔流文学奖郑州市第二届优秀文学奖获得者。在《奔流》《中国报告文学》《河南党建》《时代报告》、《当代文学》《青年文学家》、《中国乡村》散文选刊》《河南日报和《海外文摘》等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著有纪实文学《康百万家风》、《明月兆山乡》、《雨殇》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