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 徐兵】“按兵不动”7个月后,LPR终迎来下调。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0%,5年期以上LPR为3.50%。这是继2024年10月21日LPR下调后,再度下调10BP。
受访专家分析,这将带动房贷实际利率下行,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释放购房新需求。未来,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预计今年LPR可能还会下降一到两次,累计幅度在10—20个基点。
百万房贷月供少54元,
减轻住房消费负担
从居民端来看,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10个基点,减轻了居民住房消费负担。那么,具体可为借贷人省多少钱?
以100万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的个人按揭贷款为例,政策前后对比,月供额减少54元,总还款额减少1.9万元。叠加过去历次LPR的降息操作,毫无疑问,其对于购房消费的成本下降具有积极作用。
这一政策福利,将何时传导至居民端?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LPR下降对存量房贷利率来说,就意味着实际房贷利率下降,但下降的时间点会有细微的区别,这与重定价日有关。总体来说,LPR下降会带动房贷实际利率下行,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一定程度上能提振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也有助于提振日常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此次LPR下降10个基点,充分说明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下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进一步宽松,亦进一步降低了中长期资金的借贷成本。降息政策对于房贷成本有进一步下调的积极作用,亦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住房消费需求的释放。”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说。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近日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以及本次5年期以上LPR的调降,将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支持居民住房需求释放,对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将发挥积极作用。
降息落地,
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受访专家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今年年内LPR还有下降的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本次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下降幅度保持一致。考虑到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特别是5月7日央行宣布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为后期居民商业房贷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接下来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这是现阶段缓解实际房贷利率偏高问题、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
展望未来,王青表示,尽管5月贸易摩擦降温,但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国内稳增长政策还不能松劲。鉴于中美经贸谈判还将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外需趋于放缓、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这意味着年内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还有下行空间。
“年内LPR报价还有下行空间。预计今年LPR可能还会下降一到两次,累计幅度在10—20个基点。” 董希淼分析。
提振消费,
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局面需综合施策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2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数据显示,4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0%、0.6%、7.4%和3.7%。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5%和7.4%,降幅分别收窄0.5个和0.4个百分点。
对此,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当前,尽管市场已显现止跌回稳迹象,但回稳基础尚不稳固。鉴于房地产行业的大宗消费属性,其在稳定和带动消费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落实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求,还是基于房地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以及其在稳定就业和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均需通过降息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
“目前,改善型需求虽在新房市场表现突出,但对整体行业和市场的支撑力度仍显不足。一方面,需释放刚性需求和二手房需求,以进一步带动改善型需求;另一方面,热点城市对稳定全局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城市外来人口、新市民众多,刚性需求潜力巨大。在当前收入、就业和预期尚待提振的背景下,需进一步降息以降低住房消费门槛。”
不过,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降息只是政策工具之一。提振消费,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局面需综合施策。
李宇嘉表示,在近期国家一揽子扩内需、促消费、带动循环的政策框架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着力支持生育、养育、教育,推动城市更新,补齐公共配套短板,支持就业和住房保障等。这些政策将共同作用于房地产领域,修复行业基本面,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奠定坚实基础。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指出‘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各项工具使用效果,还可以扩大工具规模、完善工具政策要素’,预计未来更多资金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有望继续落地,如与现房销售配套的金融政策、给予城市更新配套资金支持等。”陈文静分析。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