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马志伟
“‘脏乱差’转变为‘绿净美’,‘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后进村’如今成了‘先进村’。”11月14日,许昌市建安区小召街道段墓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现周谈及今昔人居环境的变化,打开了话匣子,“这一切得益于我们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打造过硬支部,做强产业支撑,抓好基层治理,筑牢了乡村振兴根基。”
自“五星”支部创建以来,许昌市坚持把“支部过硬、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作为有效抓手,以支部过硬蓄势聚力赋能,以产业兴旺夯实振兴根基,以治理有效实现“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齐头并进,推动创建工作见行见效。2023年,该市农村创成“五星”支部58个,“三星”以上支部占比达58.7%。2024年4月,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进会在许昌召开。
抓队伍强组织激发内生动力
“大家好,我是禹州市小吕镇柴庄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4年前,我一直被称呼为‘赵总’,那时的我还在郑州经营着一家公司,2020年,小吕镇领导和村里的老班子招引我回村任职。4年的时间,我完成了从‘赵总’到‘赵书记’的转变……”在“头雁”论坛上,赵亚军讲述了自己回村后的变化。
许昌市聚焦建强基层组织中“人”这个关键,一线发力,推动全员共创。全市2349个村均由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举办“出彩吧!支书”擂台比赛,开展大专学历教育等,提升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育计划,储备后备力量1万余人,实现每村3至5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4000余人。从“五星”“四星”党支部书记中,择优推荐74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23人被录(聘)用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124人被评选为“燕振昌式好书记”,有效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动力。
为破解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许昌市大力开展乡土人才培育行动,积极招才引才育才。深入实施“引雁归巢”行动,常态化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邮寄家书、上门走访、春节座谈等方式,吸引1.3万余名各类人才返乡任职或创业,创办各类企业6000余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数万人。因地制宜打造“鄢陵花工”“禹州药工”等技能品牌,年培育高素质农民近3000人。襄城县积极建立“金襄人才库”和“襄城籍在外人才库”,累计吸纳在外人才870余人,统一发放“金襄人才卡”,持卡人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能享受政务办理、子女教育、住房安居、日常生活等各类贴心服务,吸引更多人才回乡任职和创业。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党员动起来,许昌市持续深化“一编三定”,围绕“五星”支部创建科学定岗,84%的农村党员主动认领环境整治、文明幸福等创“星”岗位,示范带动30余万名群众组建矛调、文体等创“星”志愿队1.1万余支,推动群众参与、全员创建。深化细化党员联户,探索开展“2·15”网格化服务工作法(1名党员和1名群众代表联系15户左右群众),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累计收集村情民意3784件,开展政策法规宣传3598次,办理民生实事2852件,调处各类纠纷429起,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抓产业强经济夯实振兴根基
“一人富不是富,群众富才是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现有果蔬大棚占地146亩,累计带动180余人就业,发放工资200余万元,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长葛市南席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杨亚林自豪地说。
许昌市发挥产业基础好、民营经济活跃优势,多措并举推动村级产业发展。通过实施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动,梳理出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经营等10种发展模式,打捆出台资金、土地、金融等政策礼包,把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3%~5%专项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集体经济发展,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难题。近两年,利用脱贫攻坚衔接资金,统筹谋划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60个,为157个村带来了稳定收益。
聚焦盘活村内资源,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许昌市大力实施“村企共建共富”行动,探索村企共建等运营模式,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增收。目前,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企业7.3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20家,与465个村开展联建共建,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近4500万元。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创新“村有企管”管理模式,村庄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村集体以土地形式入股企业,企业发挥资金、管理、人才优势,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创办森源高强电瓷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51%,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针对农户致富能力弱,资源少的问题,许昌市鼓励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14.56万户群众加入1327家专业合作社,人均年增收800余元。鄢陵县安陵镇南街社区采取集体控股、群众参股的方式,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20亩的大型综合性购物广场。项目建成以来,已累计解决2000余人就业问题,每年增加集体收益400余万元,近三年共向群众分红700余万元。
抓治理强民生提升创建质效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许昌市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治理的突破口,扎实推进“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三化”(绿化、净化、美化),完成厕所改造42万户,果树进村覆盖80%以上的村。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5000余处荒宅废园为菜园、花园、果园、游园,评选12.4万户“五美庭院”。襄城县扎实推进“门前三包”“五美庭院”“户评户比”创建活动,清理垃圾堆8650处,整治坑塘1300多个,清理残垣断壁2600多处,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去年全省人居环境整治排名中,许昌市被评为“整治成效明显的市”。
以平安村(社区)创建为目标,许昌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四治融合”,通过定期开展防诈宣传、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完善平急转换机制等,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新建立“联组强村”工作机制,推动乡镇干部岗位在村、服务在村,村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建立7500余个“联组强村”工作队,6000余名乡镇干部入村开展工作。
许昌市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扎实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村级党组织普遍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定期举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孝道文化大餐等活动,文明村镇覆盖率达68.6%。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推动家电维修、电商驿站等进驻中心、服务群众,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魏都区五一路街道樊沟社区配套打造325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集合了村史馆、健身房、档案室和服务场所,并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樊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社区居民入住享7折优惠、70岁以上的居民免费入住,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建强组织、优化治理,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服务水平,助力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许昌贡献。”许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