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木雕考述
宫嵩涛
嵩山现存古建筑木构件上附着有大量的木雕饰件,这些饰件是嵩山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木雕饰件的合理装饰,弥补了木构件粗糙、单调的外表,使古建筑大小木作的艺术美感油然而生。不同的木构件有着与之相协调的木雕内容,不为重复的内容使整座古建筑显得工艺精细、精雕细琢、超然拔俗、无与伦比,再配以文化的、宗教的、民俗的、人为需要的诠释,使历代工匠的创造技艺凝结成精美绝伦、内涵丰富、独具匠心的作品。经过岁月的磨砺,耐住风雨的浸蚀,人为的破坏,沉积了满满的历史沧桑痕迹,完好的保留到现在,成为不可再生的文物古迹。通过这些文物,再现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技艺从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具有教科书的作用。
木雕的分布嵩山古建筑中的木雕作品主要分布在中岳庙、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龙泉寺、清凉寺、南岳庙、城隍庙等诸多文物保护单位中。2019年8月中旬初,经过粗略核查统计,现存木雕饰件约有2600余件(个)。
一.大木作木雕饰件大木作是指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部位,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其作用为承重部分。木雕装饰主要雕刻在瓜柱、角背、穿插枋等部位,数量不多。瓜柱雕成鱼的形状,鱼嘴朝下,栩栩如生。
嵩山地区,将瓜柱做成鱼形,只有两个,左右对称。鱼是水中生物,古建筑上置此,含有以水灭火之意。角背是稳固脊瓜柱的构件,位置高,不易被人看见,可能是木工匠人精益求精的原因,将数个角背刨平打磨平滑后,雕成起伏云饰、山饰或花草等,视觉效果很好。穿插枋是将外漏隼头,打磨光滑,雕刻成简单的祥云纹饰,调和视觉效果。
二.小木作木雕饰件小木作是指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在宋《营造法式》中归入小木作的构件有门、窗、隔断、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地板、天花(顶棚)、楼梯、龛橱、篱墙、井亭等42种,在书中占六卷篇幅。清工部《工程做法》称小木作为外装修,把面向室外的称为外檐装修,在室内的称为内檐装修。
因为木雕作品的装饰,覆盖了小木作单调的外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为外形庄重的古建筑平添了富华艺术之韵。
嵩山古建筑木雕饰件主要分布在:1、斗栱木雕饰件:嵩山地区保存宋、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有木雕纹样的斗栱数百朵,雕刻手法比较简单,主要分布在斗和昂两个部位,早期的斗面,刻成瓜瓣形,昂首素面下垂,昂尾高挑,雕刻成云与水面波浪纹饰,承接殿内梁架。晚期的斗栱昂首或雕成龙头、或雕成波浪水纹,有以水灭火的意思。
2、藻井木雕饰件:只有一处,清乾隆年间初期雕造,位于中岳庙大殿内拜石上方顶棚正中,名曰“盘龙藻井”,用柏木雕成,藻井的四边用木雕小斗栱砌合成攒尖形,上面嵌卡一块雕有独龙盘踞的板面,高浮雕,盘龙昂首下垂,龙须卷扬,玲珑可爱。该藻井与皇帝出行用的黄罗华盖伞的作用相同,乾隆皇帝巡幸嵩山,谒见岳神,大殿内再撑黄罗华盖伞就有不妥,有此藻井,寓涵华盖。另一说,藻井和龙,灭火也。
3、雀替木雕饰件:雀替是安置在梁或阑额与柱子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嵩山古建筑中的雀替主要分布在中岳庙、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等处,有数百个,大雀替的数量多于小雀替,雕刻画面多为人物、游龙、仙鹤、花草、祥云、仙山、仙狮、仙鹿等,雕法有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年代均为清代和民国。
4、门窗木雕饰件:中岳庙、少林寺、会善寺、初祖庵、嵩阳书院、嵩岳寺塔、观星台等古建筑群都有门窗木雕饰件,纹样有棱形、圆形、方格形、步步锦和祥云等。有数百个。
5、神龛木雕饰件:殿内木制神龛有四个,清代建造,分别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大殿。龛窗、龛楣、龛顶内棚,均有木雕饰件。
6、神帐木雕饰件:神帐,有两处,在中岳庙大殿、寝殿内,体型庞大,神帐棚顶雕花、门窗、亮窗、帐檐等处均有木雕饰件。
7、花板木雕饰件:花板是木构牌坊门楼上部之上枋木与下枋木中间嵌置的木板,木板中间刻写牌坊的名字,字的两侧空白处刻有木雕花纹装饰。花板雕花在嵩山地区保存不多,目前只有两处,都在中岳庙内,一处是“配天作镇”坊,另一处是“嵩高峻极”坊。两坊共保存完整的花板雕花6块,均为透雕,花草图案,清代中早期作品,刀法轻重有序,花、叶、枝蔓布局规整,具有显著的清代早期官式做法。
三.木雕匾额匾额是古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文内容用以表达经义、感情和概括地域文化特点,如少林寺的“雪印心珠”、“法印高提”,中岳庙的“威灵镇佑”等;而表达建筑物或整座建筑群名称的则属于额,如清康熙皇帝御书的“少林寺”等,这两者合称匾额。嵩山古建筑保存清代、民国时期木制匾额13个,其中清代8个、民国5个,分别悬挂于少林寺常住院、中岳庙、初祖庵。这些匾额刻字均为阳刻,刀工娴熟,神韵自现。边框装饰有素面金边的、有翔龙环绕的、有瑞兽行走的、有祥云涌动的、有花草与修竹的……等等,生动的装饰画面,使人看后觉得同是匾额,观其内容,则匾匾不同。特别是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题写的匾额,印玺雕刻非常传神,同朝三个皇帝,三种印玺,玺文微有差异,细心观之,别有一番韵味。
四.木雕对联木雕对联是古建筑的重要装饰物件。悬挂在古建筑的对联,是文物名胜联语中的一种,因大多悬挂在古建筑圆形檐柱或金柱上的木质对联呈半圆形,又称抱柱对联,其内容多为综合概括这座古建筑或整个古建筑群或所在名山文化和自然景观特点或内涵的联语,成为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嵩山古建筑保留的古代木制对联,只有1幅,悬挂在少林寺千佛殿内神龛前金柱上,清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三十日弘历皇帝游少林寺时撰书,联语为:“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绕灵台”。
(五)木雕神像木雕神像是木雕艺术中唯一独立存在的作品,不依附于任何形制的物体。本尊神主是主体,规模再大的建筑也是为本尊神主修建的。历史上嵩山寺庙宫观供奉的木雕神像很多,清代金石学者黄易莅临嵩山考察,曾见到很多唐宋金时期的木雕像。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一件黄易见到过的木雕像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木雕匠人受文物部门或是宗教部门委托,亦或是社会捐赠人委托,创作一批优秀木雕。据统计,嵩山现有木雕像76尊,其中1982年,登封县文物保管所聘请南阳李逵中等人创作了周公、陈胜、僧一行、程颢、程颐、郭守敬六尊历史文化名人木雕像,陈放在中岳嵩山文物名胜陈列馆中展出;约1988年前后,中岳庙民主管理委员会主持雕制“天中王睡像”一尊,供置在寝殿神帐西次间床榻上,民间俗称“睡爷爷”;2001年,西关群众集资请南阳木雕师李广雕制城隍木质坐像一尊,现供奉在城隍庙大殿内;2003年,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木雕师傅王振北应老母洞民主管理委员会邀请,雕制文殊老母、普贤老母木雕像,现供奉在老母洞观音殿内;2014年,中岳庙民主管理委员会请浙江临海县崔姓师傅,雕制六十甲子木雕像六十二尊,供奉在元辰殿。2014年,登封市颍阳人王超斌敬奉中岳大帝、中王奶奶大型坐像两尊,现为寝殿主尊神主,其前侍立侍者童子像两尊,共四尊木雕像。
除此之外,还有供案木雕饰件、木质法器木雕饰件、床榻木雕饰件、桌椅木雕饰件等等,因旧物皆以毁尽,今日使用的均为复仿制品,木雕内容仅为一般性装饰纹样,此不赘述。
木雕的年代嵩山古建筑木雕的年代问题,根据现存实物,经过多年来专家学者认真辨识,宋代、金代木雕饰件虽然有,但较少。元代的数量较前者会多一点。明代的数量也不是太多。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作品最为常见,数量很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修复、仿制复原的木雕纹样,普遍工艺粗糙,这是因为匠人对古建筑的作用、历史文化延续、木雕纹样与历史建筑的关系,没有研究明白造成的,旧新明显。
所以,干好一个事情,调研很重要。保护与传承古代科学维修古建筑的事例,极其的少。如明世宗嘉靖年间,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年久失修,“靡有损缺”,为确保无虞,少林寺住持小山和尚募资重修,维修工程从嘉靖三十八年(1559)腊月初开始,到三十九年(1560)七月竣工,历时八个月,更换了破碎瓦件和少量糟朽的椽木,整体木架几乎没有更新,使得初祖庵大殿北宋木构架及木雕饰件得以完好的保存到今天。
木雕作为古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分别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国、省、郑州市和登封市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文物保护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日常保护管理。在木雕技艺传承方面,登封县文物保管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招募一批技术好、踏实肯干的木工师傅,在从事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观星台、初祖庵等文物保护单位日常养护工作中,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较为成熟的专业技术,把“保持原状,修旧如旧”、“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和增加“可识别性”等文物保护理念逐渐的贯穿到工作中。60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行之有效,切实可行,深得专家学者认可和赞赏。通过上述资料,是我们知道: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嵩山古建筑在内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维修,经过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的艰苦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法,具体的方法已经写入《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还有更详细的、更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导则来引领广大从业人员做好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也就是说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进入到一个有规可依,有矩可循的大好时期,有专业的管理机构、有专项的保护经费、有专业的技术单位,使保管、利用、整修“三大职能”得到了良好的落实。具体到木雕的保护与传承,因为木雕是古建筑木构件上的附属物和附属物上的装饰物,要保持原物件不损坏,需要复原的“木雕”,参照原物,照搬旧制,达到“用原工艺,原做法,原材料,有可识别性”。结 语木雕作为古建筑木构件的装饰部分,蕴含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古建筑从单调走向细腻多样化。
本文通过实地勘察嵩山建筑木构建筑上保存的木雕饰件实物,根据木雕纹样在古建筑上分布的部位和古建筑附属物木雕纹样内容,从大木作木雕饰件、小木作木雕饰件、木雕匾额、木雕对联、木雕神像(即圆雕)五大方面考述了嵩山古建筑木雕保存现状与内容。填补了嵩山古建筑木雕调查研究的空白,为今后撰写《嵩山木雕简史》,积累了资料和经验。
作者宫嵩涛简介
宫嵩涛(1968-),男,河南省登封市人。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和对外开放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嵩山文化与地方文献、古代书院文化、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保护等。曾任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现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完成登封申报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建档撰写和21处23项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著有《嵩阳书院》、《观星台》、《永泰寺》、《中岳庙》、《嵩山古塔》、《历史文化名城登封》、《中岳嵩山名碑名帖》(五本)、《嵩山历史建筑群》(合著)等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河南省文物志》(2009年)、《郑州市文物志》(1999年)、《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历史文化名城》、《登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志》(2015年)等地方志编撰。承担《河南古代书院调查研究》、《大运河文化带河南段书院调查研究》等课题。多次受到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省劳动人事厅、省文化厅和郑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