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医疗和护理的核心。为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有很多1型糖尿病的小朋友,因胰岛功能差血糖波动大,常常因“吃不饱、不敢吃”而“不幸福”,那么如何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的幸福感呢?
什么是1型糖尿病呢?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由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约80%患者于20岁以前起病,常常起病较急,有典型的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部分患者直接表现为脱水、昏迷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1型糖尿病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方面:
(1)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见表);
(2)起病时胰岛功能通常较差(目前尚无界定T1DM的C肽截点,通常认为刺激后C肽< 200 pmol/L 提示胰岛功能较差);
(3)大部分患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如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锌转运蛋白8抗体等)。
1型糖尿病有什么风险?
T1DM的患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15岁以下T1DM发病率在过去20年增长了近4倍,儿童和青少年T1DM患病人数居全球第四。既往研究显示,T1DM患者预期寿命相较于普通人缩短11-13年,确诊年龄越小,死亡风险越高。
T1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一般用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包括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良好的血糖管理可改善代谢控制,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型糖尿病血糖怎样
才算控制理想呢?
T1DM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目标不同:
(1)对于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有能力进行规律血糖监测或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儿童或青少年以及具有部分残存β细胞功能的新发T1DM儿童或青少年,建议HbA1c <7.0%;
(2)对于不能准确识别低血糖、低血糖发作频繁、既往有严重低血糖或医疗资源落后地区的T1DM儿童或青少年,建议HbA1c<7.5%。
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学会(ISPAD)2022年版《青少年儿童糖尿病管理指南》还对动态血糖监测的血糖达标时间作出了建议:(1)血糖在3.9~10.0mmol/L的时间>70%;
(2) 血糖<3.9mmol/L的时间<4%;
(3) 血糖<3.0mmol/L的时间<1%;
(4) 血糖>10.0mmol/L的时间<25%;
(5) 血糖>13.9mmol/L的时间<5%。
如何让1型糖尿病糖友们
“幸福”起来呢?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面临着生活中各种挑战:他们不仅仅是患者,还“身兼数职”:学校学习、照顾家庭、工作、农田里劳作等,多重角色的切换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苦不堪言!甚至,很多患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以牺牲饮食为代价,“忍饥挨饿”的每一天,毫无幸福可言!
面对糖尿病患者对幸福生活的迫切追求,郑大一附院多学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生、护士、营养师、患者及家属,甚至心理医生等)积极探索实践,加入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项目。DSMES可让患者及家属获得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信心,而且需贯穿糖尿病的整个过程。目前内分泌科一病区已组建由李志臻主任、刘艳霞主任牵头,张梦阳医师、郑鑫护士长、齐夏丽护士、姜梦桃营养师等组成(DSMES)项目团队,创建了多个小糖人《饮食指导-走向幸福》的随访管理群。让医务人员、家人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用更加专业和精准的知识来提高糖友们的幸福感,让1型糖尿病患儿及家庭逐渐过上脸上有笑容的“幸福”生活。
实例1:
11岁女孩晓晓,因诊断为1型糖尿病在家无法很好控制血糖而入院治疗,听家长说,孩子自从确诊后很多东西不敢吃,但是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又比同龄儿童瘦得多,家里干着急,也不知道如何管理患儿的饮食和血糖。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需综合孩子体型、年龄、疾病等多种因素,请营养师一起指导饮食。住院期间建立了由医护人员、营养师和家属的沟通微信群,晓晓妈妈负责提供晓晓饮食情况、营养师指导饮食、医生制定降糖方案和分析可能对血糖造成影响的因素、护士负责胰岛素泵的维护等。仅短短9天住院时间,孩子的血糖便得到合理的控制、体重也有所回升,出院后继续应用微信群管理进行随访,晓晓的妈妈逐渐学会了正确管理糖尿病的知识,孩子的各项指标也均良好。
实例2:
还有一位6岁多的小姑娘佳佳,诊断为1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亢,胃排空增快,孩子饥饿感就更明显,这让6岁的孩子更加难熬。科室再次启用了类似晓晓的血糖管理方案,并加用了治疗甲亢的药物,经过了8天住院时间,孩子的血糖控制稳定,饥饿感也没再那么强烈。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佳佳妈妈也学会了合理搭配饮食,让孩子能更幸福状态下治疗和成长。
1型糖尿病糖友该
如何管理饮食呢?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结构化膳食有助于促进血糖达标,避免低血糖。
T1DM患者需要保持饮食、药物和运动之间的平衡,规律饮食、保持健康体重。每日三餐,如有需要两餐之间可适当加餐(早午餐间、午晚餐间、睡前),应保证总量控制、主食定量、粗细粮搭配、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常吃鱼禽蛋类、畜肉类适量,少油少盐、戒烟限酒,食物种类应多样化且富含营养,以保障足够的能量供应,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是在校的学生,则需自行准备额外的零食,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食用;对于学校领导和老师,则建议:(1)允许T1DM患者怀疑低血糖时在任何时间地点进食;(2)T1DM患者在教室里喝水;(3)允许T1DM患者排在食堂队伍的第1位;(4)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因为纪律等原因扣留T1DM患者的食物;(5)如T1DM患者三餐食量突然减少,请联系家长。
不同年龄段每日的能量推荐摄入量及营养素也不同(详见下表)。对于超重或肥胖的T1DM儿童,推荐在健康膳食的基础上减少能量摄入,但能量摄入量不应低于800Kcal/d。T1DM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55%,需更重视碳水化合物的质量,鼓励选择各种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尤其是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蔬果、豆类和全谷类食物,提倡低GI/低GL饮食。
1型糖尿病糖友
如何运动呢?
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从而帮助降低血糖。鼓励病情稳定的T1DM患者参加中等强度、持续时间适中的运动和学校活动。
建议T1DM患者每天进行至少3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建议在120~140次/分,餐后1小时运动为宜。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平地快走、慢跑、骑车、游泳、广播操、太极拳、球类、登山、划船等。
T1DM如参加体育活动前,建议参考以下指导方针:(1)如指尖血糖>13.9mmol/L,建议使用血酮或尿酮试纸检查酮体,酮体阴性才可以正常参加活动;如酮体检测阳性,建议暂缓运动,并联系家长。(2)如指尖血糖<3.9mmol/L,建议暂缓运动,立即进食含10~15g葡萄糖的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15分钟后复测血糖,如低血糖症状仍持续或血糖仍<3.9mmol/L,继续重复进食。如果距离下一餐还有1~2h的时间,可以再吃一小块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零食(如饼干或奶酪)。低血糖纠正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发生低血糖。T1DM的运动应遵循安全、有氧运动。
此外,需牢记以下情况不适合运动:(1)各种急性感染;(2)血糖>15mmol/L合并酮症者或近期发生血糖<2.8mmol/L情况者;(3)需要他人帮助的严重低血糖事件者;(4)未控制的高血压、未经治疗的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由足溃疡的患者、不稳定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运动前首先要了解血糖水平、了解不同运动形式对血糖造成的影响、低血糖时的处理原则等。
1型糖尿病随访也很重要!
随访对于血糖控制达标十分重要。新诊断的T1DM患者,可2~4周复诊;病情稳定后可3~6个月随访,需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及胰岛素用量。糖友们需牢记,每次门诊随访都需要携带2个记录表哦!(血糖监测记录表+用药情况记录表)
END
统筹:师小勤
审核:周厚亮
责编:王玉珏
编辑:闫良玉
供稿:张梦阳 郑鑫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