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三去和四毋
郑风
2024-09-04 16:10:15

#新星计划4期#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亡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翻译

想要拥有天下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改造的人,我断定他是不会成功的。天下是神圣之物,不可以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去改造。妄图改造天下的人会失败,妄图主宰天下的人会丧失天下。

(因此有道的统治者因循大道之力,不去刻意妄为,因此不会失败;不去试图主宰,因此不会丧失)

世上众生众象,各有不同:

有人有主见,在前面领行,有人没有主见,在后面追随;有人性格文弱,就像缓慢的嘘气,有人性格急躁,就像快速的吹气;有人强健,有的羸弱;有人在用心培养建设,有人却在肆意破坏……

因此得道的统治者,会摒除极端之心,过度之心和奢靡之心,让一切都符合大道的规则。

#解读

先说一下不同的版本。基本大意都大同小异。

有的版本在“执者失之”后面加了两句话(括号内),如果第一段单独一章的话意义更完整,但和下一段和为一章则有点画蛇添足的嫌疑。

传世版三去则是“去甚,去奢,去泰。”无论是帛书的“大”,还是传世的“泰”,在这里的意思都是“太”,过度的意思。

我们再来捋一捋这一章的结构:

先是否定了“有为”的徒劳。有的统治者试图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治理国家,老子给出的结论是徒劳。

这些统治者的主观意志是什么呢?结合下文可知是“甚、大、奢”。为什么老子断定会失败呢?因为“天下神器也”,遵循大道规律而发展,不会屈从于人的意志和欲望。当统治者能够遵循大道法则行事,就可以无为而治;当统治者欲望过强,违背了大道法则,就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则跳开第一段,强调众生万象,各有不同。通过四个类型列举了截然不同的八种人,两两相对。分别是“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我们分析一下这四组对比,很有意思。

行,领行,代表着领导,引领,有主见;随,则是追随。嘘,缓慢的、有节奏的出气,如“南郭子綦仰天而嘘”;吹,则是大力的、急促的出气。嘘类似自然界的微风,吹则类似自然界的狂风、暴风。强和羸容易理解,强大、强健和羸弱;培,培养、培育,进行正向的建设;隳,则是进行破坏。

这四组中,一类是有主见的、大力急促的、强健的、建设的,是阳的力量;一类是追随的、缓慢的、羸弱的、破败的,是阴的力量。阴阳冲和为之道,过阳或过阴都是不可取的。

结合上面说的这两点:①执政者要遵循大道行事,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妄为;②世间众生百象,各不相同。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执政者要去除极端、过度、奢靡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契合天地之道。

无独有偶。儒家也有类似的思想。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写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过犹不及,要执中而用权,取中庸之道。

《道德经》是执政者的治国之道,《论语》则是君子的自修之道。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提出了四毋的观点。什么是四毋?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观臆断,不要全面否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我标榜。

一个是治国,一个是自修。

无论是三去,还是四毋,都是要去除人心中过分的欲望和意志,老子开出的药方是道,孔子开出的药方是礼。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