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引发的思考
唐朝
2024-10-25 16:47:43

今天(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一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样的判决可谓大快人心,人人拍手称快。

被告人余华英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为谋取非法利益,长期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物色儿童进行拐卖,得手后将被拐儿童带至河北省邯郸市,通过他人介绍,寻找收买人进行买卖,以此获利,其间共拐卖儿童17名。法院认为余华英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极其严重,应予以严惩,最终依法作出了判处死刑的判决。

拐卖儿童行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拐卖儿童行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不仅直接侵害了被拐儿童的人身权利和尊严,还对其家庭成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

从法律层面来看,拐卖儿童是严重违反刑法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像余华英拐卖儿童就是特别严重这种。

从道德层面来看,拐卖儿童行为是对人性的践踏和对社会伦理的严重挑战。它破坏了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亲情纽带,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这种行为也违背了社会公德和人类基本价值观,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和抵制。

从社会层面来看,拐卖儿童行为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如人口失踪、家庭破碎、社会矛盾加剧等。因此,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经济层面来看,拐卖儿童行为往往伴随着非法交易和利益输送。一些人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不惜铤而走险从事拐卖儿童活动。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拐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损失。

总而言之,拐卖儿童行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强烈谴责和严厉打击。

如何降低儿童被拐卖的风险?

避免儿童被拐骗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专家建议,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是提高防拐意识。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礼物或邀请。告诉孩子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大声呼救并尽快找到警察或其他可信赖的成年人求助。

二是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家长不应随意在社交网络上透露孩子的信息,如姓名、年龄等。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比如如何识别危险、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等。可以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自己。

四是使用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安装定位器、使用儿童安全手环等,可以在孩子走失时迅速确定位置,提高找回的可能性。

五是建立应急机制。家长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如何报警、如何寻找失踪的孩子等。同时,也可以加入当地的防拐组织或志愿者团队,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避免儿童被拐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提高警惕,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学校应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社会应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行为。

(部分资料整理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