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平行论坛 | 青年批评家要讲真话、求真理、取真经
中国作家网
2024-09-05 15:08:39

青年批评家要讲真话、求真理、取真经 

——“加强青年文学理论评论队伍建设”平行论坛侧记

“加强青年文学理论评论队伍建设”平行论坛现场

创作与批评是文学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文学批评,更离不开高标准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9月3日上午,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平行论坛“加强青年文学理论评论队伍建设”在京举行。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以及青年作家、学者、评论家代表与会研讨。论坛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文艺批评的社会作用。在张培忠看来,文艺批评是重要的事业,也是寂寞的事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他认为,本次论坛充分展示出青年批评家的风采,对于建构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有着很强的启示性。青年批评家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文学事业的光荣与梦想,永葆对美与真理的追求。

论坛伊始,王军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度的基本情况。他谈到,不断健全完善青年作家培养工作机制,要统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在内的工作机制。中国现代文学馆从2011年开始建立客座研究员制度,至今,已有11届、共110位青年批评家加入“客座”队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力量。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的改革任务,离不开发挥好文学批评的“明镜”与“利器”作用。

本次论坛分为三场讨论,第一场以“批评生态与青年行动”为论题。《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项静、江苏省作协创作研究室副主任韩松刚、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张维阳、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李濛濛、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任教师徐兆正等6位青年学者作主题发言。

多年间,关于文学批评有效性的讨论从未停止,“文学批评缺席了吗?”仍是对于当下批评生态的“天问”。来颖燕认为,批评是另一种文学的风景,美学的判断和人格的力量是文学批评的关键和骨架,青年批评家要回到“青年的起点”,再造真正的“青年性”的思想和行动能力,才能让批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她谈到,作家与批评家共处于“回音室”的循环之中。批评家是深入文学现场的叙述者,在文学现象、话题、群体、概念不断被“命名”和“论证”的过程中,批评与创作得以互相激发和成全,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潜能也会随之出现。项静表示,今日批评家的职责与传统意义上的批评家已经有所不同,批评家应该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以探索者和学习者的心态重新去理解不断变化的文学和时代。同时,批评家要创作属于当下时代的批评文体,运用精确、生动的文学语言,寻找自己的批评“腔调”,继续发挥沟通社会、读者和作家的桥梁作用。

第二场讨论的主题是“媒介迭代与文学批评的新变”。上海文艺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伟长,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吕东亮,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鲍远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当代文坛》编辑部主任刘小波,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朴婕等6位青年学者作主题发言。

信息时代向青年批评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伟长谈到,面对媒体迭代,批评家不能只是被动适应,而要融入其中积极参与,同时,要避免在新媒体的裹挟下形成信息茧房。谈及《遥远的救世主》《繁花》《我的阿勒泰》等作品的影视改编“反哺”文学,他表示,批评家要时刻思考文学如何抵达到人,文学批评范式的建立要洞穿“中心”壁垒,警惕唯畅销论和唯市场论,将单一中心变为多个散点中心。“平等地对待每一本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作家,才能无限趋近于理想的、平等的文学批评生态。”

“媒介变迁真的带来批评新变了吗?”刘小波认为,目前媒介变迁带来的批评新变,主要指向的是“微批评”的兴盛,许多纸质刊物都在努力探索传统刊物媒介化的路径,以期呈现一种新的复合形态的批评文本。“这些形式仍然是基于传统纸质媒体提供的内容,新变之‘变’目前来看或许还是新瓶装老酒,期待未来能有一种全域性的批评文本出现,才能探索出真正意义上的媒介时代的批评新样本。”同为学术期刊编辑,崔庆蕾深刻地感受到媒介迭代带来了文学本体的泛化、文学形态的多样化和文学边界的模糊化。传统的批评形式在当下依然重要,但符合新的传播形态和阅读习惯的新批评样式同样重要。青年批评家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努力创造新的批评文本形态,使批评文本更好地进入现代传播体系,抵达更多的读者。朴婕谈到,媒介迭代重构了我们的文化常识,文学与艺术产业的深度融合、科技发展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AI写作”模式的逐步成熟、多媒体言论空间的打开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批评家需要面对的新现象。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文学批评创新与繁荣的基石。第三场讨论以“文化传承与当代书写”为论题,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卢桢、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魏巍、《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32179部队副研究员许诺、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亦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协办公室主任姜戎等6位青年学者作主题发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回归传统是抵达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卢桢表示,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和评论者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资源,视其为文学精神的载体,如关注创作和影视剧中的“古风热”、当下历史书写的新倾向、引入传统器物文化的重要视野等。曾攀表示,新时代的青年批评家应该承续传统,用批评之眼透视当代文学风景,继续维护、创造健康良好的文学批评环境。

贺绍俊在学术总结中谈到,“当下的文学理论评论需要真诚的批评和争鸣的态度,青年批评家要勇于肩负起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敢于做求取真经的人”。他认为,所谓良好的文学批评生态,应该允许不同的批评方法、批评形态共同存在,相互对话、彼此互补,各自承担不同功能,共同构成一种立体化的、动态的、开放的文学批评系统。“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良好的文学批评生态,但至今仍未完全实现。建设新时代文学的批评生态,需要更多青年批评家的共同努力。未来就靠你们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专题

相关阅读:

平行论坛|AIGC时代,网络文学要以内容为支撑求新求变

平行论坛|促进文学国际传播 展现中国文化迷人魅力

平行论坛|充分发挥文学的母本作用

平行论坛|积极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平行论坛|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城乡的结构性变化

平行论坛|小说的“新”来自时代的“新”

代表发言|袁绍珊:交流与发展

代表发言|王昆:作家的青春捍卫什么

代表发言|李春华(李琸):从一个人的戈壁走向文学的绿洲

代表发言|杨辉:以文学批评参与当代文化创造

代表发言|季越人:做纯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中间派”

代表发言|陈楸帆:探索科幻文学的新表达

代表发言|蔡崇达: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

代表发言|袁子弹:寻找自己的声音

代表发言|马金莲: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代表发言|石一枫:文眼、文心、文采

张宏森:青年作家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闭幕

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闭幕

第一视角|全国青创会:以青春为墨,以梦想为笔

青年笔下的时代之声:意味着明亮,也意味着磅礴——青创会分组讨论侧记

青年作家马伯庸、孙频:拿起笔,就是拿起命运

莫言:在火星写地球的故事

王蒙:跑文学的马拉松,奔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

一图看报告 | 《青年作家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青创会开幕式侧记:为新时代文学的新生力量开辟广阔道路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召开

以诗意年华写青春中国——热烈庆祝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

图集 | 青创会,我们来了!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名单

迎接青创会 | 青年说:不要内耗,去写就是了

6年来,为培育中国文学新力量,我们做了这些事情

195665869120010713182024!这一串数字,与文学青年有关!

9月2日,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盛大开幕!

迎接青创会 | 那就生长吧,总有人正年轻

青年文学创作巡礼|丰盈的青春表达让文学传播更主动更有力

青年文学创作巡礼|他们如何书写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青年文学创作巡礼 | 扩展文学边界 在广纳博取中展现创新创造活力

青年文学创作巡礼 | 做人民的学生 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绽放

青年文学创作巡礼|胸怀“国之大者” 以青春之笔绘就锦绣山河

来源:《文艺报》2024年9月4日7版

摄影:王纪国 冯海文

微信编辑:邓洁舲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