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庆节回老家系列之二:赖饭充饥
文教生活
2024-10-08 08:03:48

 #创作挑战赛六期#   回老家前,就告诉了表哥。在路上,因为高速堵车,耽误了两个多小时,表哥打电话问了好几次。最后一次问我,中午12点前后,能到家吗?我说,高速已经不堵了。
  下了高速,走省道,拐到县道,当车行乡道时,隔着车窗,看着田野里劳作的乡亲和路边晾晒的玉米和花生,明显感觉到了丰收的气息。
  刚到家门口,侄子侄女高兴地跑到车前,欢迎我们……
  当坐在餐桌前,我惊呆了,除了一盆清炖鸡,就是一碗瓜豆酱了。表哥说,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没有去镇上买菜,凑合吃点吧。鸡子是咱自己养的,瓜豆酱是咱自己晒的。馒头是自己地里的小麦磨的面。今天中午还有手工面条。算是一顿“忆苦饭”吧。
  这不就是我想吃的吗?没有预制菜,有的是绿色的食材。
  馒头没有城市里的白,咬一口,满满的麦香味道。瓜豆酱经过炒制,里面加上青红辣椒、大葱。表哥说,大葱和辣椒都是自己地头种的,没有施过农药。掰开馒头,夹着瓜豆酱,微辣,醇香。
  “自己擀的面条,没有啥菜,就顺手掐了几把红薯叶。”表嫂觉得饭菜质量不高,有点愧歉似地。
  “早就想吃红薯叶面条了,这碗面条比山珍海味都好。”这是心里话,虽然面条汤明显变绿了,可能是因为表嫂择取的是红薯穰顶尖的那几片嫩嫩的叶子。
  这一顿,我吃的很知足,也很过瘾。
  三十年前,刚刚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每走一步都是新鲜的,高楼大厦、汽车马路、绿树草坪……吃的是职工食堂,之前没有听说过的、没有品尝过的菜品。城市真好!
  慢慢地,我觉得,饭菜质量提高了,味蕾却难以打开了。总会想起在老家吃饭的情景:姊妹们拿着陶碗,站在锅台前,眼巴巴地瞅着快要煮熟的面条,还有油腌葱花的味道,吐沫几次咽到肚子了。先将碗面条下肚,剩下的汤水,把陶碗往上举了又举,最后一滴面条汤也不能浪费。吃完之后,还吧嗒几下嘴。
  母亲常说,赖饭充饥。那时候,油水少,吃的也多。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一口气蘸着瓜豆酱吃了六个大馒头,晚上,母亲担心我吃过了头,一直守护到天亮。
  年轻时,我的饭量出奇地大,一顿吃三大陶碗面条,还要再吃两个杂面窝窝头。即使到工作岗位上,我的饭量一点也没有减少。记得有一次,我和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记者一起到贾鲁河拓宽现场采访,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已经错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的采访任务还没有完成。感觉肚子咕咕作响时,来到一个乡镇的临河指挥部。当热腾腾的馒头端上餐桌时,一大瓷碗的辣椒炒肉,和着五个拳头大的馒头,让同行直呼“好饭量”。
  如今,走进超市、农贸市场,食材琳琅满目,走进餐馆、酒店,美味数不胜数,却怎么也吃不出之前的味道。
  这个国庆节假期,老家的一顿“忆苦饭”让我找回了少时的味道,那是香香的、甜甜的、藏在心中的美好。(赵国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