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仰韶大地,文旅市场人潮涌动,文旅融合出新出彩,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发来贺信。
作为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谋划打造仰韶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压茬推进,稳步实施。9月24日,仰韶文化博物馆全新开馆,增加球幕影院、空气成像、裸眼3D等数字化设施,打造沉浸式的游览体验;发布仰韶村遗址古人面貌复原成果,首次让世人看到了仰韶、龙山先民的真实面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世界大遗址走廊探源活动启动仪式顺利举行,让人们深度关注河南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建设,助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传播;10月16日,河南十八地市台长(总编)仰韶行活动在渑池县成功举办,热度持续升温。活动期间,全网搜索相关信息2600余条,阅读量达1.6亿。“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的独特文化标识进一步凸显,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理念,积极融入新格局,紧紧抓住重大战略、重大政策机遇,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着力强基础、蓄势能、开新路,全力拼经济、建项目、惠民生,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聚力投资拉动,蓄积发展势能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以及疫情平稳转段后经济复苏的艰巨任务,紧紧围绕国家、省、市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拿出实招硬招拼经济,扭住项目建设稳增长,不断提振市场预期、恢复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三年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00余个,普德新能源、希格腾华等项目相继建成,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四梁八柱”。完善重大项目常态谋划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共储备上级政策性资金项目300余个,积极争取2023年特别国债和申报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蓄足了后劲。招商引资质效齐升。建立完善“3+4+10”招商模式,产业创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首个飞地科创产业孵化园——渑池(北京)科创产业园正式运营,乡贤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成功引进太龙药业,并与承明光电合作共建二期项目。编制完成“三图两库”,组建招商队伍,按图索骥、精准出击,一大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渑池。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开发区项目建设主平台、产业转型主载体作用。顺利完成“三化三制”改革,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先后挂牌运行,136项省级下放权限顺利承接,在全市率先入选第一批“河南省入园项目环评改革试点开发区”。纬三路、经十路、经二路等园区道路全面打通,累计铺设各类管网12.5公里,园区投资环境更优、承载能力更强。
突破瓶颈制约,夯实产业根基
立足产业基础,着眼长远未来,提振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十大产业园(产业链)”,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铝基新材料产业园,以东方希望铝业为龙头,实施“三化改造”,聚力推动动能转化,实现产品迭代升级,全县产能规模达到430万吨,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白酒与绿色食品产业园,仰韶酒业“一庄五园”项目加速推进,产销两端双向发力,去年突破45亿元,荣获“省长质量奖”、入选“中华老字号”,持续领跑“豫酒振兴”。宏远食品城聚集效应不断释放,臻卤源肉制品加工等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户,现已汇聚同类企业10家,麦小呆等30余种休闲食品畅销全国。光电半导体产业园,依托总规模1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引导基金,专项扶持产业发展,承明光电30吨三甲基镓项目有序推进,东方希望7N级高纯镓提取技术实现突破,中芯富晟光电半导体产业园顺利开建,高科技产业布局迈出新步伐。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优势,加快实施固废利用项目。锂电科技产业园,普德新能源锂电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主体完工、即将试产,“石墨—负极材料—高性能锂电池”产业链条已基本成型。高温新材料产业园,实施瑞一35万吨铝基高温新材料、韶鑫新材料4万吨精密研磨陶瓷材料等项目,加快推动耐材建材企业退城入园,不断做强园区、做大规模、集群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园,编制完成《渑池县绿色建材和粉体新材料产业规划》,中基新材料精品绿色建材顺利投产,同力水泥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0万吨硅石加工项目加快推进,高端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质效并进。生物医药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太龙药业合作共建的桐君堂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中药材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有序推进,广宇制药核心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冬凌草含片全国市场占有量超过60%,“育苗—种植—加工”全产业链有力架构。电商物流产业园,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全面推进韶州铁路仓储物流、河南铁泰铁路设备检修基地二期、仰韶发展智慧物流园等项目,物流产业加速集约化发展。仰韶文化产业园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依托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仰韶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建设,加紧谋划仰韶文化演艺、文旅综合体、文创研发、考古研学、产业服务等文旅业态,着力打造全国首个仰韶文化全方位综合体验平台。
持续擦亮名片,实现融合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特色彰显、品质提升、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促进文旅产业提速发展,中心城区提级扩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文旅发展再提速。坚持以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为重要载体,在做好仰韶文化的传承发展、活用方面守正创新。仰韶文化博物馆全新提升开馆迎客,安特生旧居、遗址核心区项目已经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2025年大头落地。同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仰韶仙门山成功创建4A级景区,万吨恒温酒窖、仰韶世界酒史馆建成开放,仰韶酒庄工业旅游区荣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整合黄河丹峡、仰韶大峡谷、赵沟古村等文旅资源,打造精品路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助力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再提升。“三区三线”划定全面完成,11个棚改项目顺利建成,560户群众喜迁新居,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6个。旧城改造、红色旅游开发、交通道路及辅助设施建设有序实施。三年来,全县累计铺设各类地下管网62.9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6万平方米。垣渑高速、渑淅高速、新华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项目相继通车,韶山大道、金诚路等城市道路全面打通,城市“内联外畅”格局不断深化,成功创建省级“绿色低碳交通示范县”。乡村振兴再提效。聚焦“三类人群”、靠实“四个不摘”,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推行“田长制”,粮食产量连年保持稳产丰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烟叶种植面积3.5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仰韶大杏、天池辣椒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深入推进“千万工程”,1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135个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县、乡、村环卫分级作业管理机制顺畅运行,和美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树牢极限思维,坚守发展底线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企业排污设施升级改造、绩效评级、臭氧攻坚、扬尘污染监管等专项行动,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三项主要年度考核指标均圆满完成,PM10、PM2.5累计平均浓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顺利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复验。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强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秋风行动”。扛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扎实推进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整治,以实际行动守护了耕地安全。扛稳扛牢“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政治责任,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扎实推进“三零”“四无乡镇”“无访村”创建,创新开展阳光听证,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省宣传推广。常态化打击电信诈骗、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心系百姓冷暖,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工作中,我们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上,深入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在全县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问需于民”,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来源,通过V观渑池、短视频账号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做到干什么听群众诉求;坚持“问计于民”,向群众开门问策,共同商议确定事项办理的标准、时限和路径,做到怎么干听群众建议;坚持“问效于民”,在实事办理各阶段,通过“晾晒”,让群众当裁判、评好坏,做到干得怎么样听群众评价。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收集实事700余项,经过精简合并筛选,形成“三本台账”、216项实事清单,建立健全群众意见收集、回应、办理、反馈机制,让“群众点题、干部答卷”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深化、长期推进,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2021年以来,承担的省、市、县年度民生实事有力推进,兑现了政府承诺,赢得了群众肯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成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超200套,农村教师住房得到有力保障;韶州中学小学部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开展“四院联创”,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执业评审,县妇幼保健院晋升二甲,一举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县,成功入选河南省卫健委“百县工程”名单,县域医疗综合能力大幅提升。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仰韶儿女正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踔厉奋发、锐意进取,齐心协力谱写出彩的渑池新篇章。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探寻古渑神韵 见证时代新辉——河南十八地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仰韶行”集中采风活动启动
渑池县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班工作推进会
第3169期
总策划:马 平 策 划:李 新 审 核:王 娟
统 筹:韩 鹏 编 辑:宋 佳 校 对:杨鹏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