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法律规范,出台政策文件,实施专项计划,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讲话、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到“四个相统一”“六要”“四心从教”,直至提出全面系统、思想深邃的教育家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颁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意见》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路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具体规定和明确要求,旨在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成为强国建设者、民族复兴者,其精神内涵体现出五个“注重”。
一、注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塑造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
教师的使命是培养人,中国教师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掘墓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具有正确的、先进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教师应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践行,将其作为思想之基、精神之钙,尤其是作为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动力之源。
《意见》将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正是希望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教师只有理想信念无比坚定,才会在日常行为中展现高尚师德师风。但崇高理想信念不会凭空产生需要长期教育培养。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理论学习、政治轮训等制度建设为抓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用“四史”学习教育增信聚力,使广大教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是加强党建引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抓手,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广大教师,造就源源不断的民族复兴奋进者。
二、注重以崇高师德促进广大教师成为模范榜样
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容,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教师只有具备崇高师德师风,才能在教书育人中展现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一视同仁等美善行为,才能真正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意见》提出涵养高尚师德师风的四项举措,极其必要且重要,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需,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现实之需。
首先,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必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出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力卓越的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师德师风。故而,必须在教师的入口选聘、教书育人、晋升任用等全方位、全流程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其次,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需求决定了涵养路径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设教育强国要求以高质量教育赋能国家富强,这需要教师以德立身施教、促学生成人成才、塑社会良好风尚。崇高师德是教师心灵之美的外在彰显,现实中存在少量师德失范现象。因此,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既要引导教师自律也要加强教育培养和严肃问责,促使其以身示范、以德育德。
三、注重将专业化作为广大教师的立身立教之本
为建成教育强国,我国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双一流”“双高”计划,落脚点和着力点在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上,核心在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其立身立教之本,是学科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复合。据此,《意见》的提升策略坚持系统思维,呈现体系化、协同性特征,为未来一个时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指明了方向。
第一,以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升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复合性决定了其提升策略的系统性。归纳起来,《意见》提出从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教师培养专项计划、增强师范院校要素保障、强化师范生科学素养与科普能力四个方面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是创新发展格局、建设人才强国与科技强国的迫切需求与具体落实。第二,紧扣教师学科素养和育人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辩证统一、共生互促。《意见》提出夯实师范生学科基础、强化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学科素养培训、推动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把握学科前沿与跨学科趋势三项学科素养提升策略;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明确职教师资培养路径、强化数字化赋能四项育人能力,确保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四、注重多元协同发力促就广大教师的仁爱奉献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激发广大教师爱党爱国爱民情怀,并将其奉献给学生、学校和教育事业,探寻教育规律,持续探索创新,启迪学生智慧,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之栋梁。《意见》从资源配置、环境营造、待遇保障、权益维护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真诚关怀。
一是以综合改革激发教师因材施教活力。教育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须融合规范性和创造性。为此,需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招聘制度,让优秀的人进入教师队伍;优化岗位结构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使竞争式评定转向资格式评定;配齐艺体科学思政教师,增量提质西部、边疆、乡村教师,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条件,促就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二是以权益保障促使教师长期潜心从教。保障教师权益是其专心热心从教的前提。《意见》要求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健全联动增长机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等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学任务,使其聚焦主责主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五、注重引导全社会弘扬崇文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也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文尊师重教,中华文明因此绵延流长,需传承弘扬。另一方面尊师重教对良好社会风尚有正向促进作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需提振师道尊严。
一是弘扬崇文尊师重教传统社会文化。全社会崇文尊师重教方能文化兴盛、全民向学、教师地位提升。故《意见》提出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借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契机浸润教育家精神,鼓励个人和组织尊师重教,完善优秀的、贡献突出的教师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制度,以浓厚社会氛围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二是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中华大地从古至今涌现了大量教书育人楷模,他们既是教师队伍光辉形象的生动写照,更是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榜样力量。《意见》提出,结合场馆静态展览与创作文艺精品讴歌优秀教师,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传播教育家思想、中国教育声音等正能量,以引领广大教师向善向上。
(徐林,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江净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