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杨炯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垂拱二年(686年),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如意元年(692年),迁盈川县令。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杨炯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卢照邻出身望族——范阳卢氏,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在十几岁的时候他自己便四处寻访高人,拜师学艺"累茧重胝,千里不辞劳苦。"曾师从文学家曹宪学习《埤苍》《尔雅》,又随学者王者义方学习经史,学有所成。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洒脱、豪情激昂著称。父亲是县令,小时生活富足,七岁就会写诗,曾因一首《咏鹅》,获得“神童”的美誉!他的诗作大胆刚猛,激情四溢,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热爱。他的诗作表现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对人生的豁达和无畏。他的诗作常常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他的诗作通常以豪情激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