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马应福
2024-11-07 10:09:41

冼星海(1905年—1945),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南国箫手

19056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渔船上降生了。在他出生的时候,他母亲看到海面上朗朗星空,就给他取名“星海”。他的父亲终年在海上捕鱼,积劳成疾,早在他出生半年之前就去世了。幼年的冼星海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祖父忧伤绵长的箫声中,小星海一天天长大。

冼星海6岁时进入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开始了他的音乐之旅;区健夫老师发现了冼星海的音乐天赋,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13岁时,冼星海进入岭南大学附中的义校学习小提琴;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好,他还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为了维持生活,他一边学习,一边当校役,负责上下课摇铃、擦黑板等工作。在这期间,他不分寒暑,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提琴和其他乐器,同时阅读了大量的音乐理论书籍。随着他刻苦钻研,虚心求教,逐渐显现出了他过人的音乐才华。

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他加入了“岭南银行乐队”。他在乐队里担任直箫演奏,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那时候单簧管被国人称为“洋箫”,而他吹出的箫音清澈优美,旋律很有韵味,极受观众喜爱,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号“南国箫手”。

法国求学

洗星海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迫切想要增加音乐理论储备、提高演奏技巧。1926年春,他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后来他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他立志要做一名音乐家,用音乐艺术为祖国服务。

1929年,他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去学音乐。

在巴黎,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维持生活。每到深夜,便如饥似渴地练习小提琴,实在拉不动了,就在厨房里用桌凳临时搭个床铺睡一会儿;冼星海如痴如醉地练琴,引起饭店老板的不满,其他店员也常常投以冷眼或挖苦嘲讽;每当星海想练琴的时候,就有人故意找些事让他做。

后来,冼星海在一位同乡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一间住房。这是一栋七层楼顶上的一间小阁楼,房间只有一人来高,仅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方桌,房顶有个透气的天窗;每天凌晨,冼星海就打开天窗,站在桌子上,将身子探出窗外,向着广阔的巴黎上空,尽情地练习小提琴。

饥饿、羞辱天天折磨着冼星海,但他要用自己的音乐去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的理想矢志不移。一天夜里,寒风呼号,冼星海没有棉被,和衣躺在床上,冻得直哆嗦,实在没法睡去,只得爬起来点着煤油灯写作。忽然,风猛烈地从窗户吹进来,灯灭了,点着又灭了,就这样连续好几次;寒风猛烈地嘶吼着,冼星海的心也跟着激烈地颤抖起来,他不禁挥笔疾书,借着风的呼号,倾诉着痛苦的人生和对多难祖国的深切思念。

一首非凡的乐曲《风》诞生了,并且幸运地得到了音乐大师奥别多菲尔的肯定。《风》在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上演出,轰动了巴黎。巴黎音乐学院的杜卡斯等著名音乐家,都深深地被冼星海的苦学精神所感动,他们欢迎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指挥,他是该班第一个中国学生。

人民的音乐家

1935年春,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毅然放弃了留在巴黎工作的机会,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有一次,冼星海参加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时,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双方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后,只用了5分钟就作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1938年年底,冼星海到达延安,之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38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抵达延安后,他写出了长诗《黄河》,并在除夕联欢晚会上朗诵了这部作品。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进行创作。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创作,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8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

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是用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制造效果……在这支原始的乐队伴奏下,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歌,《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19395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后连声称赞。同年7月,周恩来也观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并亲笔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的序中写道:“《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黄河大合唱》的问世,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这部作品分为《黄河颂》《保卫黄河》等9个乐章,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全曲气势磅礴,将时代精神、民族气魄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成为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在延安期间,他还创作了《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以及《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大量歌曲。

19405月,冼星海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到苏联后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他因战乱和交通阻隔而难以归国,其间,他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在歌颂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同时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在苏联期间,因兵火战乱、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加之缺医少药,致使肺病加重,194510月病逝于莫斯科。

在延安各界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2009910日,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冼星海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编创:马应福 张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